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6,(2):90-92
王选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王选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8年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任教。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国家的组织下.王选大胆提出跳过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相似文献   

2.
他,一件衬衣、夹克穿了30年,却累计捐款助学超过1000万元。他,65年党龄、73年教龄,被誉为“钢铁院士”,却一直住在学校分配的院士楼内。他,就是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勤奋报国’是我一生都在践行的使命。这不是捐,而是还。国家培养了我,我理应用行动去帮助更多人。”  相似文献   

3.
王选生平     
《世纪行》2006,(2):11-12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灾害形势严峻,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更是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面对这种现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就聚焦泥石流、滑坡灾害。他说现在已到了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全方位防治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等问题的时候。有人用“贤者乐林”来形容这位儒雅亲和的院士。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然而,山无林不绿,水无林不清。近日,本刊记者就林业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等问题专访了尹伟伦院士。  相似文献   

5.
政经人物     
<正>王选:“当代毕昇”辞逝2月19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王选因病于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王选出生于1937年,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6.
这个题目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当然,还需要加个修饰语:“对很多人来说”,否则,会伤害那些真正热爱学术的教授们。我记得院士王选说过,院士只是个荣誉,是对过去成就的一种肯定,并不代表现在有多高的水平,人最富创造力的时光是中青年时期,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当了院士就高人一等。不过,这里所讨论的“教授”和“院士”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上院士者已经比较年长,而且一个人往往要凭借自己事业的高峰才能进入院士的行列,因此,一个研究者成为院士之日,固然不敢说学术事业已经结束了,  相似文献   

7.
2002年2月1日,九三学社成员王选、黄昆院士并排站在江泽民主席两旁,双手高高捧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牌,让人不禁联想起“领头雁”与“孺子牛”。王选,九三学社社中央副主席、他领  相似文献   

8.
声音     
“没有个性的社会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下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为两院院士作报告时指出。  相似文献   

9.
得知自己当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丁传贤教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农工党的关心。丁院士前年加入农工党,去年的农工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今年又被推荐为跨世纪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感谢”自然是他由衷发出...  相似文献   

10.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舒红兵的声音显得有些锐利——“政协委员都是精英,很多时候他看到的是他自己关注的东西,但未必是最底层的东西。可能在我看来很奢侈的东西,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是我更关注我们底层的老百姓,因为我自己出身贫寒。”  相似文献   

11.
袁新文 《世纪行》2006,(2):10-10
时间凝固在这一刻: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被誉为“当代毕异”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驾鹤西行,永远地走了。听他的同事们说,他走得很平静,很安详,似乎没有什么遗憾。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临终遗言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作为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他主持的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杰出典范。难能可  相似文献   

13.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第一人范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流的”,这是王选的雄心壮志。1994年4月,台湾阳明山的花季在欢迎王选。当地报纸在《古有毕升,今有方正》的醒目大标题下,报道了汉字激光照排的首创者、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夫妇抵台访问的消息...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 《群众》2011,(4):17-18
“注重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江苏应如何搞好自主创新,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闵乃本先生,倾听了他对创新的理解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28日是著名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原名誉主席王淦昌先生诞辰100周年。王淦昌院士生前为了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一生,是为国奉献的一生,他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折射出一颗拳拳爱国的赤子之心,那深沉的爱国情怀至今仍让我们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6.
做人与成才     
要想成才,必须学会做人。享誉海内外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谈到自己一生成功的经验时,这样告诚青年朋友;注意培养良好的品德,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做一个好人。他还对“好人”做了这样的具体解释:什么叫好人?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还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鱼己一样多就是好人:王选院士也说: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做个好人。  相似文献   

17.
翁其华 《政协天地》2012,(12):60-61
鼓山高僧普雨长老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常委以及福建省、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他一生爱国爱教的感人事迹广为传颂。因此,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福建省文史馆、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和福州市文联、春海堂美术馆等单位,于10月27日在福州画院联合举办了“普雨长老诞辰百年书画展”,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展出的百余幅书画作品也备受赞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每一届政府都在如何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上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成了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心病。2014年3月6日晚,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举办了“蓟门决策”论坛第67期暨“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规制——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冯平应邀与会,探讨“食品安全”话题。  相似文献   

19.
痛悼小弟王选当之无愧称大家,代有才俊誉天下,毕生心血俱耗尽,昇天寰宇照中华。小弟弟王选是驰名中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发明创造的汉字电脑激光照排系统,使古老的中国汉字印刷技术一举飞跃,跨越了数百年时空,从此用电脑和激光替代了铅字排版印刷,使中国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走进光和电的现代世界,这是我国出版印刷工业的一次巨大革命。划时代的创造发明,使弟弟被誉为“当代毕昇”。弟弟和他领导的华光系统、北大方正系统至今已获国内外重大奖励三十多项,他的一系列成就使许多青年对他的盖世之功崇拜不已,其实弟弟是一个十分谦逊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20.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9,(24):61-61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贡献,我还是每天老老实实地工作。——有人问“你是院士了,怎么还那么卖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这样回答。年过七旬的汪教授精力过人。每天工作12到13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