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墨于是公元前五世纪未中国最具独创精神的思想家,他出于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关怀,一生都在为改善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物质生活、为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而斗争。而他的思想就是在这些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他提出了关于生产、消费、财富、管理等方面的经济理论,而在这些经济思想中又渗透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本文从其生产观中运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论、消费观中运用的资源合理配置论,财富论中运用的生产需求与供给之间平衡性与不平衡性矛盾论、以及管理论中运用的改革与科学管理作用论等理论入手,分析墨子经济思想中的哲学元素.挖掘墨子经济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以来,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就开始了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总结后,提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命题实践’之中"的基本思路,逐步构建起以"命题实践"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与风格是在政治理念的主观积淀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他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提出了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周恩来从需要出发设立行政机构和改革机构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行政管理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 德治国”的思想是 对以法治国的补充,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要正确理解“以德治国”方略,防止认识上和实践中的任何片面性,就必须准确把握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的“德治”观强调“以德治国”,但又不能过分地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领会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既给道德建设在国家治理中以应有的地位,又使它与“法治”并行不悖。这是因为,一方面,道德建设必须要有法制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学时学分设计不一致、学校相关部门不够重视、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有待提升、社会实践的成绩认定不合理、实践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等不足。应采取措施如下:各高校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理论课及实践教学的有关规定;提高认识,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改革传统考试方式,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估考核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形式,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6.
追寻幸福既是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的自然倾向,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对于幸福概念的探讨,可以从个体、社会和历史三个维度来展开。一、幸福的个体之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在《实践理性批判》里对"幸福"有一个简短的概括,他认为,"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对于不断伴随着他的整个存在的那种生命快意的意识,就是幸福。"从康德的话语可以看出他对"幸福"的概括乃是立足于个人的生命体验。的确,对于现实中的任何个体而言,  相似文献   

7.
李爱华 《学理论》2009,(26):7-8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为《手稿》)中所阐释的主要观点,在《手稿》中,他借助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异化"和费尔巴哈的"宗教的异化"中引申出自己的"异化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本文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人的本质"思想与其"主体"的学说相联系,并结合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存在状态和境遇来说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现代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海凤 《学理论》2012,(21):34-35
"物化"是卢卡奇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他根据马克思《资本论》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提出"物化"范畴,并且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作了完整阐述。主要探讨卢卡奇所提出的物化理论的内涵、物化的具体表现以及物化的克服,力求较为全面地把握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并发掘出物化理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风送爽,果飘香,喜悦,刻在耕种人的脸上。 沐浴在秋风里,先后在北京、西安、成都、南昌、济南、呼和浩特参加完中宣部和辽宁省委联合组织的"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周恩义又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家乡--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 鲜花和掌声,都已随风飘散在历史的苍穹。脚踏在家乡坚实的土地上,周恩义又融入了他泥土一样朴实的生活。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他现在是兴隆台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9月中旬,记者来到盘锦,对这位"新时期宣传干部的楷模"进行体验式采访。尽管对他的事迹通过各种媒体早有所知,但与他"零距离"接触,所见所闻,所感所触,仍然令人动容,令人敬仰。现撷取采访中的部分内容,推出通讯--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中和”的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刘英,裴桂青关于"和"的思想,在孔子之前论述颇精到的是周太史史伯。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断"(《国语·郑语》)的思想,并指出"以他平他谓之和"(同上),即把不同元素的相互配合,求得矛盾的均衡统一,称之为"和",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