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现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是一部具有科学性、体现权威性、蕴涵严肃性的好教材.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应当从知识论向方法论转向,从概念化向通俗化转向,从部分论向整体论转向,从理论学习向实践应用转向,进而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前,开设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课程,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十分必要。由于受历史和现实、主客观因素影响,构建反映理论体系和教学规律要求的教学体系,还需亟待解决一些主要问题。正确处理科学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之间关系,坚持整体性原则和紧密依托学科建设是基本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建构的前提、关键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课程。每一门课程对于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都有自己的特殊作用和独特的功能,又具有共同的作用和综合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员掌握这些,正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是向学员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基本方法,目的是让学员逐步建立起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这两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向学员讲授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让学员掌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其新的思维方式,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新中国的建立及其现代化建设之路。 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因脱离生活特别是学生生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以马克思的生活理论为基础,确立新的教学论前提,并在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生活化,是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采用专题式教学,更有利于内容从教材向教学体系转化。通过分析影响专题式教学的三大关键因素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专题体系的建构及其内容,可以对该课程专题式教学方法作出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有机结合体,其内容体系具体化为密切联系的三部分: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为基本立足点;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以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原为活生生的有机统一体是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的前提.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基本理论和具体结论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各个阶段的内在统一性.那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来说.它的整体性或有机统一性的根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种根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从学术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一门学科的学术话语体系通常建构于一定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基础之上。与此相对应,深刻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的理论渊源、实践场域,不仅有助于全方位立体式深化对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生成的总体理解与宏观把握,而且还可以在其术语创新创造、学术理论繁荣的广阔空间和生动实践中为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提供强大动力和源源不断的话语富矿,并为繁荣和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作用于人民的历史活动必然具有独特的话语体系形态,在时间维度表现为原生态、次生态、再生态,在空间维度表现为理论形态(显性态与隐性态)实践形态(集体态与个体态)。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多重话语,结合人民实践的现实要求,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增进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现实性、生活性、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党和人民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和发展性的概括,是正确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把握的方法论。这种整体性中包含世界的发展规律及人的实践、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解放的规律、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等范畴。其范畴体系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核心,以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起点和终点。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整体性框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一个复合概念,又是一个集合概念。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刻意构建一个概念和范畴演绎的哲学叙述体系;恩格斯和列宁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系统化的尝试和设想,但也未构建一个完整的叙述体系。真正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叙述体系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学者,这种体系曾被奉为毋庸置疑的"权威体系",又被视为真理化身的"科学体系",同时还被当作普遍推广的"教学体系"。如今,这种"三合一"的体系已经瓦解。在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权威体系"与专业的"教学体系"应该相对分化,在保留"权威体系"的同时,重构教科书体系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回归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术理论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体系理论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世界体系理论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世界体系理论之间的异同关系,是为了吸取世界体系理论的合理成分以资借鉴,也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回顾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研究的各类文献,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虽然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中不乏有理论深度以及创新之作,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研究应该以党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为核心,引入恰当的方法与模式,运用多学科的视角,深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5.
法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制约政法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期求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这一课题的内在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现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是系统总结中国道路蕴涵的实践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创新型马克思主义主体队伍;基本途径是夯实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科学解答当代中国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认识,是党执政理念的最新凝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将它落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体系的必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党执政新理念的响应、宣传与践行;二是本课程建设改革的迫切需要;三是有助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完善;四是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理念的认同与自信。  相似文献   

18.
一套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尤为重要,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评价主体不完整、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价方式简单化以及评价结果处理不当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上四个方面不断予以完善,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解释学反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解释学的视野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关注对象,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也要关注“研究”、“理解”,只有对研究、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件事本身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态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才能健康发展。本文从研究的目的任务、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条件、研究的性质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件事本身进行了解释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在相当长时期里,我们总习惯于从“国家主导”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主导”话语体系背后的思维逻辑是:国家高于并控制社会。计划经济的实践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逻辑。计划手段配置资源,高度集中的计划体系组织整个社会生活,使得行政权力直接覆盖整个社会领域,形成社会对政府、民众对权力的一元从属或依附关系。从“国家主导”话语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且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引出行政权力至上的思想观念。行政权力至上并控制社会,抑制了社会的自主性和个人的自主活动。权力运作着重于对人的控制,而不是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话语体系不可能给自由、平等、独立人格、创造个性等理念留下足够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