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过渡时期的阶级思想是很丰富的,由于我国最大的国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研究这一时期列宁关于阶级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以此为视角,本文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列宁关于阶级的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列宁关于阶级的思想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教育主要经历了奠基、探索、发展与创新的历史演进。党的政治纪律教育的演进功能体现在对政治纪律教育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实践规律的科学把握上。回顾百年历程,党的政治纪律教育深化了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解,表征了政治纪律教育的担当使命,创新了政治纪律教育的方式方法,凸显了政治纪律教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政党法治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的价值取向 ;涉及政党法治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依据、形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若干内容 ;涵盖全部政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执政整个政党行为全过程。加强政党法治建设是发展政党民主的需要 ;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是坚持依法执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赵静伟 《世纪桥》2023,(9):20-22
纪律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是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是党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特征主要有:更加注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更加注重全面从严治党,更加注重全面覆盖,更加注重以案释纪、从严问责。党的纪律建设具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自我完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价值。由此可见,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党的纪律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思想作风建设置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取得了思想作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丰富经验。百余年思想作风建设实践中,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立场,重点抓好思想教育与制度创新,并在具体实践中将思想作风建设常态化。梳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发展历程、借鉴历史经验,对于党永葆思想作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总结改革开放5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表现在科学、民主、法治这三个基本理念的确立上."科学",是指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科学总结和正确运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是指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如果民主的制度、形式、手段不完备,就不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法治",是指要切实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完善法治,建设法治国家,要解决好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治民大于民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因为它是顺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紧密结合的发展着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简言之,就是因为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内容丰富,提出了“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领导力量”“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支部整理清楚,党才有可靠的基石”“对于破坏党的纪律的,应适当的给予惩处”“反腐败要坚决,要稳,稳才能准,准才能狠”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严明党的纪律,以零容忍的态度有力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9.
章越松 《求实》2007,3(5):15-18
目的与手段是执政理念的两个基本含量,识别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只能从执政党所提出的目的,以及围绕目的所进行的手段出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其中蕴含着执政党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50多年的执政活动表明,其执政理念内涵了对物与人的双重价值的同步增值以及对制度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其党内民主建设思想涉及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民主集中制建设、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民主和法制的关系、发扬党内民主以带动人民民主等诸多方面。陈云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在现阶段仍然具有显明的价值: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加强法制建设以保障民主,不断加强党内监督;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和推进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党带领人民的一次次法治实践与探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其精神更彰显了我们党对奋斗目标历史交汇转折点的把握与指引,不断向法治中国、法治强国的目标不懈努力,体现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付森 《世纪桥》2011,(5):24-26
法治作为现代治理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协调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利益、实现社会的平稳过渡与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法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同时具有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历史特征作出客观的分析,以期对我国当前实施的依法治国战略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荣 《世纪桥》2024,(4):109-111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知识分子不仅面临着重大历史契机,也面临着不小的艰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厘清近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内涵有助于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促使当代知识分子坚定公共良知、增强家国情怀;践行批判价值、重塑独立人格;弘扬道德价值、引领社会风貌;秉持人民中心、赓续创新文脉,主动扛起新时代开拓发展的大旗,书写新时代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马力昉 《世纪桥》2010,(5):14-15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漫长历程中,始终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并逐步将之明确为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建设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而公平正义则是衡量社会建设成效如何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工具性,是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采用唯物辩证法考察法律的历史性和本质,正确分析了法律的功能性,强调了法律的群众性和实践性;在当代价值上,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念,就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和科学合理的法学方法论,对现实的法治现象做具体历史的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其意义不仅在于消除一些僵化的法治认识,正确看待法治的工具性功能,理顺法治的群众性和社会关系性,也是为了吸取以往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更好地顺应现代文明趋势和警惕西方自由主义法治体系的侵袭,不断推动法治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执政党自身合法性和先进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及时总结,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17.
陈盼盼 《党史文苑》2014,(10):47-48,5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并形成了完整的意识形态理论。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当今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于坤 《世纪桥》2013,(13):18-19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注重思想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重视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持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分子。这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化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特文化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的历史征程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创造的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成果,与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政党文化、党的历史等概念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党史文化大体经历了形成发展期、全面发展期、蓬勃发展期和繁荣发展期等四个发展阶段。党史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新时代资政育人的鲜活素材、立党兴党强党的滋养剂以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深入阐释党史文化的基本内涵,深刻把握党史文化的价值意蕴,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新时代大力弘扬党史文化、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价值建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为目标,经历了恢复与起步、推进与展开、扩展和加快、深化与完善四个发展阶段,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经过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实践,一个体现时代潮流、富有现代气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