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法冲突的存在直接导致法律规范的相互冲突,破坏法律的权威,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本文通过立法冲突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的阐述,结合当前实际提出解决立法冲突问题要从立法观念着手,加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刑法立法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永明 《河北法学》2011,29(1):125-132
刑法立法的协调性既包括刑法内部之间的协调,又包括刑法外部之间的协调。我国刑法立法既有来自与宪法、相关法律以及与国际公约精神之间的失调,也有来自刑法修正案、附属刑法以及单行刑法与刑法典之间的失调。我国刑法立法产生失调的原因较为复杂,有的是因为立法的仓促,有的是因为行政立法缺乏整体性意识,有的是因为立法指导思想的不足,有的是因为法律梳理工作不及时。为了促进刑法立法的协调工作,宜采取及时梳理立法、增加新的条款和强化刑法解释三种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外告诉乃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告诉乃论 ,亦即告诉的才处理 ,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古今中外的刑事法律多有规定。从我国与各国的法律规定相互比较的角度来看 ,在诸如告诉乃论的立法原则、适用范围、立法体例、“向谁告诉”、告诉权人等事项上 ,我国法律的规定有其独到之处 ,但在诸如告诉期间、告诉效力、告诉撤回等事项上 ,我国法规定阙如、过于简约 ,应当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改革使立法进入了空前繁荣而又极其困难的时期。改革的试验性与法律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改革的不平衡性与法律的统一性、协调性的矛盾,改革对立法的迫切要求与薄弱的法制基础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改革时期立法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改革以来,立法机关已经采取了下放立法权限、扩大试验性立法范围、加强立法研究等一系列措施。无疑,这些措施对于缓解上述矛盾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其原因在于改革时期立法工作面临的根本矛盾,即改革对立法的要求与现有立法能力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改革对立法的要求最终体现为立法的社会效益,而立法能力正是立法创造良性社会效益的能力,因此,只有提高立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立法与改革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认为,提高立法能力应从增强立法动力,健全立法制度、振兴立法理论研究等方面着手,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立法公开化制度,使立法工作获得社会的广泛了解、监督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基本的法律关系,深入研究这一关系及其特点,对揭示刑事法学的底蕴,完善刑事立法,促进刑事司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所谓刑事法律关系,简言之,就是刑事法律所调整的国家与公民(包括某些特定法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在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一方是国家(以公、检、法为代表),一方是公民(包括某些特定法人)。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立法现代化的标志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法治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多种规定性的概念。从静态方面看 ,是指社会的法律规范体系 ;从动态方面看 ,是指法律规范的实现 ,而贯穿始终的则是法律意识形态。因而刑法的现代化 ,不仅需要塑造现代刑法的精神气质 ,而且需要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前后一致、相互联贯、和谐协调的现代化的刑事法律规范体系。实践证明 ,刑事立法的现代化是刑事司法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因此 ,明确刑事立法现代化的标志 ,研究刑事立法现代化的特征 ,对于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刑法现代化 ,尤其是刑事立法的现代化 ,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沈家本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刑事法律方面。他在修订刑事法律、变革刑事司法制度方面的一系列举措,终结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法律体系,开启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独有的刑事法律思想。毋庸置疑,沈家本在刑事立法、司法上的不断实践和刑事法律思想对今日中国的法律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炜 《法制与社会》2014,(7):268-269
两岸四地同属一个中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四地刑事法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台湾和澳门地区的刑事法律具有大陆法系特色,香港地区的刑事法律具有英美法系特色,而大陆地区的刑事法律则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通过对两岸四地受贿罪立法模式和立法技术的比较,可以发现四地在受贿罪立法上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9.
刑事法律冲突理论是刑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一些学者敏锐切中这一问题,对含有刑事法律冲突理论内容的国际犯罪、涉港、台刑事犯罪、跨国跨地区犯罪进行了大胆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刑法学界关于刑事法律冲突的一般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法律冲突与刑事法律冲突的界定何调法律冲突?国际私法学界、冲突法学界认为:法律冲突(conflictoflaws)又称法律抵触,指内容相互歧异的不同国家的法律竞相要求对同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实施管辖而形成的法律适用上的矛盾冲突状…  相似文献   

10.
