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有别于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侧重于结构性调整的改革。在传统侧重需求管理政策导向下,产业结构失衡、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经济结构转型滞后,进而使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变大。因此,2017年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政府应积极发挥其精准调控作用,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从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性转型升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大的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单单是从注重总需求管理向注重总供给管理这样一个简单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优化供需结构来提高市场主体的效率和竞争力。通过供给侧改革加快优化市场主体,必须以"五大理念"为指导,脚踏实地抓落实,各地、各产业要建立通过供给侧改革加快优化市场主体的路线图,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城乡结构、加快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两大推动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和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经济改革,更是政治改革,并非单纯地将国家调控从需求侧移向供给侧,而是在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利用供给侧的变革去挖掘社会深层生产潜能,增强市场的供给水平,实现供需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就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调整,其终极目标是让市场在供给端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故而,坚持市场导向,通过推进法治建设和政府改革、实行绩效问责和民主监督,推进政府供给侧的简政放权,实现供给行为的市场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诉求。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深化金融改革要构建主体框架、强调系统集成,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地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金融发展与安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推进金融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改革,既要强调供给侧又要关注需求侧,突出改革的协同性。深化地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推动发展又要重视安全保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系统防范金融风险。要以完善金融服务为发展维度,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完善服务网络、丰富金融产品;要以防范金融风险为稳定维度,明确地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立场、基本原则、管理策略和主要方针。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措施聚焦在供给侧,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高等教育恰恰能够为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本.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导致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难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现象.因此,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不同层次高校错位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协同创新能力,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突破我国经济“结构性减速”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下的进一步深化举措,是提升中国经济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目前,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来看,最突出的矛盾是供需关系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重要基础,其经济规模、企业数量已经占中国经济绝大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只有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应对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取得真正实效。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改革旨在引导供给侧压缩过剩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供给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平衡.我国高等教育是在经济拉内需、促增长的过程中快速发展起来的,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同构性,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乏力并存的局面.与我国经济发展如出一辙,高等教育供给侧出现的问题应借鉴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以新供给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工作主线。目前,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举措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难点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深入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工作,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相似文献   

9.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基于陕西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主线。陕西省抓住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4.0。调研表明,陕西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探索出5种典型模式;同时,在现代产业体系、经营主体、要素配置以及与农民利益关系等方面依然需要改进。要在农业价值链构建、地标品牌、三大体系、农村"双创"、产业融合投融资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铁岭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首个以市域为单位的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一减了之,实际上是一系列理念、实践的深刻变革。到2020年,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