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政治哲学的二元思维框架中提出两个对应的概念:信任与不信任,在对比与参照下理解二者在现实民主政治中的确切含义与意义,提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既需要信任也需要不信任,由政治不信任的态度出发产生政治信任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中的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弱势群体与群体性事件具有相关性。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应立足于对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特点的归纳梳理,对弱势群体与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努力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凸显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减少和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群体性事件是一种非制度的、无序的政治参与行为。为此,应该增强体制的供给能力,拓宽参与渠道,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公民的法制教育,从而引导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处置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社会生活中两个不同性质的存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两者是互为联系、相互作用的,不仅需要共同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而且在人本位的实践中可以有效解决各自面临的难题。政府部门只有恪尽职守、尊重民意、依法办事,充分实践"以人为本",才能促成两者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规模也有扩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是,公民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缺乏有效的救济渠道。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创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化解群体性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让其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二是政府要依法行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确保司法公正,强化司法权威;四是公民应依法行事,理性对待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李婷 《世纪桥》2016,(3):44-47
文章通过对一系列由行政规划导致的群体性事件的频率、规模和特点的梳理,发现行政规划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涉及到规划主体、规划程序、规划救济等法律问题。文章提出,有必要正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规划法治化程度不高的现实,应对行政规划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程序不足、救济缺失的现状,实现对群体性事件中行政规划行为的法律规制,建立和完善对导致群体性事件的行政规划的救济机制,从而适应维护公民权利、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是观察社会问题的主要窗口,寻求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可总结出影响"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社会稳定团结局面的负面因素。不难发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群众的共同利益诉求,是利益相对受损群体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的心理反映。因此,本文从社会心理的视角,剖析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社会心理特征,努力揭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诱因和社会心理影响,探索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由于群体性事件是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在积累过程中不断尖锐激化的产物,对稳定的冲击最大,因此,构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系统工程,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各级政府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方面,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而且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同心同德。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  相似文献   

11.
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对于充分发挥社会群体性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作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黎莉 《党史文苑》2011,(8):65-6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改变。高校群体性事件也随之不断发生。这不仅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会危害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极大地激发了公众讨论、参与和监督政治活动的积极性,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成为这一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形成了基于社会舆论对政治系统的压力,促使其接受网络舆论并作出反应。积极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征,能够促使政府构建科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民权利觉醒的表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有其时代背景和独特的特点及原因。正确认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加强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是保证政府依法行政、有效保护农民合法权利、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臣民性和依附性、专制性和人治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传统政治文化正由臣民政治文化向公民政治文化、由依附政治文化向参与政治文化转型。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没有顺应这一变化,其治理理念中尚存的专制性和人治性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因素。消减群体性事件必须实现政府治理理念向民主服务型和法治型转变,加强民众参与机制供给的数量和可操作性并使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是农民权利觉醒的表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有其时代背景和独特的特点及原因,正确认识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加强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是保证政府依法行政、有效保护农民合法权利,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治理方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危害和客观积极作用作了分析,认为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是正确决策、落实政策、超前疏导、依法办事。在治理群体性事件中,应妥善处理预防与处置、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原则性与灵活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政策议程研究是政策过程理论的重要内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多发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成因.借鉴政策议程研究的理论范式,不仅可以为群体性事件提供新的解读视角,而且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治理机制提供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性质、原因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辩证的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原因 ,指出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和原因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因急剧变迁处于失衡状态时,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信任危机主要表现为社会诚信缺乏、政府公信力丧失以及民众情感信任脆弱等方面。当前信任危机与县域群体性事件关系密切。县域群体性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不是简单由偶发事件引发的治安紧急状况和不稳定现象,而是牵涉到县域治理所出现的文化与体制的困境,多方面的和深层次的县域治理职能需要强化。社会转型期需要找到社会内生的支撑载体,其中,分析信任危机与县域群体性事件的关系,重建信任体系既是预防和解决县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之策,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