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党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问题,始终坚持党的思想建设,不断化解党内"精神懈怠危险"。当前,党内存在的精神懈怠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我们一定要把化解"精神懈怠危险",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一项长远性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2.
精神懈怠危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所要面对的处于首要位置的危险,如若放任蔓延将会不断侵蚀党的执政根基,严重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应当针对当前时期党内存在的“骄”、“懒”、“怕”、“浮”、“奢”等精神懈怠问题,找准滋生病灶的内因与外源,以培育和重塑执政党精神、重构执政党精神动力驱动模式以及拓宽完善党员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为着力点,构建防范与化解党内精神懈怠危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有利于党员干部从思想源头巩固理想信念、重树良好地生活作风和工作方法、正确定位自身发展水平,对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精神的灵魂,是精神的动力,是精神的支柱,要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必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高地,让信仰在理论武装中强化、在明辨是非中坚守、在躬身实践中砥砺、在文化熏陶中扎根。  相似文献   

5.
精神懈怠是理想信念的动摇,是精神状态的消退,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忘。增强忧患意识是克服精神懈怠的良方。增强忧患意识,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优髓作风。  相似文献   

6.
精神懈怠是理想信念的动摇,是精神状态的消退,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忘。增强忧患意识是克服精神懈怠的良方。增强忧患意识,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7.
清醒的忧患意识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政治责任,自信品质。需要认识"四大危险"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失民性的特点。坚定理想信念,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四种危险”的提出,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标志着党的忧患意识日趋成熟,强化“四种危险”意识,具有极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有效化解“四大危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把“精神懈怠”提升到“危险”的层面,并且列于“四大危险”之首,在新形势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全体党员干部有强烈的警醒作用。何谓“精神懈怠”?“精神懈怠”的原因何在?如何克服“精神懈怠”?这是必须正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30年来的经验、教训,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做了生动的概括。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有益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同时为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信心。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预防和化解四个危险,应该在学习践行杨善洲精神上着力。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大学生“精神缺钙”的表现,寻找出适合大学生“精神补钙”吸收的“钙质”,从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创新教育教学平台、注重实践活动训练以及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氛围着手,对大学生进行“精神补钙”,实现高校教育育人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既是对党建理论作出的一种新的概括,更是对党建实践提供的一种新的指导。尤其是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放在“四个危险”之首,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15.
"极端事件"是指暴力和侵犯性到了极端程度的事件,是各种冲突事件中涉及暴力攻击或侵犯法律最为典型的事件,是超越了社会的底线价值的反常态的暴力事件。暴力的使用是极端事件的最主要的特征。"极端事件"的主角可能是个体、群体、政府。"极端事件"的发生原因有"十个不":即不让步,不让利,不放权,不透明,不守则,不及时,不换位,不认错,不对话,不变通。改变这"十个不","极端事件"就可能化解。"极端事件"也有其正向功能,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对于民情、民意、民怨会产生直接影响,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避免鼓励一些负向情绪,引发"极端事件"。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当前公安基层派出所面临的最为艰巨、复杂和长期的重要任务,这项任务的完成将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将能更好地进行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能进一步推动平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乐山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探索和推行律师参与"大接访"化解社会矛盾新机制,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部分大学生精神理念出现了“沙化”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部分大学生精神理念出现“沙化”现象的原因.并相应的提了一些对策,即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改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激发大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重视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麻岩 《工会论坛》2011,(6):176-176,F0003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化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我们驾驭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注重解决的重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冲突化解方法根据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六大类:旨在促进相互理解的冲突化解方法,旨在辨析利益的冲突化解方法,旨在改善关系的冲突化解方法,旨在转化结构的冲突化解方法,旨在破除话语霸权的冲突化解方法,以及旨在破解复杂性的冲突化解方法。它们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适用于不同的冲突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