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诗词以写今人今事为主,现在见到的专咏历史人物的诗只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中首次发表的四首。它们是《七绝·刘(?)》、《七绝·屈原》、《七绝·贾谊》、《七律·咏贾谊》。这些作品构成了毛泽东诗词的又一个侧面,为广大毛泽东诗词爱好者、研究者所注目。 《七绝·刘(?)》作于1958年。诗曰:  相似文献   

2.
走出封建的误区——重看中国古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封建”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  把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译为“封建” ,是严复的一个误译 ,日知先生有长篇专文对此作了透彻的论述。日知先生指出 :在上古典籍《尚书》、《易》、三《礼》、《春秋》的公羊、谷梁传中皆无“封建”字样。《诗·商颂·殷武》有“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句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两见“封建” ,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 ,故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曰 :“周之有懿德也 ,犹曰‘莫如兄弟’ ,故封建之。”其意皆指周人的殖民建邦 ,绝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在欧洲历…  相似文献   

3.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诗·大雅·绵》石头岩如虎踞,钟山龙盘走势来。 ——李白《金陵歌别送范宣》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相似文献   

4.
猴年话吉兆     
2004年春节,甲子岁次甲申,生肖属“猴”。猴子有何吉祥征兆吗?有。 首先,猕猴是长寿之征。《抱朴子·玉策论》说:“猴寿八百岁”。苏轼诗:“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寿。”又据动物学分类,猕猴属灵长类。而“灵长”一词,又恰是绵延久长之意。《晋书·王敦沈充传论》有“晋祚灵长”之语,可谓一词双涵。  相似文献   

5.
《涉江》是屈原晚年在南楚的作品,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屈原何时涉江?走哪条路线?其目的是什么?《涉江》作于何时何地?学者们的意见不一。本文想探讨上述问题。 一《涉江》篇名义 “涉”:《说文》:“徒行渡水也。徒行属水也。从水,从步。”《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传》:“由膝以上为涉”。“涉”:即步行渡水。  相似文献   

6.
李白与苍梧     
李白在诗文中多次提及“苍梧”。《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远别离》诗中写道:“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究竟指何处?与李白的游踪关系如何?值得考辨。 据《山海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  相似文献   

7.
破壶成亲、魂归壶天——彝族葫芦崇拜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大雅·绵》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 壶即葫芦;瓜亦属葫芦科,也就是葫芦。中华民族葫芦文化渊源于周初《诗·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反映的远古葫芦崇拜。这种葫芦崇拜,越古越浓。中国古代就曾有过“瓜祭”仪式。《论语·乡党篇》:“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礼记·玉藻》:“瓜祭上环,食中,弃所操。”孔颖达《疏证》说:”瓜祭上环者,食瓜亦祭先也”。可见,瓜祭实际上就是祭祖先。直到今天,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属哀牢山区摩哈苴彝村,还有  相似文献   

8.
周寅斌同志在《南岳史略》(载《湖南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中,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之衡山”一语,断定“秦始皇曾登衡岳”。这是值得商榷的。 按《史记》原文:秦始皇二十八年,过彭水(今江苏徐州市),“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即今岳阳君山)祠,逢大  相似文献   

9.
<正>一、先秦儒家与浙江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自强不息"一语,出自《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到清华大学讲演,讲题为《君子》,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虽遇  相似文献   

10.
《人权》2003,(4):38-40
不久前,《人权》杂志社记者采访了古巴驻华大使阿尔韦托·罗德里格·阿鲁菲先生(Mr.Alberto Rodriguez Arufe)和埃塞俄比亚驻华公使衔参赞挨扬苏·达勒先生(Mr.EyassuDalle),以下是他们对世界和中国人权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苗族巫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它以信鬼尚巫、多神崇拜为内容。许多史书都有记载:《国语·楚语下》说:“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家为巫史……”《汉书·地理志》云:楚人“信巫鬼,重淫祠”,元人《赠医氏汤伯高序》亦云:“楚俗信巫不信医……凡疾,不计久近深浅,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复十数不效,不悔。” “苗人崇信神巫,尤其于古”“婚丧建造,悉以巫言决之,甚至  相似文献   

