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E教育理念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种教育范式。为应对课程体系设置、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实战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公安法学教育应将OBE理念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考核与评价等内容进行重构,力求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达成学习预期,不断提升公安院校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OBE理念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预期成果为目标、以多元参与为保障、以多样考评为手段的教育教学理念,OBE理念对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基于OBE理念的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需求子系统、实施子系统、保障子系统三部分构成。基于OBE理念的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遵循成果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生为本,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反向设计,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协同合作,搭建多元教学平台;持续改进,完善考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OBE教育模式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培养效果而在行政管理专业逐渐受到重视。具体而言,OBE教学模式需要从制定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学习产出体系,构建基于学习产出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聚焦应用能力的学习评价体系方面入手。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产出体系的制定是OBE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学习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对教师教学和学员学习起到引领和指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OBE理念下的国际私法教学需要达到三方面的学习成果:知识性成果、素质成果和能力成果。在国际私法教学改革中,需要以"司法中心主义"重新构建国际私法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OBE理念下的国际私法教学改革经过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5.
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式迫在眉睫。在OBE理念框架下多维协同平台培养人才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OBE理念框架下多维协同平台培养人才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步骤,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协同主体之间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警察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发展速度、质量、类型的多重发展不平衡.科研、教学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情况.对此,基于OBE理念,构建出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专业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更贴近实际警务工作能力需求的专业化警务人才.  相似文献   

7.
OBE(成果导向)理念的要义为:以生为本、反向设计、持续改善。“五位一体”之“五位”,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阵地、评价等五个方位;“一体”,是指教学的宗旨,即“以学生为本体”。法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宏观目标的落实;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可依循“面、线、点相结合”的路径;教学方法可采戏谐(谑)法、案例法等;借助课前课后的联动及线下线上的互补来延展教学阵地;通过师生互评以实现教学的持续改善。教学为要、科研为基,教学与科研应统一于教书育人中;法学课堂应力求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融合培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产生于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调节的结果,也是教育政策制定程序所致。因此,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应从教育政策入手,凸显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品格,注重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性和民主性,将"公平"理念贯穿教育政策执行全过程,并将"教育公平"纳入教育政策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整合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推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机结合,倡导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的有机统一。实施整合教育是目前我国公共管理教育现实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除了基础课程外,公共管理整合教育还应包括公民教育、伦理教育、公众教育、公平教育、行动教育、领导教育等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国际教育和未来教育的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的比较与竞争都迫切需要高等学校教育的创新,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的创新抉择在教育观念上应从物化教育走向人性化教育;在教育模式上应从守成教育走向创新教育;在教育过程上应从前端教育走向终身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应从学校教育走向多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