刑法解释立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解释有其必要性,法律解释的原因其实也是刑法解释的原因.刑法解释是刑事法律适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刑法解释立场的厘定对于实现刑事法律适用的正义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刑法解释理论素有主观解释理论、客观解释理论以及折衷解释理论之争,且各有利弊.刑法解释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基础之上的合目的性原则以及符合立法文义涵摄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在法权关系上被认为是一种法理型经济,这种经济形态与法律机制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密切的联系,我国要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就必须对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的范围、方式等进行一系列地变革。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对刑事法律调整不法经济行为的传统刑法观念的再次革新。刑事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对经济行为的调整,这不仅涉及有关经济犯罪范围的立法界定和司法适用,而且关系到刑事法律本身在社会改革时期的不同作用及其性质。我认为,刑事法律的调整范  相似文献   

12.
在法律繁盛大背景下,却出现了刑事辩护率不升反降的"怪现象".从法律层面上讲,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刑事法律立法方面缺陷,要摆脱我国刑事辩护的困境,对法律缺陷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民主的不一定就是善的,即便是民主的刑事立法,也有其合宪性的根本诉求与制约。对于刑事法律来说,其合宪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是刑事法律不能进行立法的。在中国,民主语境下的刑事法律的合宪性的基本要求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人权,应当受到刑事法律的敬畏与敬重;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乃至罪犯,作为法秩序的主体,刑事立法对于他们必须有着制度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刑事法律关系概述刑事法律关系是由于犯罪而产生的、存在于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的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属于部门法律关系,受制约于和源渊于宪法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刑事法律监督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坚 《法学》2006,(8):137-140
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看,我国关于刑事法律监督制度的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手段有限、监督措施乏力、监督程序简单等。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刑事法律监督能力,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应当建立健全刑事法律监督的发现机制、增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手段、明确被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义务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细化刑事法律监督程序,从而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刑罚执行监督权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雪妲 《法学》2006,(8):148-152
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看,我国关于刑事法律监督制度的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手段有限、监督措施乏力、监督程序简单等。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刑事法律监督能力,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应当建立健全刑事法律监督的发现机制、增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手段、明确被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义务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细化刑事法律监督程序,从而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7.
控辩平等与法律监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智辉  黄维智 《法学》2006,(8):141-144
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看,我国关于刑事法律监督制度的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手段有限、监督措施乏力、监督程序简单等。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刑事法律监督能力,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应当建立健全刑事法律监督的发现机制、增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手段、明确被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义务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细化刑事法律监督程序,从而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目前司法实践看,我国关于刑事法律监督制度的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手段有限、监督措施乏力、监督程序简单等。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刑事法律监督能力,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应当建立健全刑事法律监督的发现机制、增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手段、明确被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义务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细化刑事法律监督程序,从而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客观上日益要求构筑与其相适应的完善的经济法体系,这需要多方面努力和措施。其中在经济法立法中切实贯彻立法的协调性原则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拟对此作出简要分析。贯彻经济法立法的协调性原则,总体上要求在经济法立法过程中,通过立法主体②实施一系列的协调活动,采取各种协调措施,确保所有经济法立法内部及其相互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完整完备、协调一致,从而形成和谐统一的体系。强调贯彻经济法立法的协调性原则,有着其深厚的基础:(一)它是…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技法律法规对社会的巨大作用日益凸显。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科技立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以明确性、规范性、协调性、完备性和稳定性五个方面的要求来审视我国的科技法律法规,可以发现其存在着法律规定过于原则、规范之间相互矛盾冲突、立法层次过低、立法滞后、缺乏灵活性等立法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对科技领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控。因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科技法律法规的清理评价机制,遵循合理的清理评价标准,采用定期清理与专项清理相结合的法方法,以促进我国科技法律体系的完善已经是当务之急。本文从分析我国科技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我国科技法律法规清理评价机制的建立及其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科技法律法规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