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文化伦理的研究对象是直面城市文化的道德问题,将城市文化道德问题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其具体表现为:城市建筑的物质文化伦理,城市社会的制度文化伦理,城市市民的行为文化伦理,城市居民的观念文化伦理。  相似文献   

2.
文化伦理的提出是"新轴心时代"到来之际,人们从单纯适应文化转向自觉创造文化的实践要求和伦理表态。对于文化伦理的正确评价是促进文化发展中提高伦理含量和质量的必然要求。文化伦理的评价机制可概括为确定评价主体、明确评价对象、树立评价标准、实施评价过程、遵循评价原则、反馈评价结果等环节形成的内在结构与运行过程。通过评价机制,主体对文化伦理做出更加自觉合理的价值判断,进而有效推动文化不断向符合人性、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文化迈进。明确评价机制,对文化的合伦理性进行评价,既是文化伦理的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文化伦理研究、推进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3.
消费模式的变化源于消费价值观的转变,深受工业社会消费观念影响的广告文化加剧了消费者的欲求,导致了消费异化。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生态的消费观价值观急待建立。从低碳伦理的视角,分析了广告文化加剧消费异化的种种表现,提出应从消费伦理、生态伦理、社会伦理三方面对其进行矫正、约束和规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的广告文化。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6,(3):29-36
行政组织发展是行政发展因而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面。依据伦理文化对行政组织发展意义进行解释和描述,或至少可以为组织发展哲学提供一个文化审思的理解视角,进而为行政组织发展管理做些伦理文化质料的铺垫。它肯定了发展文化的解释结构与程度,明示了行政组织发展的伦理价值指向,也便需要就伦理文化描述的主要层面进行相应概括。其目的在于说明,行政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需要伦理文化呵护,伦理文化的阐释功能为此奠定了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5.
翻译活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人类社会活动。随着翻译研究扩展到文化领域,伦理日渐成为翻译学者们探讨的话题。翻译学的发展也呼唤翻译伦理学的建立。作为一项关系复杂的社会活动,翻译的伦理具有多面性,主要有忠实原作的伦理、对目的语读者负责的伦理、译者的职业伦理、丰富目的语的伦理以及宗教伦理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西方信用制度赖以建立的三大伦理支柱 :宗教基础、哲学基础和经济伦理基础。考察西方信用制度的伦理基础 ,不仅可以使我们对西方的信用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对我国信用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谭恺 《学理论》2010,(22):128-129
图书馆伦理是图书馆根据社会文化需要确立的总体职业价值观念,具体反映在图书馆职业道德状况但又高于图书馆职业道德,并对图书馆个体伦理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浙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帮群体。可以说,浙商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足以让国人为之羡慕和自豪。然而,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浙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困境:产业结构需调整、金融业系统与实体经济需融合、企业家群体需换代;在其伦理文化的建设中,有许多影响浙商伦理文化观形成的疑问。如:利益第一还是道义第一?权利第一还是责任第一?金钱重要还是幸福重要?发展经济第一还是保护环境第一?等等。新时期,浙商们要想走出这些经营和伦理的困境,必须从企业家群体、经营方式以及伦理观念的转型与升级着手,依靠伦理文化的再造,使浙商企业走出一条伦理与利润"共赢共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林庆 《行政论坛》2010,17(3):44-46
公共行政不仅应当追求科学化,还应该恪守道德的原则。行政伦理是对行政活动的道德审查。行政伦理的设定是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基于中国“自律诉求”传统行政文化的制度困境、西方官僚制的伦理困境分析,新时期我国行政伦理诉求的路径应包括道德的制度安排和个体德性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伦理和谐精神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对中国传统伦理和谐文化的开拓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要正确认识五个辩证关系:文化主导性与多样性关系、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关系、文化斗争性与统一性关系、中国传统伦理与西方伦理关系、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其载体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梯田耕作、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发掘客家生态伦理文化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构建一种有客家特色的实现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现代发展模式,是当前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2.
伦理型领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组织道德和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中,领导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伦理型领导的主要内容有伦理型领导的构成要素、伦理型领导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过程及其如何实现伦理型领导的几种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社会潜规则扎根于传统文化心理,寄生于公权力,依托于正规则,同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的舆论习俗、伦理道德、制度条例和法律法规等相违背。消解社会潜规则需要进行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伦理批判,前者导致社会的"名实分离",为社会潜规则提供了正当借口,阻滞社会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奠定了社会潜规则生成的思想基底;后者执持"正名原则",召唤"公权伦理",激发"规则意识",构成社会潜规则消解的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意识的人类婚育伦理文化,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条件下有不同的形态。史前社会形成以生殖崇拜为核心的婚育伦理文化,中世纪婚育伦理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反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婚外同居、排斥生育等伦理观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必然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将带给人类崭新的婚育伦理观念文化。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其所执掌的国家政权与公共事务的责任行为与责任意识之中,公共政治生活的普遍性伦理要求是执政党责任的伦理依据。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执政党对公共利益、社会公正、保障人民权利负有重大责任。在民主社会中,加强执政党伦理责任建设应从党员道德的形成与培育、优化党的制度建设、形成积极的政治文化、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外控制与内部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公共信任的核心要义是伦理普遍性,实质则是公众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诸领域伦理普遍性诸形态的信任问题。政治领域公共信任建设的关键在权力,要强化规范性的伦理建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严治党,确保权为民所用;经济领域公共信任建设的关键是财富分配的正义性,对公权与财富私通、市场主体间恶意竞争要零容忍;文化领域公共信任建设的关键是真、善、美,产业化过度是文化领域伦理普遍性祛魅的直接诱因,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事业发展,确立讲政治、扬正气、促和谐的价值目标;社会领域公共信任建设的关键是伦理风尚,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气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伦理。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伦理道德经济;它不仅包含一般市场经济伦理精神,还蕴涵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承诺和道德理想;以最终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过程中需要汲取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可以说,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伦理管理的价值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维群 《理论探索》2005,4(4):74-76
伦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体现伦理理念和手段的管理。从伦理价值层面去思考,价理管理是更具人文性、价值性、理想性的管理,它带有鲜明的价值倾向性。伦理价值功能的实现,首先是观念的变革,其次是行为层面的改变,最后是企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处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这一时代变化的旋涡中心。他们对社会变革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思考得最多也最深。而且理论色彩比较浓。正因如此,他们的伦理困惑和迷惘最多,内心的痛苦也最深。因此,对当代大学生伦理困惑诸问题的探析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20.
行政腐败中"服从上级命令可否免责"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面对上级错误命令是执行还是拒绝,行政工作中是对上级负责还是对公众负责,这些"道德选择困境"涉及的正是行政伦理问题。从行政伦理的角度进行探讨,其结论是:认为行政人员在服从上级命令、遵守法律准则的同时,更应对公众负责,秉持是非观念,坚持道德伦理。就行政伦理困境的产生原因及其道德选择困境的表现来看,构建行政伦理框架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正确认识行政伦理要求,重建道德的惩戒力量;开启行政人员的责任教育,构建个人伦理决策模式;完善组织制度,提升组织文化;加强行政过程的伦理立法,健全法律监督体系和组织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行政伦理的社会公共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