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保存  狄敏 《湘潮》2014,(1):33-36
按照数字编排序列,18个集团军之首是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因而网民就称之为“天下第一军”。而第一集团军的官兵却谦逊地说:“不敢不敢,我们是沾了一字的光!”  相似文献   

2.
张丽珊 《党课》2012,(12):93-94
俗话说:“家里一本账,穷家也好当。”据一颂不完全调查统计,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根本记不起三天前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因此,只有家庭账本,才能帮助人们解决回忆“钱花哪去了”的难题。立马f光然大悟:原来钱没攒下,也许不能光怨赚得少,还因为“跑冒滴漏”太多了。面对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今年不少家庭纷纷重拾“记账”这个传统“武器”,从“账客”那儿,我们或许能学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要当好“二传手”、“主攻手”,绝不能当“甩手掌柜”。“二传手”,是工作上的中坚力量,总揽全局,搭台补台,起协调作用:“主攻手”,是负责攻坚任务、战斗在一线的人。而“甩手掌柜”,就是光指挥别人,自己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是有名无实,在其位不谋其事、尽其职的人。  相似文献   

4.
日前发生的北京街头“三名光背青年暴力殴打一少年”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城市“移民二代”的关注。所谓“移民二代”,是指随父母移居新城市的被动移民者。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一再提醒他们:他们融不进城市,又回不去家乡。“移民二代”是城市化的产物,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移民二代”的问题将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5.
彧君 《党课》2010,(2):72-72
毛泽东一生最痛限官僚主义,他曾经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这是毛泽东对官僚主义者的最初“画像”,算是“速写”。  相似文献   

6.
“创新障碍”讨论在提出的时候就有争议:“这是个不知道谈过多少回的老问题,还会说出什么新意?”“问题谁都明白,关键在于行动,光讨论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7.
“不要光表扬政府!”2014年新年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天津考察民生工作时,打断了天津某企业负责人的话,追问:“有哪些政策可以调整?”2013年“两会”分组讨论时,李克强谈到城镇化,也曾被湖南民营企业家肖安江打断。肖一口气提了五条建议,现场人员拦都拦不住。这时李克强示意道:“不要干扰他发言。”  相似文献   

8.
审判长问一贪官:“多年来你索贿受贿,数额巨大,那么,常送钱和送钱最多的人,你一定记得很清楚吧?”贪官愣了愣.咧开嘴说:“不瞒你,越是常送钱、多送钱的,我倒不在意,记不清了:但那些沾过我的光却一毛不拔的人,我倒是记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9,(9):113-113
质量控制:防“豆腐渣”工程家庭装修不能光做表面文章,要从材料和工艺两方面保证装修质量。没有好的材料,再好的工艺也没用,做出的工程依然是“豆腐渣”工程;同样,光有好的材料,没有好的工艺,也同样达不到满意的装修效果。这就要求业主在装修中做好监理工作,如果自己没有时间或缺少相关知识,可请专业监理,进行全面把关。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到很多牢骚.都指向一个词:“绩效管理”。 有小学老师说.他们学校考核教师光看成绩排名,自己虽不忍心.可也得逼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以前排名靠后没奖金.“现在连绩效工资都没了”:有设计院朋友说,他们单位也搞绩效考核了.本来是个创意产业.现在也靠数量取胜.数量够了一好百好.不够什么都不好.“好在应付谁不会啊”;  相似文献   

11.
海珍 《党建文汇》2008,(1):13-13
江苏省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参加完十七大返回邳州之时,受到当地群众“人山人海”、“热烈隆重”、“场面几乎失控”的夹道欢迎。此新闻传出,李连玉沾了2007年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史上最牛”的光,被称为“史上最牛书记”。后来,有传媒报道了李连玉的真实面目:亲民、平民化施政、敢想敢为。有能力,有远见,铁腕执政,还有“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这个有实力、有魅力,  相似文献   

12.
宋正 《正气》1998,(11)
五花八门的“官场”腐败一是权钱交易,买官卖官。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五千元挂个号,一万元报个到,三万元给顶帽。”“一万两万记本上,三万四万提会上,五万六万搁位上。”“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些说法虽有偏颇,但...  相似文献   

13.
“讲学习”的关键是“学”而不是“讲”,光“讲”不学,“讲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讲“学习”,当是做好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门外汉”当不得,外行领导内行总不那么顺当,所以古人曾说:“戎事宜练于兵,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新时期的干部“四化”标准当中,“知识化、专业化”就占了一半。通过学习,努力掌握本专业和相关行业的知识,可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拓宽工作思路,不然,隔行如隔山,解决问题就可能顾此失彼,抓不住要害。就像古代郑国人那样,本是去买珍珠,却被精美的匣子迷惑,买回了匣子而舍弃了珍珠。现实生…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接见     
胡振  杨兵 《世纪风采》2009,(5):31-32
1956年深秋的一个下午,陈西光正在办公,桌上的电话铃突然响了。他拿起活筒,那边是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江渭清:“你和地区专员高俊杰同志好好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去火车站,有中央领导来,要听你们的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15.
钱德喜 《学习导报》2011,(21):28-30
学习是传承文明之途,是政党巩固之基,是国家兴盛之本,是个人成长之梯。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精辟地阐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开放的时代,学习已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工作的第一动力、提高素质的第一手段,成为继阳光、空气和水之后的“第四元素”。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春 《党史纵览》2010,(11):36-39
1953年2月.毛泽东在视察安徽省安庆市后.乘“洛阳号”军舰起航驶往芜湖。途中,在与陪同他的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等人聊天时,他突然问道:“安徽有一名叫光升的老先生,还在不在?在武汉革命政府时,我和他共过事。”傅大章答道:“在啊!就在安庆。”  相似文献   

17.
某地有位政绩平平的“长”,其“家绩”非凡:建了一幢价值35万多元的华丽小洋楼,楼内电器化,名贵家具一应俱全,小骄车跑来跑去;家里人老的少的均在要害部门任职,就连三亲六故都沾了光。这样的“公仆”,难怪群众在背后指指戳戳了。如今考核干部,十分注重政绩,这...  相似文献   

18.
容人乃大     
马德 《党课》2012,(12):73-74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 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同学的书桌放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个窗户射进来的,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住了我的光吗?”  相似文献   

19.
理由     
老李修锁时不小心碰破了手指,鲜血顺着指头往下流。他到医院去本想简单处理包扎一下就行了,但是没想到医生先让他抽血化验、照X光,然后又开了张单子让他去做心电图。老李气愤地问:“我破了一个手指头,验血也就罢了,为什么要做心电图?”医生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十指连心’吗?”  相似文献   

20.
子博 《党员特刊》2003,(2):22-24
茅老一生经历坎坷,他曾被划成“右派”挨整,“文化大革命”中又被抄家、批斗。不仅肉体受到折磨,对于一个学者来说,他错过了人生治学的最好时光。但对过去,他总是平和地一笑,说:“光恨不行,还要想办法促进社会进步,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面对人类社会冲突的难题,茅老一直在寻求着理性的答案,“以直报怨”便是其中一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