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昭宁 《理论导刊》2002,(12):20-21
本文通过对陕西与全国及东、中部部分省区总量和工业产值比重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认为困扰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大幅度下滑所致,据此提出重振陕西工业雄风,以结构优化促进经济总量上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提出重振陕西工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快四川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支撑力,是四川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加快四川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5,(3):56-60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关键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该特征使得事物的时间性、周期性日益突出。公共政策系统在受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客观有限性、政策制定主体的主观意识以及政策环境的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下,政策终结成为了保持整个系统动态循环的关键节点。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政策终结研究朝着实践层面、个体性层面以及多元化视角层面发展的过程,既体现出公共政策科学的自我完善,同时也是后工业化进程中公共管理实践所带来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是用机器体系取代手工劳动的经济过程.黑龙江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的构架是六大新兴产业、四个支柱产业、四项传统产业和一个国防科工产业.实现黑龙江省新型工业化的宏伟蓝图任务艰巨,必须深化改革,从体制上保证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从结构上促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为工业化进程的有效推进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强力助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推进城乡二元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双重演进”的制度变迁特征,形成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同时并存的城乡二元工业化格局。这种二元工业化格局的特征是:工业化空间分布的二元性、工业化实现路径的二元性、工业化资源配置手段的二元性、工业化产业层次的二元性,城乡二元工业化格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经济发展的延迟效应。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即要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又要推进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加速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凯英 《学理论》2009,(3):52-5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进一步强调:“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8.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发展 ,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工业结构 ,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调整城乡结构 ,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市场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于晓媛 《理论探索》2002,3(3):53-56
自从 18 40年鸦片战争以来 ,现代化就始终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中的一个根本性主题。工业化是使落后国家转变为先进国家的主要手段 ,是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曲折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时代主题 ,工业化发展又通过对时代主题的回应推进现代化的进程。目前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必须与城市化同步推进 ,同时推进市场化改革 ,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十分有利。近年来,哈尔滨市按照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新思路、新模式。积极发挥农业集群优势,发展壮大食品产业,以农业产业化促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工业化发展中 ,本文认为 ,应处理好工业化与市场化 ,工业化与地区脱贫致富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信息化 ,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重化工业与轻工业 ,加工业及高新产业的关系。应采取如下发展对策 :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系 ,“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 ;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用工业化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 ,把工业化发展建立在富民 ,特别是富农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调整工业结构 ;加速西部城市化进程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速发展私有企业等。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进程中的规模以上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理论探讨》2003,(5):42-47
规模以上工业,就是指符合规模经济效益的工业。一般来说,评价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看规模以上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规模以上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越大,那么就表明工业化程度就越高。因此,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在工业中的比例的方法,一是选择最佳规模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二是寻求最佳规模经济效益的有效实现途径,三是把握和确保最佳规模经济效益的生产规模集中度。  相似文献   

13.
刘丹丹 《学理论》2009,(3):38-40
哈尔滨新兴工业化道路面临的宏观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经济增长形式为虚拟经济的膨胀,虚拟经济是以虚拟资本扩张和金融衍生交易为特征的经济。在发达国家,由于忽视对实物产业的投入。长期向外转移生产性产业,一些产业已出现“空心化”,生产效率持续走低,致使本国产出不能满足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桂阳县坚持科发展观,大力实施“强工富县”战略,走“园区兴工,强工富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不可否认,桂阳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有的放矢,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县域经济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H.钱纳里多国模型、西蒙.库兹涅茨定理、配第.克拉克定理、H.钱纳里城市化率标准的相关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对云南省及州(市)工业化阶段进行了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区间映射法建立了地区工业化进程综合判定模型,并利用工业化进程综合判定模型对云南省及州(市)的工业化阶段进行了判断,针对判断结果,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继续工业化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人杰地灵,蕴藏丰富的人才资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发挥这种人才优势,对推进湖南的工业化进程至关重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孵化器,加大高教投资,优化高校管理机制,是培养人才源的重要举措;实行校企联姻,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发挥人才的辐射作用,是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而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则是留住已有人才,吸收外来人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对中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有其新的特征。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存在诸多障碍和问题;本文针对一些问题和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我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就是要在 2 0 2 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同时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毋庸置疑 ,如何认识工业化以及走什么样的工业道路 ,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顺利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本刊特邀请几位专家学者 ,就工业化的内涵、标准、意义及途径等问题进行讨论 ,希望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工业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学志 《学理论》2008,(10):37-38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吸纳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而产生的剩余劳动力,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的代价,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工业化与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20.
陈红爱 《理论探索》2006,(4):101-104
传统高污染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山西农村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水体污染令黄河流域千万人口的身体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大气中强致癌物苯并芘在炼焦区及周边地区严重超标,使当地成为呼吸道疾病和肺炎的多发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造成生产一线的农民工罹患多种职业病,尤其是矽肺病。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农民健康亟待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