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对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要求,立足于立德树人,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国际交流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学生国际交流为例,探讨其在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视野人才的意义,及对建设创新型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全面系统地梳理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现状,理性把握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主题和内容,深刻反思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主要观点,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价值.依据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期刊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呈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现状,进而剖析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及观点.研究表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包括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主要模式、国家战略和建设路径.学术界亟需增强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绘制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具有卓越学科领域的世界一流大学,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香港于1996年开始推行“卓越学科领域计划”,2004年进一步发布《香港高等教育:共展所长,与时俱进》的战略报告.在上述两大政策推动下,香港地区的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的名次、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香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以“大众化中追求卓越”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卓越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建设作为其战略路径,采用“政府一教资会一高校”立体化管理的模式,通过科学客观和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以及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机制构建起了政策行动一体化的运行体系,对我国内地“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一流大学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它存在范围、数量与时间三重指向.一流大学是一个兼具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地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拥有一流的师资与一流学生,制度建设与先进大学理念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机构.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关系处理与协调的失当,过度强化与错误适用管理主义,不能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与制度环境等问题.实施高精尖学术团队打造战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高端国际化发展战略,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科研评价制度,建立、完善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科研创新力与竞争力以及国际社会学术影响力,处理好研究性、综合性与特色性三者间的关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多年建设,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进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科学规划、重点投资、理论研究、借鉴发展、优化机制、缩短差距、释放个性等方面业绩突出.今后,为提升建设的质量和品质.除发扬基本经验以外,高校还要进行不定期的战略审视,适时推进战略创新,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投资高校人力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加速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加速推进国际化,善于服务和谐世界;创新模式,加速构建"中国模式".同时,要围绕上述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认识;力求更加高效、科学地推进建设事业;创造性地做好国际接轨工作.唯有这样,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才能取得更快的发展、更好的效果、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作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路径选择,是数代中国人不断努力的结果,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自觉认识,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正确把握。不但实现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基本稳定,也为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或后发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参考的发展范式,为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内涵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通过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与中外比较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建设要着重面向全球,遴选一批声望卓著、追求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外引内培,打造一支以学术志业和以育人为天职的世界一流师资队伍;立德树人,构建一套以个性化与多样化为核心的精英人才培养体系;兼容并包,建立一种以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为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大学管理体制;开源节流,创设能够以育人为本与知识创新为核心功能的世界一流的办学条件与校园环境;立足基础研究,注重原创性知识产出。  相似文献   

11.
后大众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客观上要求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实现大学的善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基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对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性模式.该治理模式包含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一是模式所遵循的思想观念基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之道及其文化思想观念系统;二是模式所包含的三个具体操作维度,即旨在削弱大学过度行政化的大部制度、解放教师学术活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和激发学生学术潜力的“十个一”教育养成制度;三是模式所彰显的中国大学未来发展的理想视域,即通过科学治理,大学的行政化和学术化两种矛盾终将获得和解,中国大学将会着眼于开放与共享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本土化和国际化之一体两翼之发展,成为它所属地区人们的精神家园,成为国际化大学社区中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大学的发展方向,是大学提升办学水平和特色发展的内在支撑.明晰大学文化的内涵,研究中国特色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理清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走什么路、举什么旗,这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七大向世界人民庄严宣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七大这一鲜明的主题蕴涵着深刻的内涵:旗帜就是方向,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旗帜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旗帜就是形象,引导人们自觉地向美好的未来走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新恢复并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科教兴国战略对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了总体战略部署。进入新的世纪,科学发展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途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技创新思想,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构我国的问责制政府:理论基石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个有公信力和有效率的现代政府应当是有责任性并可问责的政府。我国自去岁抗击非典以来对在政府工作中失职或渎职的官员严加查处的动向是推进政府问责制的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政府行为须问责的理念和实践在抗击非典中激发,推进政府问责机制建构之紧迫性正日益清晰地为人们所认识。建构问责制政府是对政府及其官员行为的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政府责任性不足和问责乏力的状况表明,依据善治和法治的理念加快建构政府问责制是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行动指南。全面、科学、准确地领会学习,必须深刻剖析和论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现实境遇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7.
正值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发表重要讲话之际,围绕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主题,我们在宜宾学院召开第三届高校管理者论坛。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我国高校治理结构的变革,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更好地认识和推动解决这一问题,应把握好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形势背景、功能定位和基本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性设计趋于成熟,如何保障现代大学制度的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执行的关键又在于科学地建构运行机制。据此,本研究运用系统论思想,从制度的运行主体、结构和程序及其各要素立体互动关系的角度,探讨在运行主体方面学校、政府、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在运行结构方面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的耦合机制,在运行程序方面大学章程与高校董事会制度的规约机制,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涛 《理论前沿》2004,(15):21-23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点是…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一概拒绝构建体系,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整体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