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鄂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曾计划把湘鄂赣苏区和赣西南苏区连接为苏维埃中心区。中共湘鄂赣省委隶属于苏区中央局领导,党政军群等工作都得到了苏区中央局指导。湘鄂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2.
唐俊琼 《党史文苑》2012,(24):30-31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曾山作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在东固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为江西苏区的革命发展和苏维埃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首献给1934年1月22日在瑞金开幕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壮歌——《拥护全国工农代表大会歌》。歌词以直白的方式,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政治主张、革命目标和战斗号召,表达了苏区军民坚决革命、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因而为之谱写的曲调,就充溢着雄壮豪迈气势。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  相似文献   

4.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建立起来的。随着苏区土地革命的发展,其经济建设有着自己的独特形式。本文就土地革命时期闽东苏区经济建设作一粗浅的探讨。总结苏区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于我们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同志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湘鄂赣、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10多个根据地。其规模中央根据地第一,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红军近10万。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红军达8万之众,规模第二。从位置上看,绝大部分根据地建立在南方,北方仅陕甘1个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恰处南北根据地之中,形成了连接南北根据地之间的一座桥梁。笔者就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背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闽浙皖赣(又称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共产党人领导四省边区人民创建的,纵横约50个县.它曾荣获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苏维埃模范省”称号,毛泽东在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称赞“赣东北的同志也有很好的创造”.这块苏区,当年在税收工作方面也是有很好创造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苏维埃财政和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为苏维埃政权建设和革命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苏区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局部执政的实验田。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创建的闽浙皖赣苏区(又称赣东北或闽浙赣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先后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被誉称为"苏维埃模范省",并授予其"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指出:"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8.
陈锋  左良 《党史文苑》2016,(5):42-4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这里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为解决工农武装力量的军需和根据地内部的民生问题,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各根据地建立了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发行了苏区钱币、战争公债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因实行苏维埃管理模式,而被称做苏维埃区域,简称苏区。一般而言,苏区都是处于四周白色恐怖包围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区域。为支持革命战争,改良民众生活,各个苏区都尽可能开展了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是我们党在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府,简称中央苏区。苏区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孕育产生的重要时期。当年,面对敌人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干部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排除万难,赢得了苏区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苏维埃政府紧密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苏区人民谋利益,广泛发动群众干革命,筑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1.
苏区邮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相对稳固红色政权的革命根据地内发行的邮票,因为当时革命根据地一般称为苏维埃区域,所以这类邮票一般简称苏区邮票,有时甚至直接简称为"区票"。由于当时是苏区创建时期,创办赤色邮政的过程不可能非常规范,加上连续不断的战争和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封锁,造成许多文件档案缺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新的论题,就笔者浅见所及,在已出版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各类史书中尚无闽粤赣苏区的记载,更无它与中央苏区关系之论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苏区建立了统一的党、政、军、工、团的省级领导机关,并领导苏区军民取得了土地革命、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后来又发展成为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烈士们用鲜血谱写的不可磨灭的光辉历史,亟须进行深入研究。一、闽粤赣苏区的建立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为了巩固发展全国苏区,于1930年11月17日制定《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确定闽粤赣为全国6个苏区之一。“苏区工作计划”对  相似文献   

13.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乡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  郑斌 《理论学刊》2006,1(2):20-2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党领导建立的乡村苏维埃政权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苏维埃政权是真正代表苏区人民利益的政治组织,乡村苏维埃政权是农民直接表达自己政治要求的政治机构,它关系到党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它的建立标志着以地主阶级为  相似文献   

14.
<正>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根据地建设时解放思想、勇创新路,使各项建设事业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这样写道:“解决其他许多重要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  相似文献   

15.
崇安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红色苏维埃区域之一。早在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在崇安县委的领导下举行了“上梅暴动”,开辟了武装割据的局面。暴动产生的“民众局”是崇安县苏维埃政权的雏型。民众局下设组织、宣传、军事、劳工等七个部,各乡设执行委员,各村设民众代表,行使村一级政权职能。1930年4月,崇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相似文献   

16.
谢竟 《党史文苑》2023,(8):57-61
<正>中央苏区由赣西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接而成,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1930年9月,国民党统治阶级内部已由分裂转向暂时的统一。蒋介石在结束对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以后,集中全力准备向日益壮大的红军和农村根据地发动进攻。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八七”会议和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精神的指导下,福建各地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开创了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福建各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隶属中共福建省委(1928.8—1930.12);中期,隶属苏区中央局(1931.1—1934.12);后期,隶属上海临时中央局(1934.1—1935.1)。现在依次把福建各地苏维埃政权机构与领导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水甲东南。这里不仅是迷人“风景区,而且是革命胜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闽北革命根据地,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英雄。就是这些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筋骨浇铸人民共和国大厦的基座。  相似文献   

19.
闽南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党组织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由靖和浦、饶和埔诏、安南永德三块小苏区组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聂荣臻、陶铸、邓子恢等曾在这里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