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刑事诉讼法》第50条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内容,首次在立法中引入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这与国际刑事司法中的沉默权有所不同。《刑事诉讼法》第118条保留了如实陈述义务,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沉默权,但又增加了"坦白从宽"的规定。以沉默权为连接点,协调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为进一步完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提供程序保障,以使该原则真正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2.
刘用军 《唯实》2012,(1):68-73
多年来,如实陈述义务被认为构成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障的重大障碍,这主要是基于英美法系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包含沉默权的理解。去除沉默权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如实陈述义务并不冲突;屡屡发生的刑讯逼供现象也并非如实陈述义务的法律结果;从无罪推定原则和隐私权角度都不能论证如实陈述义务的不合理性。因此,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如实陈述义务的价值权衡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增加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来自于联合国的规则,也是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引入,对于遏制我国存在的刑讯逼供这个顽症,避免冤假错案,充分保障人权,提高侦查人员的办案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丹 《理论研究》2011,(6):27-30
从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来看,《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订既是我国刑事政策从重刑主义转向“宽严相济”的结果,也将进一步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化和程序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保护被追诉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尊重生命权,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充分体察人性,回归人伦。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0,(12):12-13
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包括“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口供”等6种不能用于死刑定案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特别是1998年10月5日中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第14条关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或者供认罪行”的规定,引起法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对我国刑事诉讼中沉默权的思考。因为,沉默权现已成为国际人权法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研究沉默权,从诉讼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被政府怀疑或指控有罪的公民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待遇和权利,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清楚地发现政府在追究公民刑事责任方面的强大权力,把两者进行对照,可以从中发现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实体真实与正当…  相似文献   

7.
人实 《廉政瞭望》2005,(3):36-37
老实巴交的农民廖德成冈被“铐”成招,自证杀人,检察机关审查批捕中发现疑点后,被无罪释放。公诉人在出庭支持公诉这一起刑讯逼供案时,认定刑讯逼供的主要证据却在公安局刑警大队不翼而飞,使案件久审不决。  相似文献   

8.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主体及其立法完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用人单位”范围应包括非法单位而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强迫职工劳动罪不属于单位犯罪,其主体应为自然人,即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在对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立法予以完善时,应将主体“用人单位”与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保持一致,罪状中增加“以暴力、威胁的手段强迫职工劳动”,并规定单位犯强迫职工劳动罪应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9.
边言 《支部生活》2008,(6):44-44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党组织进行选举时,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党员在党内自主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得阻挠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到场,不得强迫选举人选举或者不选举某个人,不得搞非组织活动妨碍选举,不得以任何方式追查选举人的投票意向。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相似文献   

10.
2018年10月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目前刑诉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被追诉人的自愿性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界定,导致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效果。认罪认罚被追诉人自愿性的实体判断标准应当结合主客观方面,实践中自愿性的阻碍因素主要在于沉默权制度、证据公开制度和律师辩护制度等自愿性保障制度的缺失及不健全,以及撤回权、程序回转机制等被追诉人权利救济途径的缺失。当前,在制度保障层面,应当明确被追诉人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完善被追诉人知悉权,保障被追诉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在权利救济层面,应当赋予被追诉人撤回权,建立程序回转机制,以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们在查办案件过程中,经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规定的“两指”“两规”内容。听说中央纪委、监察部最近就使用“两指”“两规”有新的规定,能否将这个新规定内容告之我们,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纪言纪言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的“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但是不得对其实行拘禁或者变相拘禁”(即“两指”),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要求有关人员在规…  相似文献   

12.
"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确立表明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尊重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而该原则所透射出来的理念已经触及到了司法实践的诸多方面,以检察工作为例,它涉及到了非法证据的排除、诉讼模式的改变、自侦模式的改变等方面。作为法律实践者,应在正确解读该原则立法本意的同时,以理性的态度,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明达 《先锋队》2010,(2):59-59
深圳市委市政府不久前颁布了《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以下称《监督规定》),《监督规定》中不少提法在深圳都是首次提出,如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裸体官员”,不得担任党政正职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等。  相似文献   

14.
改革     
《党课》2013,(8):32-37
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不准“陪读”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于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规定》要求,干部在校学习期间,要住在学员宿舍,吃在学员食堂。学员之间、教员和学员之间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相似文献   

15.
康扬 《实事求是》2013,(1):90-92
由于我国关于证据制度规定的不完善,刑讯逼供现象突出。新的刑事诉讼法就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旨在遏制刑讯逼供现象的出现,更好地保护人权,惩治犯罪。  相似文献   

16.
郭宝林 《党风建设》2001,(12):27-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条规定,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但是不得对其实行拘禁或变相拘禁”。这是法律赋予行政监察机关的权限,即办案工作中称之为“两指”的措施。根据立法精神和监察机关工作实践,现就使用“两指”措施的有关法律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探究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唯实》2010,(3):70-73
我国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造成在认定该罪时产生分歧。其主要分歧在于:第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包括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规定为目的犯。针对立法缺陷,结合法理和实际应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11、香港问题是怎么形成的?答:香港问题是当年英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1898年6月9日,英国乘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和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地专条》,“租借”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00多个大小岛屿…  相似文献   

19.
朱健  王磊 《发展论坛》2000,(3):46-48
一何为“暴利”?我国的《价格法》没有指明 ,它只是把“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列为经营者不得有的一种“不正当价格行为”。《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虽然明确了“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的”法律责任 ,但对暴利行为也没有加以具体规定。不过 ,国家计委曾于1995年1月25日颁布的《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 ,某一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水平、差价率和利润率 ,分别不得超过同一地区、同一期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和平均差价率及平均利润率的合理幅度。只有生产经营者通过改善经…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矩阵     
《廉政瞭望》2020,(22):16-16
反贪局副局长被诬“保护伞”案庭审直击:涉案3警察认罪11月4日上午,杨华杰、武其虎、张正刑讯逼供罪一案在安徽省东至县人民法院开庭。3名被告人都曾是民警,在19年前侦办太和县“2·27”案件时,对太和县检察院原反贪局副局长李金奎等多名涉案人员实施了刑讯逼供行为,造成错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