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带来桐乡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文章拟通过风险的社会放大模式的运用,解释“为什么有些相对较小的风险或风险事件,通常会引起公众广泛的关注,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辅以桐乡市环境问题、经济纠纷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来具体分析初始阶段的风险事件不断放大并最终演化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的逻辑推进过程,并提出政府治理基层社会矛盾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按照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把人民支不支持、人民满不满意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要不断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积极培育发展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各类社会组织,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监督作用,确保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社会矛盾多发频发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一些矛盾纠纷仍然保持明显的增长态势,而基层社区则往往是社会矛盾纠纷的首发、多发场域.因此,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层矛盾纠纷治理机制,有助于使矛盾纠纷处置关口前移、重心前置,实现源头治理,从而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4.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新时代我国基层还呈现出矛盾主体多元化、矛盾客体复杂化、矛盾类型多样化、矛盾群体规模化、矛盾调处疑难化等问题。这需要我们通过建立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层矛盾调处机制;主动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用大数据搭建多元共治的社会矛盾纠纷预警管理系统;创新优化矛盾纠纷社区多元化解联调机制等方法实现源头治理,从而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的缺失导致公共危机发生。最大限度的社会信任与宽容、社会网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积极培育社会资本,推进危机治理。培育社会资本就要完善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社会信任;推进公民社会发育和教育创新,搭建社会互动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6.
社区警务的理念与社会公共治理理念一致,对社会治安防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着社会参与度不高;沟通渠道不畅通,协作互动性较差;警务模式有待完善;组织建设有待加强;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事前预防防范机制相对落后的问题。为了完善社区警务工作,从宏观层面要培育良好的治理环境;从中观层面要推动警务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从微观层面要完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地方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地方政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采用运动式治理,追求刚性稳定,呈现非规则化倾向,导致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方式、目标和重心异化,形成一种"越维稳越不稳"、"越化解矛盾越多"的怪圈。法律的信任危机、网络媒体的过分渲染、政府信息公开不力、政绩考核功能的异化、问责制的信用危机、公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是陷入这种困局的主要原因。培育法治思维、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完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形成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新格局、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是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新范式的理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不足是当前基层干群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化解矛盾,一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提升基层干部和普通民众的综合素质;二要转变治理模式,重构基层政府执政的合法性根基;三要推进制度创新,健全密切基层干群关系的制度保障体系;四要培育公民社会,构筑民众利益表达的社会渠道。  相似文献   

9.
基层社会治理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领域,而专门针对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态、困境、行为逻辑及其治理路径的相关研究又相对较少。基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研究视角对中外治理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并结合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网格化治理与道德治理样态展开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嵌入式治理”的新型治理方式。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组织松散化、权力使用过度化及价值失灵化等困境,需要构建“组织-权力-价值”三重治理逻辑框架,进一步提出通过组织增能加强党建引领,通过权力整合促进多元共治,并在制度耦合的基础上重塑治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基层社会矛盾究竟呈现怎样的状况?本文通过到相关机构和部门进行走访和调查,以数据统计和事实描述的方式,对北京基层社会矛盾予以呈现。通过分析认为,当国家和政府以诚恳的态度、直面问题的勇气,与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全方位合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之时,矛盾会得到逐步化解。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执政合法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实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这其中,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内在联系表明,社会资本是有效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重要根源。因此,要实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就必须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推进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培育壮大第三部门,以不断提升整体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2.
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探讨社会组织治理,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社会组织治理策略。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缘起和内涵,指出了社会资本视角下社会组织治理包含的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三重逻辑,阐述了新时代社会组织治理面临的社会信任水平有待提升、制度规范途径有待丰富和社会网络运行体系有待完善等困境,提出了提升信任水平,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制度规范,营造健康环境;丰富社会网络,实现多元协同的社会组织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政治妥协:社会冲突视阈中的公共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突是政治的源泉,妥协则是政治的灵魂。政治妥协是解决社会冲突、引导多元利益主体互利共存的基本政治策略和理性选择。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积极培育公民政治妥协的理性意识,营造宽容和谐的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在民主的基础上推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可行性合作,更是化解社会冲突、推动社会实现多元一致所必须的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群众路线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本——广泛的参与网络与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格网络、与人民群众的相互信任、一系列的保证群众利益的制度和规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通过坚持群众路线来加强网络、信任与规范的社会资本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大背景中考察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可以进一步明晰国家、社会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的成长给这一过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厘清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协商治理中所面临的角色困境;仅从主体视角出发,社会组织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专业化能力建设,提高协商能力,对自我进行合理定位并有意识化解负面效应,以及高度重视与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实现社会组织的自我完善,推动基层治理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善治理论与实践是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通过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以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我国的社会治安治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追求一种社会治安的善治.因此,应从善治理论出发,以善治理论的基本要素为立足点,探讨社会治安治理的法治化治理、参与性治理和有效性治理,深入分析善治理论下进行社会治安治理的困境,为社会治安治理提供一种新的建设路径,使其最终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资本视角研究社区治理是一个崭新的探索。社会资本有助于社区归属感建设,有助于公共精神培育,是制度创新的动力源泉,是基层民主运转的重要条件。我国应通过投资共通性社会资本推动社区治理,理顺社区治理体制,完善互惠性制度规范,鼓励和领导社区自组织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来推动共通性社会资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诚信政府是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诚信政府建设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治理是有机统一的,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当前诚信政府建设面临着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着力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等方面破解难题,提升政府公信力,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西咸一体化"战略目标已逾十六年,然而依旧成果寥寥。这其中有分权让利改革的制度诱因,也有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的机制障碍,还有西安咸阳两地政府作为集体行动的"经济人"造成的"集体行动"的困境等。要想解决西咸一体化发展缓慢的问题,整体性治理是一味良药。通过整合西咸一体化的合作治理体系,加强西咸一体化合作平台的建设,建构西咸一体化整体性治理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西咸一体化整体性治理机制,构建西咸一体化整体性治理的网络结构,系统、动态地处理西咸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助推西咸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在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广大民众的有机结合。它的提出不仅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客观需要,更是对大众新的各种利益需求的现实回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以实现大众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相信大众的力量,集中大众的智慧,激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心需求,在宣传普及工作中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确领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