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先秦思想中已有相对成熟的民生思想系统,这一民生传统在先秦的基本建立及其传承,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根红线。本文从先秦儒家"仁"的范畴、先秦诸子思想中的民生思想、先秦民生思想的自有系统等层面展开论述,概要说明先秦思想中的仁政、民本、民心、爱民、养民、利民、富民、教民、恤民等民生概念及其内在系统性,为深入研讨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赵明  费菊瑛 《理论学刊》2005,(4):103-106
命运论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大约从孔子开始,命或天命问题便与人生哲学结合在了一起。儒家主张"知命",道家主张"安命",墨家则主张"非命",他们的思想典型地代表了先秦哲学中的命运论。先秦哲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基本上是理性的,强调人在命运面前必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这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儒学思想,是中华文明最广泛的信仰构成,它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先秦儒家廉政思想逻辑起点由塑造“内圣外王”的人格起,其内容包括仁者无敌的修身思想;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及非礼不立的礼治思想.先秦儒学的廉政思想对后来中国经学、理学思想中的廉政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今天我们党的廉政思想建设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卉 《学习月刊》2010,(6):28-29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思想是儒家思想,而传统的儒家思想实际上又是一种德性思想。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不同,它是一种东方式的德性思想,具有中国文化的背景,它以德性为核心范畴,德性的根据、德性的规定、德性的培养等是它整个思想的中心。从先秦时期孔子的德性思想来看,德性是一切美好品质的概括。在中国传统里表现为恭、  相似文献   

5.
刘姝 《学习月刊》2013,(24):23-25
《礼记》是先秦儒家研究礼乐制度的专门性著作,其中《乐记》一文虽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但应当是"形成于孔子与其及门弟子及再传弟子之间"的一篇文章,"其内核高度集中地体现了先秦儒家关于‘乐’的思想","集先秦儒家乐教之大成"。[1]包括《乐本篇》、  相似文献   

6.
忧患意识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先秦儒家思想所包涵的忧患意识,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国家意识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和启示.文章以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分析、反思、观照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能有所传承、借鉴,有所反思、深化.  相似文献   

7.
先秦民本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周,发展成熟于春秋战国,最终在先秦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先秦民本思想提出了“民惟邦本”、“民贵君轻”、“制民之产”、“民心向背”等重要思想。虽然由于阶级属性,它们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这不能说明先秦民本思想不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的内涵及当代高校德育面临的状况,其次提出了加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本文建立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深层次联系。最后总结了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邹沣 《党史文苑》2008,(8):63-65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政治思想、道德思想和经济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仅选择其经济思想加以论述,介绍了墨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论述了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它的局限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道家包含有许多积极进取因素的治国思想,诸如无为而治、修身养性、崇俭戒奢、返朴归真、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等。其最大特色是顺从自然的文化价值取向,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则是先秦道家诸子构建和论证其治国方略的哲学基础。先秦道家的治国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学在中国的文化思想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构筑了中国传统的礼治社会,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三纲五常"思想是其典型表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标准思想萌芽、产生于先秦时期,并为秦代及以后各代标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先秦时期的标准思想存在于我们先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活动的各个领域,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准则,具有指导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先秦时期的标准思想无疑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先泰儒家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起步阶段,为后世奠定了基础.本文意在介绍先秦儒家思想的内部特点.认为先秦儒家是用人性论来论证政治的合理性.并且这种论证是基于本体论考虑.先泰儒家为后世首开先河,他们以宏观深邃的理论视角和具有现实意味的思考把人类和禽兽分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先秦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的源流,先秦美学的发展是建立在理本体,道本体和情本体三种思想基础之上。尽管艺术、情感在这三种思想基础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它们均源于古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宇宙感,源于解决把有限的人扩展为无限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树森 《世纪桥》2007,(8):8-8,45
长期丰富的战争经验和不断地学习军事知识是毛泽东成为一位卓越军事家的重要原因。其中,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同先秦兵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不但继承,而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先秦兵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先泰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的源流,先秦芙学的发展是建立在理本体,道本体和情本体三种思想基础之上.尽管艺术、情感在这三种思想基础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它们均源于古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宇宙感,源于解决把有限的人扩展为无限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孕育着传统生态文明的精华。先秦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精神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两个部分,这些思想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代表先秦易学发展最高水平的《易传》,立足天人合一的学术立场,秉持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理路,高扬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和谐思想的价值取向,建构了在易学乃至中国哲学史上产生广泛而深刻之影响的贯通天人、主客的博大精深的和谐价值论思想体系.《易传》和谐价值论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刚健中正”的和谐价值形上诉求、“刚柔相推”的和谐价值根本原则、“保合太和”的和谐价值理想追求.《易传》所确立的与其宇宙观相贯通的和谐价值论,是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价值学说在宇宙论哲学高度上的一次理论总结与开新.  相似文献   

19.
王丽英 《世纪桥》2008,(7):73-74
先秦关学思想是中国美学的源流,先秦美学的发展是建立在理本体,道本体和情本体三种思想基础之上。尽管艺术、情感在这三种思想基础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它们均源于古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宇宙感,源于解决把有限的人扩展为无限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先秦儒家"孝忠"观中的"谏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谏诤"思想是先秦儒家"孝忠"观的一个重要内涵.自孔子提出了"事父母几谏"和"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的主张后,曾子、子思、盂子各有侧重地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谏诤"思想.曾子侧重于"谏亲",提出了"以义辅亲"和"微谏不倦"的谏亲原则;子思和孟子则侧重于"谏君",前者认为"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后者则阐发了"反复谏"的观点.荀子综合了孔、曾、思、孟的"谏亲"、"谏君"思想,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主张,把先秦儒家的"谏诤"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