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共决定特赦全部前国民党战犯 中共中央决定最后一次特赦前国民党战犯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召开之前,周恩来同王洪文一起到长沙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期间,毛主席提到要清理仍然在押的一批国民党战犯,包括解放后被我俘获的美蒋派遣特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峡两岸的进一步和解,封闭多年的民间交流大门正在徐徐开启。在展望两岸关系和谐前景的今天,尘封的帷幕也为我们揭示着历史曾经有过的沉痛一页。1956年中国首次释放日本战犯和1959年第一次特赦国内战争罪犯,都已成为难忘的重要篇章。至于第七批特赦国内战犯后,十名获准赴台探亲的原国民党人员滞留香港期间发生的一切,无疑已成为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正罗历戎,原是国民党第三军军长,1947年10月在河北定县全军覆没当了解放军的俘虏。1961年11月28日,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国民党军政特赦人员名单,罗历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掉下了眼泪。来年春节将至,这天,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中南海西华厅接见特赦人员。为了让大家愉快地度过新年,周总理按照北方的习惯,用饺子招待他们。罗历戎旁边坐着一位高个子的解放军军官,让他觉得面熟,但又记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他端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宽大为怀,对国民党战犯“一个不杀”、关押改造。周恩来第一个提出了战犯特赦问题;毛泽东充分定并作了政策性说明;1959年10月,首批特赦战犯33人;至1975年4月,在押战犯先后分批全部释放。改造释放全部战犯,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统战乎?人道乎?留与世人评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表弟文强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干部,参加过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担任过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川东特委书记,后脱离共产党,成为国民党"军统"特务和"国军"将领,参加淮海战役时被我军俘虏,在狱中呆了26年,1975年获特赦。  相似文献   

6.
<正>8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特赦令,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这是新中国自1975年第七次特赦后,时隔40年的又一次特赦,也是现行八二宪法规定特赦制度33年来的第一次特赦。40年后重启特赦,既令人格外关注,又属情理之中。此次特赦,是以法治精神对德政传统的灌注。"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对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符合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湘潮》2020,(3)
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先后特赦了7批战犯,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有关特赦战犯的台前幕后,一时成为人民关心的话题。统一特赦战犯的工作方针由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军俘虏了一批日本战争罪犯,苏联军队也移交给我军一批日军、伪满和伪蒙疆战犯;在解放战争中,我军俘虏了一批国民党军的战争罪犯。这样,教育、改造和处理战犯工作就摆上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特赦国内战犯决策的提出与实施廖心文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和平统一祖国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做出了几项重大决策,其中卓有成效的一着,是特赦国内战犯。(一)195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首批特赦战犯的命令。这件事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这一重大决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9.
2015年8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草案.草案规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2015年1月1日前正在服刑、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之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过七次特赦.  相似文献   

10.
王永钦 《党史博览》2002,(11):37-4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为此,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来沟通两岸关系,以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为进一步缓和同台湾的关系,中共中央从1959年起开始特郝国民党战犯,到1975年,先后分7批,总计特赦国民党战犯554名,其中国民党高级将领200余名。中共中央的这一重大举措是史无前例的。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对缓  相似文献   

11.
1975年,中国政府特赦第7批国内在押战犯,至此,国内在押战犯被全部释放。在这批特赦战犯中,有十人申请去台湾。当时中国政府本着来去自由的原则予以批准,并资助路费,给予方便。但始料未及的是,台湾国民党当局闻此消息却如临大敌,先是封锁消息,继而想方设法予以阻挠,最终以拖延之计对此事不了了之。大陆的宽容善意与台湾的绝情寡意形成鲜明对照,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这次“十人回台”虽然受阻,但仍不失为冲破尖冰、开创台海两岸直接公开交往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于1936年12月25日自西安送蒋介石到洛阳,26日到达南京,一下飞机就被幽禁在北极阁宋子文公馆。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从此,张学良失去了自由,遭终身监禁。长期的囚禁生活,使张学良耗去了青春年华,但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1 自1936年12月到1947年,国民党军统局和蒋介石一直派特务刘乙光看守张学良。刘对张监守得特别严,将张所在地划为禁区,与外  相似文献   

13.
地方动态     
广东大力帮扶农村困难党员。一是落实农村困难老党员生活补贴。从2009年起,向全省年满65周岁以上、1978年12月31日以前入党且享受低保的农村困难老党员发放生活补贴。全省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标准最高达每月757元,最低每月142元,平均每月288元,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二是建立省级党内关爱扶助金。从省管党费中划拨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每年再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作为补充,并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个人自愿捐赠,建立省级党内关爱扶助金。  相似文献   

14.
潘广辉  张风梅 《理论学刊》2003,3(1):130-132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维持了 2 3年的时间即告覆亡 ,其中原因很多 ,既有政治、军事原因 ,也有经济原因。对于国民党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与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关系 ,学术界的认识还很不一致 ,就此专文加以探讨 ,当有助于此问题讨论的深化。  一、国民党不能也不可能制定、实施正确的土地政策 ,是其政权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 7年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农村根据地 ,开展土地革命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国民党为缓和阶级矛盾 ,应对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 ,不得不制定新的土地政策 ,实行土地改…  相似文献   

15.
刘丽丽 《湘潮》2011,(8):14-17
彭梅魁是彭德怀的大弟弟、烈士彭金华的女儿。1940年,在彭德怀的老家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国民党特务半夜闯进彭家,彭德怀的二弟弟彭荣华当场被杀,大弟弟彭金华被捕,5天后也惨遭杀害。之后,彭梅魁的妈妈因此精神失常了。12岁的彭梅魁带着二三岁的弟弟彭康白,既当爹又当妈,同时还要应付国民党特务的搔扰,生活过得非常艰辛。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特赦罪犯的指示(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七日)(一)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中央决定在庆祝建国十周年的时候,特赦一部分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现在,人大常委会已经作出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  相似文献   

17.
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冒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以至诚和无私,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翻脸不认人,把张学良囚禁起来。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就这样,这位被周恩来称赞为中  相似文献   

18.
1964年4月11日下午,革命圣地井冈山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参观团,叫做"政协文史专员参观团".团长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成员有当过亲王的溥杰,有任过国民党战区司令长官、兵团司令的杜聿明、范汉杰、宋希濂、廖耀湘、王耀武等,还有与戴笠齐名的特务头子康泽、军统少将处长沈醉等人.这些经过改造,获特赦的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们一路上谈笑风生,有的戏称道:"我们是帝王将相参观团."特别是这位3岁登基当皇帝的溥仪在井冈山参观过程中更显得健谈,留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19.
在国共合作史上,有一个国民党县长,曾与陈毅元帅两度握手,而且每一次握手,都传出一段佳话。这个国民党县长就是彭育英。彭育英,别号少武,1893年生于江西省万安县弹前乡旺坑村。早年在家乡和县城读书,后赴日留学,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彭育英得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结识的国民党要人张群、熊式辉等人的帮助,开始步入政界。1936年4月,任江西省大余县县长。当时的大余县长实在不好当。因为自从1934年10月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长征后,留守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和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以及赣粤…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8月24日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草案。草案规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2015年1月1日前正在服刑、释放后不具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四类罪犯实行特赦。作为国家依法对特定罪犯免除或者减轻刑罚的一种司法制度,特赦既契合宽严相济的法治精神,也是国际通行的人道主义行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