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10):42-44
目前参与争夺共和党提名的几名候选人,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超级PAC的支持。每逢美国政治选举,筹款是候选人的一个重要功课。而因为"超级PAC"的出现,今年美国总统选战的"血拼"味将分外浓重。  相似文献   

2.
张磊 《新民周刊》2012,(41):42-45
体制的力量使任何人想当官必须获得选票,选票的力量推动他们在这场政治秀中想方设法去呈现经过塑造的自我。美国当地时间10月22日晚9点,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的林恩大学里,掀起了美国总统竞选最终辩的幕布。当晚掌局者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王牌主持人鲍勃·希弗,在约3500名美国和国际媒体记者的围观下,现任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  相似文献   

3.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5,19(2):65-89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在对2004年大选的形势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布什和共和党获胜的原因、大选结果对美国政局及政党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布什第二任期内政外交政策走向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2004年大选是布什和共和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选举。受九一一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此次总统选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全国政治议题和选举议题发生重大变化、道德价值观成为决定大选胜负的关键等。共和党获得全面选举胜利从根本上来说,是“新政联盟”解体以来美选举政治长期变化的结果,也是美国社会日趋保守化的反映。2004年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它预示着保守主义继续得势将是今后四年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向,再次巩固了共和党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的多数地位,强化了总统职位的权势和影响力,加剧了国会内两党的斗争。但这是否是一次“关键性选举”,仍要看两年后的中期选举,特别是2008年大选共和党是否继续维持一党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参众两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5.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49):26-27
成功卫冕美国总统后,奥巴马在Twitter上写道:"又四年(Four more years)。"短短三个字,浓缩了太多情绪。今年这一仗,奥巴马打得不轻松,几次差点被罗姆尼盖过锋芒,最后总算扳回局面。过去这四年,总统当得也不省心,经济、医改、失业三大魔咒,共和党的反击,茶党的崛起,让奥巴马和他所领导的民主党在2010年...  相似文献   

6.
刘学成 《美国研究》2012,(3):130-131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将于2012年11月6日举行。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推出现任总统奥巴马和马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参与角逐。目前选战已经进入白热化,两人使出浑身解数展开唇枪舌战,至今选情仍不明朗。盖洛普在9月19~21日的民调显  相似文献   

7.
邵乐韵  龙怡 《新民周刊》2012,(16):50-52
美国总统俱乐部最神奇的一点就是不分党派。恐怕没有什么俱乐部的头衔能超越它——其成员曾身居高位,身处美国权力的中心;他们互为劲敌,之后又能互相扶持,团结一心。这个俱乐部分享着只有过来人才懂的秘密,努力将美国梦代代传承。近日,美国《时代》周刊节选了由南希.吉布斯和麦克.达菲共同撰写的《总统俱乐部》一书部分段落,向读者展示...  相似文献   

8.
翟迈云  李庆四 《美国研究》2023,(3):91-114+7
美国正深陷一场“冷内战”之中,极化与统一国家故事的衰败同步发生,围绕“谁是美国人”,美国正在呼唤一种新的国家故事。在人口结构持续变化,社会经济不平等难以扭转,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出现重大分歧的背景下,两党聚焦种族议题,在国家叙事上全面差异化,更趋极端化,以对历史叙事的争夺为核心,将选举、执法、教育等多个议题广泛勾连。2022年中期选举中两党不断调整自身叙事策略,共和党将矛头对准“批判种族理论”,动员独立选民中的家长选民;民主党则延续“反白人至上”叙事,借堕胎议题转移选民焦点。由于“美国梦”故事的失效与“盎格鲁-撒克逊”故事的弱化,今后两党围绕国家故事的争斗仍将长期延续。其带来的结果是对内群体间敌意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显著增加,经济阶级矛盾被政治话语遮蔽;对外将分散美国用于国际事务的力量,美国模式吸引力下降,美国更难借白人文明拉拢组建“盎格鲁-撒克逊联盟”。  相似文献   

9.
徐彤武 《美国研究》2012,(3):29-53,3,4
与以往历次大选相比,2012年美国大选的突出特点是在公民言论自由的大旗下,以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为代表的各种"外围团体"为开展选举政治宣传而筹措和花费巨资。"外围团体"现象是当代美国选举财务改革遭受重大挫折的显著标志,它严重地背离了美国联邦宪法所崇尚的基本价值,使美国的宪政民主制度陷入政治、法理和道德的三重困境之中,因而遭到美国多数民众的反对。事实证明,这种现象的实质是美国资本主义寡头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控制,而绝非大多数美国公民民主权利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0.
郭敬丹 《新民周刊》2012,(44):58-59
美国大选已尘埃落定,回过头来观察就会发现,在选举过程中超过2亿美元的花销都来自不知名的捐助者。而事实上,正是这些神秘资金左右了美国政局。美国大选日的一周前,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来到普韦布洛教堂,坐在长凳上问对面的科罗拉多州众议院候选人萨尔·佩斯(Sal Pace):  相似文献   

