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脊梁,他们用辛勤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对人生作了最好的诠释。她们所获得的荣誉涵盖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奉献和敬业的精神。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已开启的西部大开发,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永恒,成为我们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主义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异化形态。消费主义是指以追求过度的物质占有和享受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价值观以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不再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无限制的欲望的满足,表现为人对于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等关系形态的异化,进而导致人变成非人、人与人的本质相对立。只有逐渐扬弃这种异化,人类才能从物质追求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化解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矛盾,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快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真正意义,才能幸福与快乐。儒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减担哲学。佛教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放下哲学。道家认为,快乐人生还是一种坐忘哲学。三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它们都认为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在构建的物质家园中,大力提倡减法哲学,减去过度的物欲追求,减去一切过度的执着和浮躁,减去一切有害于人生快乐的不必要的情感,追求一种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和快乐。如果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上采取减法哲学的话,那么,在精神生活则采取加法哲学。从哲学上看,要提高人的快乐指数,就要走出二分法的思维困境,学会用二合一的辩证法思考问题。在寻找人生乐点上,可以将人生的乐点归纳为人乐与天乐两大类,约有十四个乐点。  相似文献   

4.
人们总是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在社会发展中,物质动力是精神动力的基础,精神动力则是物质动力的升华。只有使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之间保持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关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周泉刘同舫 《探索》2022,(5):165-176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的本质需要,是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精神生产力和精神创造力,使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上达到积极进取的总体性状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性受制于物质发展的整体状况,它既以物质生活繁荣为基础又能促进物质生活的发展,并在物质发展条件的制约下呈现出自身特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只有在人的本质需要及其历史发展的总体性状态中才能得到合理阐释。立足人的本质需要和现代化的实践发展,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进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及怎样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问题,为谋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循。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蕴含多层价值追求,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最低价值追求到解决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都内在表征着中国共产党在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中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追求,生动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品格与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物质支撑,也需要精神动力。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时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一个人也是如此,离开了精神生活,离开了理想的追求,它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人们必须有一种信念:倡导积极向  相似文献   

7.
改革既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毫无疑问,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 首先,改革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现实的物质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是由物质决定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的意识和精神尽管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的决定作用派生的。离开了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和精神的反作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2,(10):62-62
对工作,多一点“傻子精神”。“傻子精神”其实就是一种认真精神、实干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和追求崇高理想的奉献精神。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青年干部多一点这种精神,“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凭一股傻劲获得成功,实现人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激发崇高精神追求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维度。崇高精神追求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群体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奋斗目标的精神追求。崇高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的动力来源和优秀传统,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崇高精神追求的激发,既需要确立起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担当,又需要有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还需要培养起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0.
"孔颜乐处"一词出于周敦颐,孔子颜回所"乐"之处是儒者追求的人生理想,此语表达了儒家的人生境界所在。孔颜乐处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以诗、礼、乐为展开的一种生活方式。"逍遥"一词出于庄子,表达的是道家的人生境界。"逍遥"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与物无对的、无待的境界。这两种境界都是建立在人的精神追求之上,超越了人世间功名利禄的生活方式。在被物质所奴役的世界里,这两种生活方式仍然有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业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深层动力,它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人际氛围和创业物质文化环境。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业的历史,也是一部创业文化的发展史。打造创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是时代的命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孝昌创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做到时代性、实效性、人文化的统一,具备以下内涵:1.勇于创新的精神。当今社会,创业需要胆量气度,需要一种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要勤于改变现状,善于追求商机,个个争当创业者,变求官为求富。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敢闯,敢为天下先。2.勤勉务实的作风。…  相似文献   

12.
做精神上的富有者周延良毋庸讳言,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精神的而且有物质的。不过人之所以成其为人,主要不在于物质上的占有和享受,而在于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共产党员也是人,自然离不开对物质生活条件的追求,但更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我认为,共产党员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人生四题     
人,应该有所追求 追求,是人朝自己确定的目标奋进。一切都已满足用不着追求的人生是平淡的;浑浑噩噩不懂得追求的人生是可悲的;而以追求为名走向堕落的人生则是可耻的。 对崇高目标的追求,是理想、信念和顽强拼搏精神的统一。追求是生命的火焰,它使追求者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使生命绚丽多彩。革命者为追求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三种需要,即生存、享受、发展。企业职工的需要也不外乎是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由于人的行为来自动机,而动机产生于需要,因而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正确地对待和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其次,要培养职工觉悟相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形成。我们试借鉴国外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我们社会主义企业职工需要的层次,提出“中国式(C型)需要层次论”: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三个代表”立足于人现实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从而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6.
段鹏 《企业党建》2012,(9):19-20
幸福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永恒目标。幸福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幸福不仅是享受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是精神追求中的愉悦。更是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满足人们主体性需要的体现。幸福不是凭空产生的,幸福的产生和获得应该靠着人们的不断追求。幸福产生于主体满足于客体的需求之中,人们不断追求着促使人们幸福的因素和条件。幸福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幸福是体现在一定的政治安排中,  相似文献   

17.
《探索》杂志1998年第1期发表李文平的文章指出,劳动者作为主人翁有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劳动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利益实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劳动者生存与参与社会的基本动因。劳动者的物质需要及其满足直接影响着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劳动者物质需要是维系生产关系的精神纽带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精神动力,是较高层次需要实现的基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活力的增强等等,无不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最大化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二层次,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获得。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取得是劳动者通向主人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民族文化发展之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的视野逐渐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转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寻找一种更高的可替代产品来引导自己走出困境,依靠这种精神产品来安抚内心的独孤与无助.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自然应时而生了,迎来最好的发展期和生长期.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是一种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制约的工人阶级的当家作主并勇于负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产生这种精神的物质前提。职工在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勇于改革、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埋头苦干、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等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是这种精神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充分调动和发扬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对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职工主人翁精神在其客观物质基础上,不可能完全自发形成,而需要引导和调动。那末,如何来倡导、培育和激励这种精  相似文献   

20.
一、理想主义精神体现文学责任感 从文化角度看,文学是一种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是人类的深层文化,它与人生的意义和精神追求尤其是审美理想的追求密切相关.因此,文学不仅应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感情,而且要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憧憬人类的未来,也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家是社会的良心,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是艺术魅力的追求者.他们有责任维护、净化和提升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有责任把社会变得更文明.而要完成这种使命,必须弘扬文学的理想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