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际关系的最著名学者之一、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2001年10月出版的力作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驱散了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颇为流行的各种自由主义,如“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民主和平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 以及“国际制度和平论”在世界  相似文献   

2.
早在1957年,美国政治科学家卡尔·多伊奇就曾指出,一个多元的安全体,或者说,一个“和平岛”已经出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其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自由主义学派的“民主和平理论”。冷战结束后,西方一些学者,例如布鲁斯·路塞特及其同事,在研究二战后欧洲乃至世界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时,发现在1946—1986年的40年间,主要  相似文献   

3.
曾经以“文明冲突论”在全世界毁誉参半的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教授去年底又出新作“穆斯林战争的时代”一文。文中认为“当今世界政治已经处于穆斯林战争的时代”,并且“穆斯林战争已经取代冷战而成为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亨氏此文在穆斯林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埃及学者在《金字塔报》撰文质疑和批评,指责亨廷顿歪曲事实真相,丑化穆斯林形象,编造穆斯林好战的谎言,将穆斯林视为当今世界战争的罪人。  相似文献   

4.
·继尼克松之后,美国总统首次直飞中国进行专访,克林顿为何而来? ·先文化后政治,从民间到官方,这是“克林顿模式”?还是“江泽民模式”? ·北大学子关心总统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 ·重申“三不”令台湾慌恐不安  相似文献   

5.
本·拉丹不是“文明冲突”锐利的锋芒,而是冷战结束时散落的碎片。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眼中,他不过是21世纪初这个紊乱时代的一个恰如其分的标签。  相似文献   

6.
俄美关系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与“9·11”后双方关系大幅改善相比,现时的饿美关系却是摩擦不断,争夺加剧,有人甚至预言,俄美已在开始一场“小冷战”。 造成俄美关系这种落差的原因何在?据美国人说,这主要是由于双方关系的空洞化所致。意思是说冷战结束以来,美饿除了在反恐和安全以及能源  相似文献   

7.
前言 “亚太地区国际组织之将来”的题目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 首先是如何把握所谓“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性质的问题。如果是从南亚到南北美洲大陆的西海岸、甚至包括大洋洲的国家一起讨论的话,那就更加困难了。但在考察“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组织的时候,有必要抓住这一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政治诸方面的特征来讨论,这是无须多言的。  相似文献   

8.
叶·普里马科夫于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出任俄联邦政府总理。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由于1998年发生的“8·17”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指标倒退了15—20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总额达3000亿“危机前”的卢布。整个国家陷入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危机之中。叶·普里马科夫临危受命,承担起力挽狂澜的历史重任。《临危受命》(原书名为《……》)是叶·普里马科夫卸任后撰写的第二部著作,主要描写他任总理的这一段时期(俄文版由莫斯科思想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文版由东方出版社2002年出版。)现对该书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兰德公司、美国国务院和乔治·梅森大学,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该校高级国际研究院院长。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1992年,在前文基础上,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历史终结论”。2003年3月17日,应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福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9·11’后的世界:历史依旧终结?”(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ll:Is History Still Over?)的学术讲演。在讲演中,福山教授结合“9·11”事件后新的国际政治形势,阐发了他对“历史终结论”的一些思考。本文即根据此次讲演的录音整理而成,供学界参考,以期引起讨论。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些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为尊重作者著作权起见,本文未加删节,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相似文献   

10.
2003年英刊《国际社会主义》冬季号发表了克里斯·哈曼题为《解析帝国主义》的文章,该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经典的帝国主义理论,后两部分论述冷战时期的帝国主义和全球化时代的帝国主义。本期先将其第二部分“冷战时期的帝国主义”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括号内第一个数字为期数,第2个数字为页码)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林伯承(1 .10)历史的一面镜子 —中俄边界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过程·································……孔寒冰(1 .17)对日本“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思考···························……[日本〕野田英二郎(l .25)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检证··································…  相似文献   

12.
佩洁·安特罗布斯(Peggy Antrobus)在《政治转变中的女权运动:走向另一世界的可能性》一文中认为, “9·11”事件及其反应使人们认识到极端的父权主义对妇女权利的侵犯,以及这种侵犯对人类安全造成的隐患。 “9·11”后世人对美国表现出的同情及其后的共同行动使人类有机会“创造出一个爱心多于憎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时期做准备的重要一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关口,“两会”更具历史意义。回顾“十·五”时期,中国经济具有两个鲜明对照的特点:一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二是浮出水面的问题越来越多。除了就业压力巨大、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投资率持续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阿尔都塞以其思想的挑战性和富有活力的教学而闻名,他的合作者和追随者将他的思想运用到政治运动和政治理论、语言学、社会学、文化理论的研究当中,促成了所谓“阿尔都塞学派”的诞生。其中以政治哲学家尼克斯·普兰查斯的《政治权力和社会阶级》①、雅克·朗希若的《论意识形态理论:阿尔都塞的政治学》②、语言学家米歇尔·佩舒的《语言、符号学和意识形态》③和文艺理论家皮埃尔·马歇雷的《文学生产理论》④等最具代表性。本文试图对英语世界的阿尔都塞研究进行综合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世界风险社会:失语状态下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 ,并先后发表了《风险社会》、《风险社会与政治》以及《解毒药方》等著作 ,在西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反响。“9·11”之后 ,乌尔利希·贝克更是提出了“世界风险社会”的概念 ,并于 2 0 0 1年 11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发表了题为《哑口无言的失语状态———关于恐怖主义活动与战争》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 ,乌尔利希·贝克提出何为“世界风险社会”以及在这一视野中对一些概念如恐怖与战争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以及国家与主权等提出批评并重新作出诠释 ,本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6.
美国政府的文化外交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开始, 美国重要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艺术文化中心”开展了“艺术、文化与国家对策”的研究课题。该项目着重研究美国政府在艺术及文化决策方面面临的重大难题。《美国政府的文化外交》是其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一项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该项目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弥尔顿·C 卡明斯博士执笔, 对美国70余年来的文化外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并总结了美国政府文化外交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对此做一简要介绍。“二战”后美国文化外交的基本情况“二战”结束, 冷战接踵而至, 美国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和文化斡旋。在由美国人占领的前…  相似文献   

17.
此文年初写就,转眼间“9·11”就一周年了。关于“9·11”,笔者写过不少文章,许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过时了。但重读此文,却无过时之感。因为此文探讨的问题,关系到“9·11”究竟是如何改变了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这种改变,不是几年就可以消失的。希望这一点片面的观感,对国内读者了解今天的美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2002年1月25日—24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黄宗良、李凤林(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原驻俄大使)、张汉清、林助建教授等主持了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麦德维杰夫教授、德国民社党基本价值委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经济的潜在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尔盖·格拉兹耶夫是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国家杜马信贷机构和金融市场委员会成员,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协调委员会主席之一。在俄罗斯《独立报》2002年底举行的“2002年政治明星”评选中,谢·格拉兹耶夫被作为“最有能力的公众政治家”列入其中。人们把这位经济学家看作“左翼反对派潜在的领袖”。2002年12月11日,俄《老板》(BOCC)杂  相似文献   

20.
冷战只是两种极端发展主义形态之间的对抗,即社会主义和新古典资本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都把物质财富的迅速增加和公平分配作为它们的目标。对社会主义来说,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国家的计划,而在新古典资本主义看来,则是市场。 1989年,当柏林墙倒塌之后,兰德公司的分析人员富山和经济史学家罗伯特·L·赫尔伯纳分别宣称历史已终结和资本主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