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半人口城市化"现象从人口城市化的定义看,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水平则是城市人口占总  相似文献   

2.
人口历来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自20世纪末以来,人口红利始终是经济学和人口学的重点研究议题,而随着人口转变推进和生产方式转型,我国现实人口条件与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亟须对既有的人口红利研究进行再认识和再建构。基于人口红利研究的演化脉络,梳理中国人口红利本土化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学界讨论的基本共识、争议焦点,以及在研究范式、理论概念、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同时归纳出现阶段中国人口红利本土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主要有:第一次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作用机制及其替代效应、其他广义类型人口红利的驱动作用,以及就业结构性错配和区域发展差异等制约人口红利释放的因素。下一步中国人口红利本土化研究应以理性认识数量层面的人口机会、培育质量层面的人口潜力、优化人口红利空间配置和产业配置等议题为落点展开。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1,(24):4-4
中国的“半人口城市化”现象从人口城市化的定义看,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水平则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人口理论》为学者进行人口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运用发展的视角深入认识人口变化规律,结合当代社会实际,通过对《人口理论》的一些观点的新思考,从人口发展规律、人类文明、人类人口制度等方面认识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口负增长,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人口负增长。同时,人口的长期负增长所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现象,也会给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好人口负增长先发国家的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国情与本土文化的中国特色和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进龙 《理论探索》2024,(1):113-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人口问题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原创性贡献,这集中体现在:全面阐述中国人口事业的重要地位,明确人口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深刻揭示人口政策的核心要义,把“人的现代化”作为人口治理的目标指向;准确界定人口治理的战略方向,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科学指引人口工作的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牢牢把握人口发展的根本保证,全面发挥中国共产党对人口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关于人口问题的重要论述,把人口问题提升至人的全面发展维度并将其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赋予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问题全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开辟了认识和把握人口问题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人口转变的基本判断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口转变。论文对中国的人口转变给予了关注 :首先从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进行了初步考察 ;再对中国是否已完成人口转变作了基本判断 ,得出了中国尚未真正完成人口转变的基本结论 ;最后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区域差异、生育成本及其补偿、技术和制度因素以及转变道路等人口转变问题作了探讨 ,为促进中国人口转变作了理论导引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8.
郑直 《瞭望》2012,(44):16-16
人口是构成家庭的基本要素。家庭的健康发展,也为国家形成良好的人口结构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数量大国,人口发展面临着增强人力资本聚集、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而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则要依靠正确的人口政策,并把握正确的人口理论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发展变化处于一种均衡合理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是动态的。具体表现为,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之间的均衡合理状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均衡合理状态。深圳市要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口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人口安全问题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增长低干更替水平、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质量下滑以及家庭风险加剧等问题使得人口安全承受了巨大压力.我们必须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完善有关法律和政策体系,并通过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积极构建养老保障体系等措施,逐步减少我国的人口风险,使人口发展走上有序、健康、安全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人口红利是"对经济影响和人口变化的新视角",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增加所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较高的资本积累,也是一个国家完成了人口转变都会出现的普遍现象。但人口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在人口的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而取决于人口的结构,并且"人口红利"现象就像一个机会,只有抓住并加以很好地利用,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转变为真正的现实"红利",它本身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但"红利"往往与"债务"相对应,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人口负债"就是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此应科学推动收获"人口红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口现代化效应是人口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首次引入人口控制力概念来阐释人口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或经济社会发展力)。人口控制力主要由生育文化力、政府控制力构成:生育文化力是生育文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力量,它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效应通常表现在四个方面;政府控制力是政府为实现其人口战略目标和人口经济规划去干预人口运行、调控人口变动的能力,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为生育率快速下降所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人口负增长是人类历史上经历很少的人口现象,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客观认识、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负增长短期渐进、温和,长期加速、剧烈,且与少子老龄化、人口流动相互交织。巨大人口规模是我国迈入高收入阶段经济稳定发展的韧性所在,人口负增长有助于缓解人口规模压力,促进公共服务供需平衡。然而,我国人口负增长与经济社会大转型交汇,紧逼发展动力、机制和模式转换,风险挑战增多。未来需要辩证看待人口负增长蕴含的机遇和挑战,加强面向人口负增长的发展战略研究,努力平缓人口负增长,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有效提升人口素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4.
陈学法 《理论导刊》2002,1(10):38-40
本文对我国人口理论中长期坚持的人口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指出现阶段社会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般的人口规律,如就业人口增长慢于财富积累增长这样的一般的人口规律。并认为我国现阶段为安排就业人口,在农村实行土地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在城乡扩张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将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口隐性化都是与市场条件下的一般人口规律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人口转变面对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在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人口转变理论本身,而是人口转变所必须面对的突出的那些现实问题:①中国人口转变是否已经完成的判断和回答问题;②中国人口转变的区域差异问题;③中国人口转变的生育成本及其补偿问题;④中国人口转变的技术、制度因素问题;⑤中国人口转变的道路选择问题。文章围绕这几大突出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对人口行为做出了比较全面的阐释和论述,指出人口行为对个人、家庭和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籍此呼吁全体公民为了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了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为了维护正常的人口秩序和公共安全,注意规范自己的人口行为,克服人口生产的盲目性,增强人口再生产的科学性和自觉性,做一个清醒的人口行为的实施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现代化的指标确定与主要指标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中国人口现代化问题对中国人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尚缺乏量化分析指标而给人们认识、研究人口现代化和推进人口现代化进程带来困难.因此,论文尝试性地初步确立了一个衡量、测定中国人口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并对中国人口现代化的主要指标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人口现代化问题作了六点简短归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人口问题远不止人数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准点;坚持计划生育大的方向不能动摇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重要一环的人口问题,早已不仅仅限于人数问题,人的全面发展应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准点。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再生产的客观规律,针对实际问题,在继续控制人口总量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转变工作方式;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人口流动等出现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偏离,与资源、环境的承栽力不适应的问题,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特殊的历史情境、实然的社会政策、缺失的人口质量投入和滞后的人口管理机制等多重因素造成了这种严峻的人口形势.因此,社会治理必须从增强全社会的人口风险意识,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强化人力资本投入的行政问责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的人口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人口安全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茜  朱方长 《学理论》2010,(18):94-95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传入我国的100多年里,始终伴随着争议,我国学术界对其的观点看法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倍加推崇,到上世纪50年代起的全盘否定,最后到改革开放后的部分肯定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无产阶级用以认识人口现象、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武器,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同时,它又尊重客观事实,从社会存在本身探索人口规律,揭示人口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科学方案。而在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重新认识、比较和思考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