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经历了"三落三起"。第一次"落"与"起":因放弃攻打中心城市受处分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落"与"起":红四军前委书记落选与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军原则;第三次"落"与"起":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与遵义会议确立正确路线。"三落三起"凸现了毛泽东无私、无畏、求实的人格魅力。每一次"起",毛泽东都在重大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每一次"落",毛泽东都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向权威挑战,不怕打击、不讲个人得失;都能顾全大局,身处逆境仍尽力工作和学习。用毛泽东的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就是要学习毛泽东将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坚持原则的无畏精神及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三落三起"的曲折政治生涯中,表现出了"伟人的信念、超人的意志、仆人的思想、明人的性格、凡人的生活"等优秀品质,成为当今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养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政治生涯中的四起四落 毛泽东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之前,在党内的地位曾几度沉浮.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政治生涯,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其实还不止三落三起.192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选入由五人组成的中央局,担任中央秘书,与陈独秀等一起负责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这是他第一次进入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但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这次会议他因在湖南老家养病没有出席)上,他没有被选入中央委员会.这是第一次起落.  相似文献   

4.
王晓春 《求实》2004,3(7):4-7
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这种曲折、艰难的经历锤炼了邓小平的意志和毅力 ,使他更加接近基层群众 ,更加了解中国社会 ,更加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 ,对“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有着切肤之痛 ,邓小平“三落三起”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一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人格无疑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建起了一座永不消失的丰碑,他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邓小平70多年的革命生涯,波澜壮阔,大起大落,极富传奇色彩。确实,世界上没有哪一位政治家的政治生涯像邓小平那样"三落三起",历经磨难而初衷不变,跌宕起伏而信念弥坚。邓小平之所以能够"三落三起",原因就在于他真理在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变,故而能愈挫愈坚。邓小平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受到的第一次错误处分是在30年代的中央苏区。1931年夏,邓小平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这时,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一直坚持从  相似文献   

6.
提到邓小平的经历,几乎所有的人会伸出大拇指:三落三起,了不起!外国人佩服地说,邓小平是“打不倒的小个子“。1979年1月29日,在卡特总统欢迎邓小平的国宴上,邓小平曾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有资格获得金牌。”的确,三落三起,最能体现邓小平大政治家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而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能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一生是"三落三起"的一生。"三落"是因为坚持真理,而受到"左"倾或小人的陷害;"三起"是因为坚定信念,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健康力量的支持。我们要以邓小平坚定信念、坚持真理为榜样,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不断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8.
刘洪久 《奋斗》2011,(8):50-51
近日。在工作之余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开始了阅读。《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一书使我备受启发。书中简述了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生,重点介绍了他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坎坷经历.以及他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坚贞、果敢、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为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楷模和典范,留下了最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光辉灿烂的一生,就象滚滚东流的黄河,时而浩浩荡荡、奔腾直泻,时而环山绕岭、迂回曲折,其革命经历之丰富,即使在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中也是罕见的。在政治上,邓小平曾经“三落三起”,历尽艰辛。1933年,他因抵制王明的“左”倾错误而被撤销江西省委宣传部长职务,受到党内最严重的警告处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作为“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于1969年10月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制造厂劳动改造了3年多;1976年4月7日,由于他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是20世纪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伟人。邓小平充满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为人们广为传诵。而在“左”的思想下,毛泽东也曾有过四次遭贬的逆境。毛泽东十分赏识邓小平,认为他“人才难得”。邓小平对毛泽东也非常敬重。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人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时,他毅然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维护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对于建国后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读者已经比较熟悉,这里记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979年1月,邓小平曾幽默地对别人讲: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可能很有资格获得奖牌。1987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国客人的谈话中,曾经讲道:“我是‘三落三起’。”的确,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像邓小平这样“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是极为罕见的。一位名叫乌利·弗朗茨的德国人也在《邓小平——中国式的政治传奇》中写道:邓小平“用非凡的能力,战胜了政治上的三起三落和无数阴谋诡计,并且每次都向他生命的目标更接近一步。在我们的世纪里.我在东方和西方都没有见过像邓小平那样,走过如此崎岖曲折的生活道路,却又卓有成就的政治家”。为使读者更深入,详细地了解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经过及历史内幕,本刊从2003年第一期起,连载即将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同志所著《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一书。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三落三起"的坎坷经历,虽然早已为世人所知,但他一生中究竟都担任了哪些职务,一些与邓小平有关的书籍却介绍得不甚详细。在此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综合所搜集到的有关史料,把邓小平一生中担任的各种职务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8,(11)
1979年,邓小平向世界提出小康社会思想,然后义无反顾地领跑中国的改革大业,进行一场举世罕见并持续至今的现代化新长征。小平的睿眸,投向广袤的农村1978年春节,经历了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的邓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像邓小平这样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经历过三落三起的人,为数并不多。1933年3月,在江西中央苏区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撤销了职务,这是他经历的政治上的第一次磨难。1933年6月下旬,在贺昌、李富春等人的推荐下,邓小平出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又担任总政机关报《红星》报的主编。1934年10月,邓小平参加了长征。遵义会议前夕,邓小平走出了第一次政治磨难的阴影,再次出任中央秘书长,参加了遵义会议。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邓小平被打倒,经历第二次磨难。当时,强加于他的莫须有罪名是“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  相似文献   

15.
自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诞生以来的170年间,党内民主的探索经历了三次热潮。19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并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为党内民主做出8个方面的规定,形成了党内民主探索的第一个热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俄共(布)执政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党内民主的发展直至1924年逝世为止,取得8项重大成果,形成了党内民主探索的第二个热潮;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党内民主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从高度评价党内民主的思想价值、创新党内民主根本原则和制度、建立党内民主的具体规章制度等三大方面,拓展和深化了对党内民主的认识,形成了探索党内民主的第三次热潮。  相似文献   

16.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体性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再次强调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本文从九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从整体性发展党内民主的问题.一、牢固确立"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大思想;二、反对以党内派别为基础发展党内民主;三、必须把党内民主王于高于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四、恢复党代会常任制;五、科学配置党内权力;六、健全党内选举制度;七、改进党代会的开法;八、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九、党的各级组织互动.  相似文献   

17.
解博 《世纪桥》2010,(19):11-12
邓小平的一生中三起三落,由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次起落格外引人注目,因为邓小平在第二次、第三次被重新启用时,领导了我党的全面整顿和系统的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的工作,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在他指导下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文旨在研究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思想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如何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理论界也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自己的重任,开始了对党内民主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对党内民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是研究的初始阶段,从1960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李洪峰 《求是》2015,(2):61
<正>实事求是,是治史的根本原则,也是《邓小平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的突出特点。邓小平一生倡导和践行实事求是,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典范。邓小平的一生,三落三起,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根本原因在于他做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气质的内在统一。《邓小平传》详细叙述了邓小平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经历的第一次政治磨难。当时,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在实际工作中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反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针对"左"倾教条主义者攻  相似文献   

20.
张闻天和王稼祥相识于上世纪20年代赴苏留学。30年代初回国后,二人都曾在中共党内身居要职,并一度成为"左"倾路线的忠实执行者。而二人进入中央苏区后,因在实际工作中同博古、李德产生分歧,逐渐受到排挤。这段"同命相怜"的经历把张闻天和王稼祥紧紧联系在一起,30年代二人一起"跟着真理走",携手同党内第三次"左"倾错误、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王明右倾错误作斗争,维护了全党全军的团结,为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