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好社区服刑人员的衔接工作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因此,我市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构建社区服刑人员无缝对接的社区矫正有效衔接体系,所谓无缝衔接是指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进行有效的配合、连接,扫除各部门之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2012,(7):8
为有效解决社区矫正人员交付执行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文书衔接难、人员管理衔接难等问题,探索建立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无缝衔接"机制,2009年以来,浙江省依托"人民调解进法庭"诉调衔接机制,建立社区矫正机构驻法院工作室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8个市44个县(市、区)成立社区矫正机构驻法院工作室。工作室职责:一是建立实施预告制度,改变  相似文献   

3.
2004年初,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指定赤坎区为广东省湛江市的社区矫正试点。赤坎区司法局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发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动力和机遇,结合我区实际,及时请示区领导,迅速成立赤坎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黄文龙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具体负责各项日常工作,由司法局局长肖文辉兼办公室主任。与此同时,赤坎区司法局还及时制定《赤坎区社区矫正试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已于2012年3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全面落实。依据《刑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监狱以刑罚执行机关的身份定位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履行着对矫正对象的调查评估、与社区矫正机构对接、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执法活动。本文在分析监狱工作与社区矫正的关系基础上。就监狱机关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切实加强监狱工作与社区矫正衔接,提高刑罚执行效能,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监狱工作对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初创发展时期的启迪、借鉴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本文着重探讨监狱工作与社区矫正的关系问题,以及加强监狱工作与社区矫正衔接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实现方式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08,(11):F0002-F0002
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积极扎实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首创了社区矫正对象预放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2012,(5):20-23
六、司法行政机关如何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工作? 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宣告有哪些具体规定?答: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是社区矫正工作开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社区矫正依法开始,避免漏管的一项基础性j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11,(7):28-30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法律文书、人员管理衔接难,社区服刑人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司法局经过不断探索,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实现了社区矫正工作无缝衔接,社区服刑人员无脱漏管现象。现将其做法刊登如下,供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9.
1月13日至15日,司法部社区矫正安全稳定检查督导组到辽宁省检查督导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督导组先后深入到瓦房店市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中心、复州城司法所、辽阳市社区矫正支队和工农司法所,重点检查了社区服刑人员是否存在脱管漏管问题、监管教育措施是否落实、社区矫正执法力量是否到位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重点案件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等情况。督  相似文献   

10.
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必要的行为和心理矫正.既是对社会管理的创新.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要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依法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通过采取具体有效的监督措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公正、有效进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已经成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趋势。对法学学生以志愿者身份融入社区矫正工作的参与模式、法学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效用、法学应用性培养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机制进行探索,既有利于促进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效发展,又有利于法学教育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的发挥,真正实现学用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积极创新思路,探索了"1123"工作机制,即成立"一局":社区矫正管理局;设立"一官":社区矫正官;整合"两员":司法行政协理员(2008年被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向全国推广)和法律指导员(2009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推广);强化"三分":分类管理、分段教育、分地矫正,努力解决社区矫正工作在体制机制、职能、队伍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规范社区服刑人员从接收到期满解除矫正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措施,探索出了发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路,有效推进了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全区累计接受社区矫正人员682人,解除468人,矫正期间无一人  相似文献   

13.
董丽 《法制与社会》2012,(17):45+53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我国在法律上已正式确立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作为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但是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对社区矫正具体工作机制问题涉及较少。探究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对于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更好地运行该项制度,实现刑罚执行方式跨越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完善社区矫正专业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两高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司法部的《办法》到各地的文件和实践,都明确了以司法所作为社区矫正的具体工作机构。很多试点地区的文件也把司法所人员定位为社区矫正专业队伍,但无论从社区矫正的哪一个职能而言,司法所人员都达不到“专业”的要求。与此同时,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质以及基层司法所的有限资源,共同决定了司法所无法独自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的所有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矫正质量.安徽省歙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推出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制度详细规定了9种责任倒查追究情形:一是在规定的期限内,该衔接的未衔接,造成脱管、漏管、社区服刑人员去向不明的;二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监督管理规定.应该督促社区服刑人员按规定进行一周一个电话、一月一份书面材料报告其思想、活动情况。未督促执行到位的:三是应与有关人员(单位)签订矫正协议而未签订的;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2011,(10):46
浙江省舟山市、县(区)二级社区矫正机构积极建立完善社区矫正无缝衔接机制。目前,该市四个县(区)矫正办均在法院和公安看守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室,直接在社区矫正工作室内规范完成法院教育、检察监督、公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2012年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出台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该《办法》具体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机关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T作内容及要求和违反规定的处理方法等内容,但是《办法》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如何遵守,如何操作,如何实施,工作机制如何建立,工作内容如何开展,这一系列有关社区矫正组织体系的有效构建、有效运作等等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操作细则予以规定.虽然有很多省市地区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地方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成熟的经验,社区矫正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司法所具体承担着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其工作力量的强弱不仅关系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展开.更决定着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水平。但近些年来.随着司法所的职能不断增加.特别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基层司法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与现有工作人员不足的矛盾日趋明显.成为制约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16,(4):96
湖南省司法行政机关围绕推进平安湖南建设的目标,建立健全衔接、监管、教育、帮扶等工作机制,努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全力以赴抓实两项重点工作,开创社区矫正新局面。一是严格落实省"两办"《2015年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意见》,圆满完成了50个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任务。下发了《关于推进县市区社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制度是一项非监禁刑制度,发源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从2003年7月开始在部分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12年3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由于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实践中尚存在着异地矫正执行衔接难、部门之间衔接不力、有关规定比较模糊、社区矫正网络不够健全等问题。文章仅就有关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