12.
高适《李云南征蛮诗》作于唐天宝十二载夏,一些论者多引下列史料作为本诗事迹: 《新唐书·南诏传》: 会杨国忠以剑南节度使当国,乃调天下兵凡十万,使侍御史李宓讨之,辇饷者尚不在。涉海而疫死相踵于道,宓败于大和城,死者十八。《旧唐书·玄宗纪》: 十三载六月,……侍御史、剑南节度留后李宓率兵击云南蛮于西洱河,粮尽军旋,马足陷桥,为阁罗凤所擒,举军皆没。《新唐书·玄宗纪》: 十三载六月,……剑南节度留后李宓及云南蛮战于西洱河,死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七: 侍御史、剑南节度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诱之深入,至大和城,闭壁不战。宓粮尽,  相似文献   

13.
《论语·阳货》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经孔子这么一说,而且是与“诗”联系在一起,于是后之论者便认为,这四个字是孔子对其文艺思想的高度概括,更有人由此而演绎出《论语》在文艺创作上的艺术性原则,及丰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别称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形成了众多的别称,有些至今还常沿用,最常用的是“中华”、“神州”、“九州”3个。“中华”,因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居于四方之中而得名。《魏书·岩昌传》有关于“中华”的记载:“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神州”,主要见于晋朝刘越石《答卢湛诗》,其上曰:“火燎神州,洪流华域”。“九州”是对我国古代大陆9个地理区域的统称,但具体是哪9个州,说法不一。《书·禹贡》称九州是冀、豫、雍、杨、兖、徐、梁、青、荆9个州。《尔雅·释地》称:没有青、梁,而有幽、营。《周礼·变官·职方氏…  相似文献   

16.
沈城 《北京观察》2000,(5):35-37
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连续剧,引起了翻天覆地的争论:保尔是英雄,还是比尔·盖茨是英雄?这两个人当然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将他们俩相比类似于关公战秦琼,完全不是一码子事。这场争论且不去说它,步之后尘的另一场争论肯定又要“还魂”——中国什么时候产生比尔·盖茨?不少权重系数很高的人都认为,比尔·盖茨的成功,代表一个时代,代表一种国力。中国的土地上真正出现比尔·盖茨式人物或  相似文献   

17.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别解——兼论《伐檀》的主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魏风·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但诗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句,诸家解说各异。其中有两种说法最为流行:一是认为“不素餐兮”是反问句或反语。二是认为“素餐”为“素食”,“不素餐”即“不吃素食”。这两种说法不甚妥贴。现略述管见如下。 《诗经》中类似“不素餐兮”的句子凡十二例,均为否定性的陈述句,而非反言句式。如“不我活兮”,“不我信兮”(《邶风·击鼓》)《毛传》“不与我生活也”,《郑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具有地域、文化的概念。据考古学家于省吾考证:“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就广义而言,“中国”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如《诗·小雅·六月序》曰“《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因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两岸,因此,“中国”有与“中土”、“中州”、“中原”、“中华”相同的含义。清代…  相似文献   

19.
屈原《九章·橘颂》作于何时?历来都有争论。清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及近世郭沫若《屈原研究》、谭介甫《屈赋新编》等认为《桔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其主要的理由是:“这里找不出任何悲愤的情绪”,形式上“遵守着四字句的古调,其余的八篇气象和格调都迥然不同”。且根据“江陵千树桔”(《汉书·货殖传》),“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等),谓桔并非江南才有。诗中有“嗟尔幼志”、“年岁虽少”之句,这是屈原的“自喻”等等。我认为这些理由是不充足的。《桔颂》当是屈原在顷襄王时放逐后“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的途中所作。因为:  相似文献   

20.
(接第1期)论文《立足全球市场竞争加快国有企业振兴》《辽宁日报》6月2日···~·“一刘振江戚扬等《难点:“钱从哪来,人往哪去”》《东北之窗》第3期······························……戴学章(合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思怨的形成和发展》《大连干部学刊》第1.2期······……戴学章《如何提高我市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水平》《市情研究》第15期························……戴学章《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连干部学刊》第6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