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对33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通常依赖于自己解决,若决定求助,则首选求助对象为身边朋友和家人,向专业途径求助的比例非常低;大学生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总体态度较为消极,不同年级大学生求助态度差异显著;在遇到心理/情绪障碍时,大学生更愿意寻求专业性帮助,且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女生比男生更愿意求助,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学生更愿意求助;大学生最愿意选择的专业性服务方式为网络或电话咨询;妨碍大学生寻求专业帮助的原因较多,觉得问题不严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调查发现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使用率普遍偏低以来,专业心理求助问题一直受到了心理健康服务者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除了各种明显的外部求助障碍外(如:缺乏专业心理帮助服务机构),各种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人口因素也是决定是否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干扰变量,因此在假定个体认识到需要专业帮助而且能得到这种帮助的条件下。研究者们比较强调这些因素在实际寻求心理服务决定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新鲜事物,其心理的发展变化有一个从调整适应到稳定成长再到成熟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发展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部队必须根据地方入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一群体的心理调适工作。  相似文献   

4.
地方入伍大学生干部是军队发展过程中的新鲜事物,其心理的发展变化有一个从调整适应到稳定成长再到成熟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发展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部队必须根据地方入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一群体的心理调适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阶段性特点,突出表现为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二、三年级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四年级大学生的就业困惑问题。针对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现出的阶段性特点,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心理氛围,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度过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戍了社会的焦点,大学生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和将来社会的安定,有序。所以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是我们的第一要务,那么当今大学生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地区,我们应该客观认识中国贫困地区的新特点,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我国贫困大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是个性超前独立,意志顽强,双重人格明显,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是偏颇的自我认识,自卑心理,消极情绪,多疑心态,嫉妒心理,自我否定倾向等多方面的心理障碍。导致这些心理障碍有物质方面的因素,也有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因素。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策威力,全社会高度关注,强化助学体系,从物质和精神结合上去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调查公安院校大学生常见压力源及其对应的求助偏好,结果表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压力源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纪律管束、集合点名、恋爱苦恼、整理内务、警容风纪、警体训练、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主要求助偏好为朋友倾诉和向家人寻求帮助等.建议公安院校根据公安院校大学生压力源及其对应的求助偏好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模式对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两所高等职业院校护理系624名大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干预,其中一所高校采用通用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干预组,另一所高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为对照组。干预前后采用超媒体学习情境下学业求助行为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业求助水平。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业求助四个维度工具性求助-自助、工具性求助-他助、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得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工具性求助-自助干预组得分13.66±3.39分、对照组得分12.70±2.58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具性求助-他助干预组得分13.09±3.17分,对照组得分11.81±2.87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执行性求助及回避性求助得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用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10.
建国之初,毛泽东因身居高位而成为众多亲友求助的对象。对于亲友们五花八门的求助。毛泽东所采取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这种有区别的态度,实际上也反映了毛泽东当时的一种政治心理。这种政治心理,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对革命理想主义的追求与对现实主义关怀的一种有机调适,同时也反映了他朴实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群体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学业、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诸多因素直接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压力的不可逆转、观念的缺乏更新和心理调节、适应能力的欠缺,以及受个体人格特质的左右,从而引发相应的行为问题.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频繁发生也在所难免.因而大学生行为问题的预警与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中存在着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性情焦虑、经济忧虑、认知失调、耐挫折能力弱等心理问题.应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加强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变迁、学业期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生活事件、家庭环境、网络因素等。我们要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问题”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校中的“问题”农村大学生心理状况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研究“问题”农村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对“问题”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问题”农村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排忧解难工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接受咨询的意愿水平逐渐提高,但咨询人数、比例与存在心理困惑的人数、比例仍存在很大缺口;大一和大三年级的求助人数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女生咨询的数量要高于男生,且咨询内容也存在性别差异;人际关系、两性交往、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具有针对性,重视在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和两性交往方面开展辅导,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咨询意愿。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心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心理科学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用,能有效构建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如何针对"-3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如何运用心理科学规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加深学生党员的角色认知,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心理素质,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受性别角色的影响,在心理上表现出高焦虑性、低成就期望和强烈的自我意识等误区。因此,对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必须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和其自身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相似文献   

18.
只有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哲学认识,把这一问题放在较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分析,才能真正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矫正。在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该而且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预防和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引发出诸如厌学、萎靡不振、自暴自弃、甚至胡作非为等行为,如不加以排解,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心理疏导是解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加大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