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开媛 《当代党员》2006,(12):44-45
“要让所有和我一样的老人都得到关心和帮助!”这是黄索华老人在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黄素华住在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冶金村,是一位孤寡老人,90多岁的她靠微薄的低保金维持生活。从1998年生病以来,老人就卧床不起,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后,派专人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直至去年1月初病逝。黄素华老人去世后留下拆迁过渡费13000余元,因感激居委会7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临终前将她的遗产留给了社区居委会。  相似文献   

2.
正在保定市涞源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里,自身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张胜利,没有学那些所谓的富豪一掷千金,而是把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最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当成自己的亲人。16年来,他像对待家人一样,义务赡养和救助了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130多位孤寡老人、残疾和智障病人。张胜利一家三代十几口人,与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吃一样的饭菜,住一样的房屋,有病时给他们医治,有困难时帮他们解决,夏有单衣,冬有棉衣,俨然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由于张胜利的大爱情结,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16年来,在这个幸福院里,张胜利先后收养了130多位残障人士,为70多位老人养老送终。目前,在幸福院  相似文献   

3.
张庭光是西双版纳景洪市嗄洒镇敬老院的护理员,16年来,他不怕脏、不怕累,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精心侍候孤寡老人,被人称为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嘎洒镇敬老院是景洪市和嘎洒镇政府于1985年共同投资建盖的。16年前,忠厚老实的共产党员张庭光服从组织安排,带着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儿子从基建队来到了敬老院,侍候第一批10位孤寡老人的生活。当时,每位老人除了民政部门补助20元生活费外,其余的如医疗、购买衣物及零用钱等几项开支均需自己解决。为了让老人们有个好的生活环境,张庭光通过养猪、出租空房等方式积攒资金,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并在有限  相似文献   

4.
天使情怀     
农一师八团医院外妇科是支撑整个医院的“半壁江山”,而外妇科在医院的地位举足轻重。外妇科以病员多、床位周转快、工作任务重、服务质量高而誉满全院。外妇科忙,众人皆知。病人进入院频繁,而且手术病人多,抢救病人多,外伤病人多,护理任务相当繁重。何华是一位有20多年护龄的老护士长,她敬业勤奋、忠厚谦和,她带领8位护士姐妹靠“眼勤、腿勤、手勤、嘴勤”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2004年6月,普外科住进一位86岁骨折手术的老太太。面对如此高龄的老人,预防术后并发症是关键。何护士长及各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加强骨突出部位护理,预防褥疮发生。经过10余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老太太乐呵呵地出院了。  相似文献   

5.
春节后刚上班的第一天一大早,农二师三十团七连一位70多岁的老人便来到办公室,找到连队干部说:“麻烦你们帮我写一封表扬信吧!” 原来这位老人名叫何占礼,是该连的一名病退孤寡老人,今年79岁了。病退工资低,加上体弱多病,身边没人照顾,生活十分不便。2003年,连长胡宝玉和指导员李春元来到七连后,得知这一情况,马上登门看望。针对老人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10月9日上午,农四师七十二团恒信建筑公司建二区的王进、赵绍福等5位孤寡老人相约来到该区内已经在建的新房里,激动地对笔者说:"都是团党委的关心,我们这些孤寡老人才会有这样的福气住新房,感谢团党委……"这5位老人是该团恒信建筑公司建二区的孤寡老人,他们的背景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年该团在全团范围内实行危旧房改建时,这5位老人原先的住房虽已破败不堪,但都无资无力建新  相似文献   

7.
论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灵芝 《理论学刊》2003,(4):123-124
最近 ,人们对弱势群体关注较多 ,相应地 ,人们也往往把老年人群体纳入社会弱势群体的范畴。从目前情况看 ,老年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生活需要照顾 ,但有一定的经济保障 ;二是生活能够自理 ,但经济没有保障 ;三是生活需要照顾 ,而且也无经济保障。就已有的资料分析 ,这些老人大多数是贫困老人、农村老人、病残老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 ,他们是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 ,因此尽快建立我国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已势在必行。一、目前我国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的社会形态和结…  相似文献   

8.
西尧 《奋斗》2006,(3):61-61
据报道,广州70岁的孤寡老人谢洪均死在家中,警察撬门后发现老人已成一堆白骨。邻居们最后见到老人是在2003年12月底。虽然这可能是孤寡老人这一城市困难群体社会保障缺乏的一个极端案例,但如此严重的后果却提醒我们:如何科学应对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带来的挑战.已成为一项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湘潮》2005,(6):55-55
随着我国的人口结构正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规模向老年化趋势迈进,许多老年疾病的发生,如老年性痴呆、中风瘫痪等,不但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且给老年人的子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照顾上的困难,这些老年人的家人常因工作和照顾老人之间的矛盾而苦恼,解决这种工作和尽孝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一个敬老、爱老,让老人有幸福生活的养老乐园。2004年9月,岳阳市编委通过多次的实地考查,终于在原市福利生产中心建立了岳阳市老年人寄养中心,负起全市社会老人、社会孤寡老人及中心孤寡老人的寄养工作,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文化…  相似文献   

