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沈宗灵法律移植(legaltransplant)是西方比较法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其含义一般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相当于中国国内所讲的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法律的借鉴或吸收等。但有时,移植的...  相似文献   

2.
论清末新式法学教育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是中国法学教育的近代化时期。在此特定的历史阶段 ,中国的法学教育一步步地突破传统模式 ,开始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学教育的思想、方法来培育法律人才。清末的这种新式法学教育为促进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教育模式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推动中国法学教育近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办好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学教育事业 ,以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专门人才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学教育观察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正> 一、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一)导言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大学法学教育职能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自1949年以来,中国法学教育一直与法律职业相分离:未经大学法律教育而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历来是极为普遍的情况。相反,在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不解之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只对那些具有同一教育背景的人开放门户。法律职业人士的专业化是西方法律至今仍然保留的最为重要的传统特征之一。如此巨大的差异包含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西方法律如何形成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传统联系?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如何?哪些原因促成了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这种分离对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4.
法律实证主义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锐 《政法论丛》2009,(3):16-23
法律实证主义是20世纪西方三大主要法学流派之一。同时,它还是一个难以精确界定的学术派剐,“法律命令说”不过是法律实证主义的伪标志。法律实证主义的意旨是:通过概念分析,从而使得法学成为一门自足的科学。法律实证主义思想在清末民初时传入我国,但并没有真正地扎下根来。法律实证主义对于当下中国的法学发展、法治建设以及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从事的创办学校、学术团体、报刊杂志 ,翻译西方法律著作、撰写法律论著等一系列活动以及其成果入手 ,阐述了西方传教士在西方法学传入 ,中国近代法学观、法律制度和原则以及概念术语等的诞生 ,中国近代法学人才的养成等各个方面所起的奠基作用 ,并对传教士的这种作用的特点与历史贡献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政法论丛》2008,(2):F0003-F0003
山东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成立于2007年12月16日,是隶属于山东省法学会的专业学术机构,依托于山东政法学院。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省法律史学研究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法律史学理论研究与交流,总结整理中国传统法律资源,批判地继承和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传统,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促进理论法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下)沈宗灵十四、民法与经济法之分在80年代初,“经济法”这一名称对中国还是相当陌生的。随着国家的主要任务转向经济建设,同时也在当时苏联和个别其他东欧国家以及少数西方国家法学的影响下,中国法学界出现了倡导经济法的呼声。但与此...  相似文献   

8.
借鉴外国法学与发展中国法学苏力这是一个老问题了,断断续续至少争论、讨论了有百余年了。我们都是从结果推原因的,我们先后几代人看到西方国家很富裕,很强大,而中国人先是弱而挨打、然后弱而受欺,我们感到要发展中国,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西方究竟是如何强大起来的,中...  相似文献   

9.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09,(11):52-52
从主体上看,当下中国法学是学者主导型的。由于近代中国法学起源于学习、介绍、吸收西方法律制度与法治思想,也由于法学理论的生产者(主要是学者)无法直面中国社会,体察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因此,无论是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刘晓善 《法制与经济》2009,(4):112-112,114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亟待改革,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经典的法律教学模式,即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法律道德和专业责任感为核心的法律教学模式。它具有三个特点:教学内容上强调实践性、灵活性;教学方法上突显互动性、技能性;教学效果上注重启发性以及综合评价标准,毫无疑问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具有不容忽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传星 《北方法学》2009,3(5):40-5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主导性法学意识形态是现代性话语。我国法学的现代性话语中包含着传统与现代、中国性与西方性、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与改良等诸多方面的内在纠缠关系。评析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革命主义、法律的工具主义、法律意识形态中的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纠缠,对清醒认识我国现代法学态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法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唐代起直到明、清,中国的法文化始终影响着日本法律的发展,但到了近代,则是中国法律从日本法律制度中不断汲取营养,西方法学输入中国的主流就是日本法律。  相似文献   

13.
董晓波 《河北法学》2007,25(1):57-60
法律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下半叶,伴随哲学研究的发展,西方法学研究也经历了语言学的转向,先后出现了语义分析法学、新修辞学法学、法律解释学、结构主义符号法学等学术派别,这些派别跨学科、多向度的研究范式怀疑、消解、重构了传统法学理论中的法律语言观,并给现代法学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体现了当今学界的潮流,值得我国法学研究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4.
清末变法以来,西方法学如潮涌入,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政治、社会格局。自然法学是西方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法学思潮,它奠定了西方法律大厦的基石,并深深地扎根于西方社会之中。自然法学思潮对指导当代中国的立法、法治建设以及提高民众的法律素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套旨在建构中国法学未来的丛书。一如我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中所指出的:1978至2004年的中国法学,为中国突破此前法学或法律虚无主义的时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经由无数学人引进西方法律知识和研究法律的努力而在为中国法学的未来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铺平道路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租界的法学教育是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法学教育相比较,其比较重视比较法和外国法的教学、外籍教师的人数比较多、外语教学比较扎实、毕业生到国外深造的机会比较多等等.中国租界的法学教育在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推进了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的现代化、中国立法的现代化、中国司法的现代化、现代法学国内外交流和世界反法西斯、国际法事业等.在中国租界的法学教育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包括:西方教会的背景、租界的法制环境、20世纪30年代法学教育的变化和今天可以借鉴的问题等等.可以说,中国目前已不缺少法律人才,缺少的是卓越法律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中,可以从中国租界的法学教育中得到一些启示,最终是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国家提供急需的卓越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司法考试制度模式比较与中国司法考试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法考试制度是一个中间环节,其机能是如何将符合现代法制需要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法律职业队伍中来。由于现代社会功能的分化,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主要是通过高等教育来承担。因此,司法考试制度主要涉及到法律职业制度和法学教育制度两个方面。法律职业制度和法学教育的模式也影响到司法考试制度的定位和功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设计应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吸取国外司法考试以及法律职业选任制度的教训,处理好法律职业选任制度与法学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围绕着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这两方面,比较大陆成…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西方法律思想重新进入中国,传播日广,对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法学之学科体系、理论范畴、观念体系乃至学术流派等方面的形成和建构。当然,也应明确西方法律思想之贡献的性质,清晰定位其能与不能,处理好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自主性建构与恰当利用西方法律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康德主义法学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康德主义是康德哲学中伦理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产物.而新康德主义法学,则是以继承和发展康德的法哲学为特征的欧洲西方法学流派,是新康德主义的社会哲学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从新康德主义法学形成、发展和主要观点中,我们可以从某一侧面把握现代西方法哲学的历史演变与理论线索,对中国的法律现代化和法理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窦唯一 《法制与社会》2011,(36):287-287
法律解释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的渐进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可谓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情、理、法的完美结合始终是理想境界,如何在吸纳国内已有的本土传统法律解释以及去借鉴西方法律解释的智慧,来达到一种既能遵循法意,也能阐释情理,以至于能够通过法律解释来推进法律更好地施行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法治难题之一。中国的法治进程的发展需要注重利用国内已有的本土化的资源,注重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思想,使其与现代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