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三角和平论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角和平论强调民主、经济的相互依赖和国际组织对和平的贡献及其相互间的良性互动。它是在继承康德永久和平思想并整合当代新自由主义国际理论主要流派的基础上提出的 ,并以社会科学方法加以系统论证 ,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18世纪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探讨了现代国家意义上的永久和平 ;2 1世纪哈贝马斯在《论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中试图修正其前辈的观念 ,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康德在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讨论“永久和平” ,出发点在于“世界公民权利” ;哈贝马斯越过国家主权讨论“永久和平” ,出发点在于人权。哈贝马斯在其文第三部分提出对康德的修正 ,这一部分集中反映了二者的分歧。哈贝马斯认为 :世界公民权利必须加以制度化 ,并对所有政府都具有约束力 ,国家共同体必须以制裁作为威胁 ,至少能够做到督促他的成员做出合法的行为……也就是说 ,从法律上调节…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重要领袖,中江兆民的思想向来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有关其代表作品《三醉人经纶问答》的分析文章亦数不胜数。兆民的和平思想以小国主义为特征,是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他的和平思想中,不仅能看到西方近代的人权观念,还能找到东方传统的和平观念。本文从近代日本和平思想发展轨迹这一角度重新审视兆民的思想,以《三醉人经纶问答》为中心浅析其和平政治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和平机制是指为了维持双边或多边问的和平而形成的一套明确或含蓄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朝鲜半岛的停战机制就带有和平机制的性质,但由于冷战后东北亚国际安全结构的调整,朝鲜半岛更需要一个新的和平机制来规范相关行为体的行为,以维护半岛地区的和平.从目前的状况看,虽然在东北亚体系内相关行为体的安全观念与追求安全的手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但半岛新的和平机制仍有构建的希望,而一旦新的和平机制得以构建,受益者将首先是本地区的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5.
1.和平运动的展开过程过去50多年以来,韩半岛一直处于南北分裂的停战状态。现在依然如此。但是,实际上,在冷战时代却没有过旨在消除分裂状态、实现和平的集体思想实践的韩半岛和平运动。①换句话说,韩半岛和平运动是脱冷战时代的新的发明。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所谓的统一运动是解决韩半岛分裂局面的社会运动。统一,这一民族性价值压倒了普遍价值,即和平。②第二,有一种倾向把韩半岛和平界定为韩国内部经济政治方面民主化的下一个阶段。这是担忧韩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社会运动势力的想法。韩国市民社会和平运动认识西欧近代的安全论、…  相似文献   

6.
从1990年9月10日成立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到1991年10月23日在巴黎和平协定签订的一年多时间内,是解决实质性问题的第三阶段。全国最高委员会成立以后,政治解决柬问题的和平进程在加速,但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柬埔察实现和平之前仍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揭示了战争的“三位一体”本质 ,即战争是暴力性、不确定性和政治从属性的结合体。这一关于战争本质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国际关系意义 ,它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上 ,提出了运用国家大战略并通过建立国际安全与地区和平机制来处理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国际关系角度看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具有明显的“理性现实主义”特征 ,因而在现实主义思想传统中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时代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及其思想方法 ,为国际社会寻求更为有效的战争结束途径、通过国际合作强化安全与和平机制 ,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8.
董青岭 《欧洲研究》2012,(5):79-99,3
长期以来,建构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鼎足而立的国际政治理论范式,但这是一种极大的理论误解。建构主义本质上不是一种用以阐释和指导实际政治运行的国际政治理论,而是一种用以指导我们进行理论构建的元理论立场,是有关社会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主张。如果理性主义作为元理论立场可以和不同的政治世界观相结合,形成理性现实主义和理性自由主义之不同的国际政治见解;那么,建构主义作为与理性主义相对的元理论立场,同样也可以与不同政治世界观相结合,并最终形成可称之为"自由建构主义"与"现实建构主义"的不同国际政治解释范式。  相似文献   

