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收入增速近年的连续下滑 ,使一度有所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再度扩大之势 ,这必然拉大城乡全面发展差距 ,并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实现。本文旨在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历史和现状作一考察和原因分析 ,并就这一问题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历来是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过大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且还严重影响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质量.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平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据此,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强化税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促进劳动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是我国规制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事关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当前收入差距现状的分析 ,探讨收入差距存在的合理性界限 ,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及着力点 ,说明政府必须积极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 ,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政策手段 ,在保证社会效率提高的前提下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心理可承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城乡教育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中国城乡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其差异影响到劳动力质量并最终反映为收入的差异。如果这种教育等人力投资方面的差距得不到根本性改变,那么在今后一个时期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5.
邓红波 《学理论》2011,(23):63-64
公务员收入差距不仅存在于不同地区间,在同一个地区同一级政府的不同部门中也同样存在。正当合理的收入差距应当尽量容忍,甚至鼓励,而不规范的收入差距要调控抑制,不正当的收入差距更应该大力消除。控制同一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公务员收入差距的对策有:规范工资外津贴补贴制度;规范财政预算,强化制度管理;清理整顿部门小金库;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监督体系;完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居民收入差距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入差距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政府如何调节和缩小收入差距,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相似文献   

7.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调控机制,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对逐步理顺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将具有重要作用。选择合理调控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路径,就是要采取措施逐步形成合理调控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机制,尽快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并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继续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这是合理调控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前提,同时尽快实施薪酬调查,建立收入分配基础信息系统,并进行各地生活费用指数测算,构建公务员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工资立法,实现合理调控公务员工资地区收入差距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8.
收入差距拉大和“恶化”似乎势不可挡,主要原因不在于现代资本家的道德沦丧或过度贪婪,亦不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而在于以下几点:现代商业增大收入能力差距,全球化引发机会差距,商业模式影响下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股市对财富数量的提升等。中国的收入差距也不例外,讨论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不应简单地回到“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何方偏重的老路,而应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旗帜上的重要符号,然而共同富裕这样美好的愿望在中国已经讲了30多年了,但是从来没有实现过。这是让我们感到汗颜的。也许有人说在经济起飞阶段共同富裕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要说看看我们旁边的邻国——日本。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均收入从一百美元发展到几万美元,在这个经济起飞阶段很漂亮地实现了共同富裕,而且是在60多年的整个经济起飞过程中都  相似文献   

10.
刘星 《理论导刊》2003,(8):18-20
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差距在城乡、行业、地区之间的扩大,已经是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期社会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而现阶段的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初次分配领域,在市场经济下,税收效应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和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与国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一)收入差距的现实情况国际上测度收入分配差距最通用的是两个计算方法,一是五分法即欧希玛指数测量法,二是基尼系数测量法。欧希玛指数指的是把人口按收入高低分成五等份,然后看每1/5层人口占全部总收入的比例,从而表明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是一个0到1之间的数值,其数值越高表明收入差距越大。近年来,有些专家运用这两个指标系统对我国收入差距进行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统计,他们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还低于南美、南亚、非洲的一些国家,但短短的二十几年内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被迅速地拉开…  相似文献   

12.
城乡教育差距是造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才茂 《学理论》2009,(9):94-95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越来越大,其中重要方面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教育差距是造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体制创新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的作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新旧体制转换中制度缺陷和监督不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优惠政策的倾斜。为此,应通过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依法强化土地管理。加强经济主体的税收调节、设法拓宽就业渠道及以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对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个社会的转型过程中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有关数据对改革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情况作了分析 ;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原因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社会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笔者就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机构编制调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始终未能解决深层问题,机构编制调控一直在简单的"加减法"上做文章。为此,必须在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和加强地方政府自律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约束机制,实现地方政府机构编制调控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因素,分析城乡收入差距问题,首先要研究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劳动者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这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快上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水平、加快城镇化、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等措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劳动者整体上的收入差距,最终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迟福林 《求知》2006,(10):12-13
一、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要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1.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要有客观的分析。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难以避免的。由于我国是一个城乡和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在以往近28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相当大的国家之一,而且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某些方面近于失控状态,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如果政府的政策得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稳定地提高,但是在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一个问题显现出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收入差距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经济发达国家为了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纠正收入分配不平等,实现社会公平,采取了一系列完善而有效的公共政策,他山之石,可以功玉,这些政策和措施无疑对于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差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方式与收入分布结构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的实效来看,这种收入分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然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意味着城乡居民受益于经济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这种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进一步导致获取收入机会的不平等性和社会的不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在较大程度上有损于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最终也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