11.
12.
美国2008年大选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美国2008年大选奥巴马和民主党获胜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选结果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奥巴马政府内外政策的趋向.文章认为,2008年大选是美国选举政治史上最引人瞩目的一次历史性的选举.奥巴马获胜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严重衰退,选民对布什处理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不满,以及奥巴马作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竞选人所激起的黑人、拉美裔和年轻选民的投票热情.大选的结果将对美国政治走向和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中左将是今后四年美国政治的基本走向.民主党16年来第一次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公众的期望和支持率高,这些为奥巴马政府实施其内外政策主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它仍然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邵乐韵  龙怡 《新民周刊》2012,(13):42-44
脱口秀在当今的选举中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巧妙地设置社会议程并积极参与实践。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总跟"脱口秀"因缘不断。为了给丈夫助选,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3月20日亮相了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脱口秀节目《大卫深夜秀》,大谈自己的白宫生活。而就在1月底,米歇尔还做客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今夜秀》...  相似文献   

14.
夏敏  崔萌萌 《美国研究》2023,(4):95-117+7
通过分析1980~2020年的美国大选民调数据,可以发现蓝领工人的投票取向在这一阶段并没有明确的政党认同,而是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摇摆。经济和种族议题在美国大选中对蓝领工人有很强的动员作用。当发生经济危机时,民主党的经济主张更有吸引力;而近年来共和党在贸易保护相关议题和种族议题上更能获得蓝领选民的支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新经济形态,对于蓝领工人投票取向的变化有着深远影响。一方面,蓝领工人的经济地位下降,导致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种族意识抬头;另一方面,工会的衰落瓦解了蓝领工人的政党认同,加剧了碎片化议题对他们的影响,从而给民粹主义的煽动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5.
16.
国会山恩怨     
杜剑锋 《新民周刊》2012,(35):43-45
克林顿一家和奥巴马的是非恩怨,是美国政坛上一出精彩纷呈的连续剧。9月4日,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开幕的时候,民主党内除总统奥巴马外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国务卿希拉里,却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北京。四年一次的党代会,是大选年美国两大政治阵营为争夺白宫和国会山筹划的  相似文献   

17.
缅甸2010年大选在即,除了对外关系上与美国的关系出现转机之外,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也很值得分析.首先是民主运动节节退却,民盟将不参加大选;种族骚乱有惊无险,包括果敢在内的三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已经被改编成边防军;经济上受惠于宽松的环境,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极化"的美国政治:神话还是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极化",特别是两党政治的极化,是近十多年来美国政治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美国政治学界近年来普遍关注但又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美国"政治极化"作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政治极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今美国政治进程和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文章认为,"持久的政党选民重组"(secular realignment)所导致的两党选民结构和选举基地的变化、两党内部意识形态同质化及其导致的选民"政党选择"(party sorting),文化、宗教和道德价值观冲突上升等,是政治极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两党"政治极化"既是美国政党和选举政治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对美政党和选举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极化"的政治环境下,两党在主要政策领域的分歧增大,总统和国会围绕立法控制权和司法任命的斗争愈演愈烈,从而导致更多的立法僵局."极化"现象对现有的关于美国政治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刁大明 《美国研究》2022,(6):32-57+5-6
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以共和党重掌国会众议院多数、民主党维持国会参议院多数、两党在州长层次更加平衡的结果落幕。本次选举仅实现了部分符合历史经验的有限的民意回摆,经济通胀议题对民主党的负面影响被堕胎权争议部分稀释,而前总统特朗普的高调介入也缓解了拜登政府执政不佳对民主党选情的拖累。本次中期选举之后形成的“分立政府”将推动国会众议院两党领导层的变动,反映出两党政治在区域主义意义上的发展趋势,并为2024年大选周期拉开帷幕。本次中期选举将对拜登政府内外政策形成较大影响。在国内政策议程被阻碍或修正的情况下,拜登政府可能更加急于寻求在对外事务上展现领导力。在对华政策上,民主党主导的白宫与共和党主导的国会众议院的共同参与极可能导致当前分歧的复杂化,为中美关系带来更大风险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