9.
出于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移民、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同时受欧盟扩大其国际影响力的动机驱使,欧盟谋求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有意同美国的中东政策拉开距离。虽然中东和平进程是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取得成效最多的领域之一,但由于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一直面临期望-能力差距的困境,欧盟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更多的是在经济援助上发挥主导作用,政治进程仍被美国主导。欧盟想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一个强有力的国际行为体角色,需要突破自身在外交与安全领域所面临的期望-能力差距的困境。本文从地缘政治理论出发,基于国际行为体属性和期望-能力差距两个分析概念,对欧盟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动因、角色与困境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和平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飞 《美国研究》2005,19(4):132-141
2003年10月1日始至2004年3月31日,笔者走访了60位美国学者,同他们就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①现将受访学者的主要观点加以综述,并对采访情况做简要介绍。一这次采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国学者对中美关系中长期走势的看法。有两个重要事件为背景:一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战略机遇期”这个概念;二是中国学界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并引起中美两国战略界的极大关注。笔者曾参与中国战略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课题研究,这促使本人对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进行了一些思考。中国要实现崛起,只能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多边外交在东北亚和平构想中的地位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国外交开始强调多边主义.但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防御性的现实主义,多边主义只是双边主义的补充.这种观点在中国的东北亚地区和平构想中有直接表现.中国虽然主张在东北亚地区通过多边主义维持和平与稳定,但基本上认为在东北亚地区和平构想中,大国之间的实力均衡和双边主义是基础.从这一角度来看,六方会谈能否成为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美国的态度以及中美关系将成为决定性变量.  相似文献   

12.
和平教育是二战后在日本大学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半个世纪以来,有了长足的进展。它对消除日本军国主义影响,在青年一代中确立和平信念,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拟就日本大学和平教育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扼要评介。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以开阔的视野、全新的思路,果断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新理念,不仅在外交理念上实现了与时俱进,而且大大发展和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外交战略,主导与他国关系发展的总方向.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和平崛起"外交战略的提出,对中韩关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桂银 《欧洲研究》2005,23(4):1-18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是20世纪西方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英国学派的奠基人。他发起成立了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从而开创了英国学派的源流。巴特菲尔德的国际关系思想是一种倾向于理性主义的现实主义,它以基督教信仰为出发点,以深刻的历史理解为背景,以人类关系和国家间关系中的安全困境及其制约因素为主要内容,表现出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命运的道德关切。巴特菲尔德的思想尽管有着固有的缺陷,但却为我们理解现时代的国际关系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问题提供了一种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0月30日,前苏联外长潘金敲响木锤,宣布马德里中东和会的开幕,由此揭开了冷战后中东和平进程的新篇章。一个月后,苏联宣告解体、俄罗斯作为继任国加入了这一和平进程。由于历史的惯性,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俄罗斯基本上继承了前苏联在中东和会前  相似文献   

16.
从1988年7月到1990年9月的两年多时间内,是民主柬埔寨三方同金边韩桑林——洪森政权一方和越南边打边谈、突破僵局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民柬抵抗力量同越南、韩桑林——洪森政权的基本分歧并没有解决,但柬埔寨的和平进程仍然在艰难地推进着。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思想传统与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是英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丁·怀特用来区分国际关系三大思想传统的经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这三大思想传统对话的产物。从怀特到文森特,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三大传统兼收并蓄,理性主义是他们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框架,以至他们从维持秩序与和平的角度出发解释现实主义所关注的大国、均势、战争,以国家间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现实来怀疑革命主义,另一方面,对现实主义因素的肯定使他们看到了政治和军事,对革命主义的考虑则减少了其理论的保守风格。  相似文献   

18.
学术、自由、和平的殿堂──庆熙大学姜栽植一、庆熙大学的理念1995年,庆熙大学迎来了建校46周年。庆熙大学的创建者赵永植博士的教导是:创造文化世界是拯救人类的理想。由于他的努力,庆熙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研究生院的体系完整的综合学园。庆熙的目标是培养真正...  相似文献   

19.
2013年2月上台的朴槿惠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并在国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和研究。"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为了解决包括区域外国家美国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内各国间的"亚洲悖论",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软安全"问题为中心,开展多边对话机制,并致力于最终形成一个东北亚安全共同体。但该构想尚处于理论起步阶段,对合作(安全)议题、区域范围(参与对象国)、行为主体、国际机制(制度化)、推进战略等问题没有具体界定,距离政策化也还有一段距离。其间朴槿惠总统(政府)向美国和中国介绍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但仅得到美国的消极理解和中国原则上的支持,并没有得到对该构想的实质和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支持。"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应要进一步具体化、理论化,以此来得到东北亚各国一致认同且可实践的国际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新欧亚主义源于多种思想流派,其中俄罗斯当代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不断从西方政治思想和俄罗斯传统思想中获取他所需要的反自由主义成分,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新欧亚主义,其新欧亚主义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思想。进入21世纪,杜金将其新欧亚主义赋予了"后现代"色彩。杜金的所谓"多极世界理论",接续他的新欧亚主义大陆地缘政治思想的主旨,即"大陆-海洋"两种文明之间的对立,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全球化时代的新国际秩序设想。帝国模式是杜金给俄罗斯自我认同的定位,也是其"欧亚联盟"设想的组织模式和"多极世界"理论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杜金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思想是一种谋求世界霸权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