10.
安文斌,西宁市城北区司法局局长,他第一次见到老人,是在1991年,那时他刚调到马坊派出所担任管区民警,也就是片儿警。在辖区入户调查时,他时常看到一位年迈力衰的老人挑着沉重的水桶颤巍巍地向巷子深处走去。老人偶而外出散步的时候.依然孤身一人,陪伴在他左右的,是一只乖顺的小黄狗。居委会的人告诉他.这位孤寡老人名叫张德林.今年已经86岁.独自一人生活在省矿建公司家属院已有几十年了。望着老人孤独的背影.安文斌的心隐隐作痛,他陡然生出一个念头:帮助和照料张德林老人!  相似文献   

11.
农一师十三团工程连职工魏世民夫妻10年如一日,关心照顾80岁的孤寡老人黎普义的事迹,在连队干部职工中传为佳话。 黎普义老人没有儿女。10年前,黎普义老人的妻子病逝后,年过古稀的黎老过着孤独的生活。魏世民下班路过黎普义家的门前,看到黎普义吃力地劈柴、提水、烧饭,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他便和妻子商量照顾黎普义老人,让他安度晚年,妻子张启珍也是个热心人,欣然同意照顾老人。  相似文献   

12.
王得泉是1965年从山东青岛到兵团农场的支边青年,退休前在农六师新湖农场房建队开过搅拌机,做过泥瓦工,辛勤劳作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老人一直没有成家。8年前老人退休了,农场专门为几个孤寡老人建造了新的住房,老人的生活可谓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13.
朋友去印度,回来后感触颇深,他给我讲了一个穷人的故事: 他刚到印度的时候,在孟买的大街上,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兜售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那是孟买穷人中的一种,其实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生活上没有任何依靠。  相似文献   

14.
张大玉是芜湖县六郎镇永和村一位已病退的女村干,2002年,她主动辞去一份轻松的工作和不菲的工资,来到镇敬老院悉心照料着16位孤寡老人的起居生活。两年来,张大玉年如一日,面对老人们的不理解和故意刁难,她毫不埋怨,不断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慢慢感  相似文献   

15.
平凡,与大多数人相伴。在农四师七十二团医院有一群“白衣天使”,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令人羡慕的成就,但她们却以博大的爱心、无限的真情、优质的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她们就是七十二团医院护理班。 走进七十二团医院住院部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年文明号服务台,上面公布了全体护士的姓名、照片及服务承诺内容,病人一入院,就会得到亲人般的关怀。这里的每一位护士不仅把承诺服务体现在微笑上,更多的是把承诺分解到每一项基础护理和治疗中。从为病人洗脸、换衣、翻身等晨间护理到输液、服药、引流、导尿等各种治疗,她们总  相似文献   

16.
尊严与越位     
丁启文 《前线》2010,(6):63-63
<正>从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某街道办事处上下一行近20人,举着红条幅,扛着摄像机,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到一位孤寡老人家里去慰问,可喊破嗓子也没叫开老人的家门,只好将慰问品委托居委会转交。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丹寨县兴仁供电所,有这样一个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雷锋班”,垫付电费、陪伴孤寡老人、装灯泡换电表、为留守儿童放3D电影……9年如一日,助人如常。得名:从一次拍桌而起雷锋班何以得名?故事要从2008年说起。兴仁供电所电工刘启凡在抄表时遇到张有福老人,依靠低保生活的张有福独自一人,生活艰难,刘启凡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他每月都会前来探望老人,帮忙检查用电线路,并从自己的收入里节约一笔钱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07,(8)
生活困难的居民,她帮助找工作;行动不便的老人,她替她们购物、拾柴火;生病的孤寡老人,她去医院看望;乡亲邻里的邮件,她代收代送,整个街道100多户人家水电费的抄表和交纳工作,她一人承担。她就是芜湖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忠县涂井乡敬老院义务管理员李淑娥是一位三峡移民,也是一位有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几十年来,她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与自己非亲非故的30多名孤寡老人,被老人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在李淑娥的一个纸箱子里,装满了“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重庆市十佳精彩女性”、“全国劳动模范”等几十本荣誉证书,但李淑娥很少打开荣誉箱。她说:  相似文献   

20.
创新:众里寻他千百度 建立社区党员代办站,是抚顺市永安台街道南台社区党委服务居民群众的一项创造性实践,原因是一直困扰社区工作的“三个需要”。首先是居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比如,空巢家庭的子女往往不在身边,老人需要家政服务。再如,独居、残疾和孤寡老人,生活上需要照顾,双职工孩子上学需要接送,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