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峻现实证明,贪腐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存在家风问题。因而,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必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要立身修德,做家庭的道德楷模;以身作则,引领家庭向善向上;以史为鉴,学习优秀传统治家文化。此外,还要把党员领导干部家风治理与党风建设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当前领导干部家风总体上是好的,但确实有不少领导干部家风出了问题,因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引发家族式腐败。从文化环境的视角看,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是重要诱因;从行为主体的视角看,思想蜕变是主要根源;从体制机制来看,监督考核机制缺失是激发因素。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要做好宣传与教育,努力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要求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正己修身坚定理想信念;要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进行制度性介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家教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行党内法规中有关家风家教的条款愈益丰富,初步形成了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法制化格局。在引领和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崇德向善、拒腐防变及遵规守纪等方面,党内法规中的家风家教条款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规制力。为实现立规目标,需要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从严管家治家的责任意识,鼓励党员领导干部制定优良家训家规,并严格执行党内法规中约束性的家风家教条款。尤需着力的是,在进一步明确家风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对象等事项的同时,还应不断构建与完善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内涵和治家智慧。当代领导干部应该继承中国传统名臣家训文化克勤克俭、崇德向善的修身之道,夯实家风建设的基石;践行孝老爱亲、齐家睦族的治家之道,紧扣家风建设的主旨;推崇读书明理、戒奢防骄的为学之道,奠定家风建设的文化基础;严守廉洁奉公、勤慎从政的做官之道,抓住家风建设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共同生活和繁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代代相传的、用以约束家庭成员的一种作风和风尚。它与家教、家训、家规等密切相关,从整体上反映了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的家风如何,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有重要影响,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要从改善夫妻关系、亲属关系和邻里关系入手,其关键在于确立正确的权力观、亲情观、名利观和行事观.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多次就家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对于青少年成长成才、从严治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风建设中应该做到爱国和爱家相统一,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学习习近平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应该落实到实践上。首先是传承家风文化,助力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其次是营造家庭清风正气,引领领导干部树立“不想腐”的自觉;再次是弘扬中华优秀家风,促进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光荣使命,立家规、正家风理应成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目前,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家规建设仍存在着传承意识弱化、价值观念异化,参与意识淡薄、不良作风滋生,外部环境侵染、权力失范事件频发,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缺位等困境。突破困境可从三个层面采取对策:社会层面,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高校层面,扎紧家风家规制度建设的笼子,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家庭层面,提升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彰显党的形象,影响人心向背和长期执政。从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视角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对作风建设主要内容的积极阐释,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外推"机制和"内生"机制,是涵养好作风,树立好政德,强化对党忠诚品质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5)
中华民族的家风是这个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中国人价值观和伦理观的体现。而领导干部的家风又由于其主体--领导干部的身份特殊性而必然更加与众不同。现在构建良好的领导干部家风,就是在为我们自身以及子孙创造一个真正公平、和谐、正义的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家风也称门风,是家庭成员处世所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良好的家风既是滋养一个家族兴旺发达、枝叶硕茂、雏凤清声的精神沃土,也是透视一个地方乡风民情和社会治理的一扇窗。家风并非个人私德,而是现代社会弘扬传统道德,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基本要求,更是党员干部修身治家的必修课。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风建设以小见大,小则关系家族根基永固、祖业隆昌,大则  相似文献   

12.
<正>家风无言,润物无声。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风政风、民风世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焦裕禄以其淳朴的工作生活作风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言传身教,在短暂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家风故事。以身作则:“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焦裕禄一生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用过的一床被子上有42个补丁,  相似文献   

13.
正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在新时代,带头抓好家风是党员干部搞好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员干部做到廉洁自律,防止特权思想,保持良好社会风气,为全社会做表率的主要载体。家风建设的关键——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每一位党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对党绝对忠诚这一问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正,则民风纯;民风纯,则国风清;国风清,则国家兴。良好的家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永恒力量,更是国家发展的稳固基石。领导干部作为党风之旗帜、社风之表率,其家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本人的人格与作风,进而影响到党风政风,乃至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破获的某些党员干部犯罪案件,不少是家庭窝案、家族窝案,说明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家风腐败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已多次提出:领导干部既要管住自己,还要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带头树立好的家风。 共产党人的家风不仅反映社会风气,也是共产党的作风、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风与生活作风有直接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卓有成效地开展红色齐家实践,孕育并发展了家庭文明的瑰宝——红色家风。红色齐家实践实现了对光宗耀祖、独善其身、个人主义等齐家价值的超越,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齐家逻辑。红色家风以其正己观、亲情观、婚姻观及教育观等核心内容,成为党员干部开展齐家实践的基本规范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引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红色家风必须牢牢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大力强化齐家意识,不断增强齐家动力,持续提升齐家能力,才能使红色家风真正成为全党乃至全社会的传家宝。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8,(11)
正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中华民族漫长的繁衍过程中,我们的先祖们不断进行家庭教育探索和尝试,并且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为后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浩瀚的文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事实证明,党的领导干部的家风与党风政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努力构筑新时代党的领导干部优秀家风,对于实现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应包括建立感情相通志气相投的夫妻关系,既养且教爱而不娇的亲子关系,公私分明合情合理的亲友关系,互相尊重健康和睦的邻里关系,健康文雅高尚和谐的社交关系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所组成。家风与社会风气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家风影响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浸染家风。家风作为带着亲情的道德规范在传承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微观基础和文化土壤。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继承我国历史上重视家风建设的传统,通过家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意义重大,深刻影响着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党员干部家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放松了党性修养、法纪素养缺失、忽视或轻视家庭建设、腐朽错误思想的侵蚀等。要从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家庭责任,依法从严治家;学习先进模范,弘扬优良家风等方面来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