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涛 《重庆行政》2019,20(1):26-27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及其对生产生活全方位深入性的影响,网络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终端成为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渠道,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95.1%;新生代、中等学历成为网民主要群体,10~39岁网民占73.7%,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网民占63.5%;信息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自媒体时代加速到来,需要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与网络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扩展和延伸,中学生上网人数正在急剧增长。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网络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网络用户中10-1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27.3%,仅次于20-29岁年龄段,是中国网民的第二大用户群体。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认知与行为方式,正在迅捷地影响着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自我认同以及成长形态,从而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产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络已经并且还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CNNIC公布的《第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3/7)》显示,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6800万,而青少年正是网民的主力军———在所有年龄段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9.1%,其次是25-30岁(17.2%)和18岁以下(17.1%)。35岁以下的年轻网民占网民总数的83.7%,网民在结构上呈现低龄化态势。  相似文献   

4.
《北京观察》2012,(4):41-41
正问题与分析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从年龄结构看,以2010年数据为例,10岁以上到4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80.5%,在网民中占据绝大多数。根据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发布的数据,北京市10岁以下网民占0.9%,达到10万人,10至19岁的网民占17%,已经超过200万人。国内社交网络和本地生活门户网站已逐渐发展成为青少年网民网络生活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做好互联网工作,首先必须做好青少年的网络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当今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如滚滚浪潮席卷而来.面对这股来势汹涌的浪潮,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大学生们踏浪而至.根据2010年7月公布的<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27.1%下降到23.3%.这说明大学生上网非常普遍,是稳定的网络用户生力军.资料同时显示,2008年网民将互联网应用于阅读网络文学还没有进入"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13名,到2010年6月网民应用互联网于阅读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已经飙涨到达44.8%,用户规模达1.88亿,居网络应用使用率第10名,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规模增幅最大的一项.  相似文献   

6.
解读"学生网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年1月18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权威报告中,关于网络行业数据中的网民分布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是计算机行业和邮电通讯行业的人员比例从原来的50%下降为不到18%,位居第一位的是学生网民(21%)。学生网民的上升提示了中国互联网的平民化趋势,说明网络正成为一种个人消费,昭示着从学生网民开始,今后的中国互联网拥有了更广泛的用户基础。这些20岁左右灵动激情的网虫网迷们在网上主要作些什么呢?说来竟如此简单,三分之二的学生网民主要是:在线聊天和结交新朋友;泡“伊妹儿”和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是以电脑网络为沟通、联系平台建立的非正式群体。它有非正式群体的一般特征,又表现出一些新特点。网络虚拟群体的产生、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阻碍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应研究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特点,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为进一步开展网络虚拟群体研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即时性、平等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等优点。这些优点恰好能够弥补现实政治参与的局限,满足青年群体政治意愿表达的需求。构建并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需要执政党和政府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需要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介入,也需要青年网民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近年来,这一比率似乎还在增长,势头令人担忧。如今.暑期临近,又有多少青少年会陷入网瘾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0.
李燕  孙颖 《电子政务》2012,(7):51-56
首先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中网民正义感的表达存在理智性与非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因此,研究群体极化现象不仅与培育网民社会正义感息息相关,也可为进行相关调控、避免群体极化负效应提供有益指导。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极化容易产生网民正义感的缺失,并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生成机制和网络群体极化事件中网民社会正义感的培育两个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地区6所高校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状况的调研,笔者认为,一方面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已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呈现出的个体行为具有自组织性、快捷性、复杂性等特征.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管理应采用师生换位、心理咨询、网语说教、舆论引导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有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个词就是“群体”。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群体:同业群体、知识群体、商业群体、学习群体、兴趣群体以及职业群体。借助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群体围绕知识而建立.不受任何现行结构的制约。10年后,群体对于我们来说会像团队那样成为十分自然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年轻人的打工宝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已达1.11亿,每天新增加的网民就有两万多人,占世界网民总量的11%。这些网民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信息技术带来一场革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互联网的这些巨大功能是人所共知的。但是,让互联网成为年轻人的打工宝地。成为新职场,  相似文献   

14.
一、新时期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1.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网民群体中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在给大学生自由发展提供新路径和新契机的同时,也引起了新的主体依赖、个性极化、道德行为失范、身心问题丛生、情感淡漠等一系列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发挥引导与规范、培养与塑造、激励与整合、疏导与调适功能,能够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理性的网络行为,造就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的网络主体,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网络化生存与现实生存、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网络在我国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普及,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网络传播在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扩散带来契机的同时,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接受带来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网络在中国如此迅猛发展,将会给民主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3,(3):11-13
当前公众的节约意识调查发现,不同年龄群体的节约意识呈现差异性。18岁至24岁的青年人的节约意识较高,但他们节约行为的习惯化程度却低于其他年龄段。不同收入群体的节约意识也随收人的递增呈差异分布。月平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公众节约意识最高,其次为1201-3000元,节约意识最低的为月平均收人在5000元以上的公众(见图1)。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当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达7.24亿,公安政务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中国媒体融合也进入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以人民日报、浙江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探索与实践更是以集成高效的媒体运作模式,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20.
在网民人数估计已突破3亿的中国,网民们交换信息、发表意见,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公共舆论势力。而且网民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是说说而已,在近年发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网民们不仅仅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进一步参与到事件的跟进报道,引导着事件的发展方向,甚至直接参与线下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