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哥伦比亚和平进程的发展变化关系到整个拉美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通过对哥伦比亚和平进程现状的分析,给出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内外部因素。最后,结合和平进程中体现出的趋势,得出拉美地区社会变迁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关于“和平崛起”与新安全观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已为和平崛起奠定了基础.和平崛起实际上是和平发展的继续.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和平崛起进程中,必须采用新安全观.加深新安全观的理解,对和平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秀兰 《理论前沿》2005,(22):40-41
哥伦比亚内战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饱受战争之苦的哥伦比亚人民期盼和平。和平局势似乎近在咫尺;可总是事与愿违,哥伦比亚内战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会议认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全世界正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有可能出现一个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新时期。但同时还必须看到,导致局势动荡、紧张的各种因素并未消失,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即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仍将是影响今后国际形势进程的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这一论断对于认识当代的历史潮流和我国新时期外交的根本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它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进行深入思考、作出科学反映和积极回应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精神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极大地推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6.
政治伦理是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解读、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理论。建构两岸关系的价值目标体系与两岸交往伦理、互动规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中的两大政治伦理创新。探索两岸关系的政治伦理问题,对于深入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实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两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及两岸关系变化的趋势,深刻阐明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科学制定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新举措,包括:胡锦涛发表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的对台工作大战略方针和胡锦涛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这些战略新举措,从和平发展的基点系统阐述了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大战略、大方向,从新的历史起点上赋予了我党对台方针政策新的内涵,保障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关于世界多样性的观点体现了我国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心,有利于争取对我国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将促进世界各国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进行不懈努力,将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世界格局的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9.
冷战之后,东亚维持了一种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地区秩序.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对自身权力的战略约束与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进程中东盟规范的扩散成为后冷战时代东亚地区秩序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未来的东亚地区秩序将有赖于中国战略约束基础上的区内国家良性互动与东盟规范的继续深化,而非美日联盟,亦非大国权力均势.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际关系处于复杂的变化进程中,其中和平、发展与全球化特征比较明显,整个国际格局表现为单极化与多极化的复合发展趋势。中国与当代国际体系的关系,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初20年,即中国加入社会主义国际体系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时期。中国融入当代国际体系是一个全面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毅 《外交评论》2008,3(2):42-4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体化和欧洲联盟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认同,即以和平、合作、共同体为主的欧洲新文化理念.这些新的文化理念既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产生与发展,又推动、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欧洲从反思战争及其危害的实际出发,逐渐的形成了以制度合作的形式制约战争,从而内化为和平理念使和平成为规范;从以合作为手段以防止战争,逐渐的使合作成为制度,并使人们得以遵守,从而将合作作为共有理念得以内化.  相似文献   

12.
刘中民 《外交评论》2009,26(5):72-84
反恐优先与和平进程边缘化之间的恶性互动,构成了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沉重遗产。因此,建立和维持和平与反恐之间的兼容、平衡关系成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在宏观战略层面,其关键在于美国能否重塑中东的地区战略环境。具体说来,中东和平进程能否取得进展,关键取决于美国能否改变长期偏袒以色列的僵化战略,能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哈马斯融入中东和平进程,能否改善与叙利亚的关系,使叙利亚成为中东和平进程和地区安全的建设性角色。在反恐问题上,奥巴马政府需要对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全面调整,确保伊拉克局势不会再度恶化,加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同时避免陷入新的战争泥潭。此外,伊朗核问题成为美国在中东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伊朗问题,才能配合中东和平进程与反恐战略,实现反恐与和平的兼容。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为争夺生存空间长期对峙,军事冲突不断。根据联合国181号决议,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4日宣布成立。以建国后,阿以矛盾进一步激化。经过几十年的较量,阿拉伯国家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以色列虽然占领了更多的阿拉伯土地,但并未因此得到和平。从长远来看,不管今后局势如何复杂多变,不管和平进程如何曲折漫长,和平战略仍是阿以双方的理性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正如有人所说中东和平进程是一列单向行驶的火车,可以暂停,可以后退几步,但不会向后行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这是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是中国在自身迅速崛起进程中寻求世界共赢的长期战略,也是中国在世界上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现阶段中国实现和平崛起, 就要在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把握机遇,创造崛起的环境和条件,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非洲和平进程中,妇女成为实现和平的非暴力力量,女性在建设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自身的安全。梳理布隆迪和利比里亚两国内战对妇女的影响、妇女在结束内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战后重建中妇女的角色与面临的挑战,可以发现,布隆迪和利比里亚妇女既是两国内战的主要受害者,也是当地实现和平与建设和平的决定性力量:布隆迪妇女发展存在"社会性别主流化已成为现实"和"社会性别不平等"之间的巨大差距;利比里亚则仍然处于由战争到和平的过渡期,精英女性参与决策与妇女低代表性并存;发展问题是两国和两国妇女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发展主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达尔富尔危机的和解进程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塑造和平、发展、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作为中国的重要盟友和日益重要的经贸伙伴,非洲大陆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重要舞台,中非关系的持续发展也成为中国成就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最好证明.当前中国同苏丹关系及中国在达尔富尔危机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通过参与联合国和非盟在苏丹的维和行动、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进程,中国充分展示了承担大国责任的决心与能力.中国围绕达尔富尔问题所做的努力,体现了中国外交基本原则的强大生命力,也反映出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期,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①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出现,使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发展、进步为主要内容的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处在这个时代潮流之中的世界社会主义也发生了新变化,研究这些新变化,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②的需要。一、社会主义存在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20世纪后期,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时,社会主义也因苏联东欧剧变而遭受了严重挫折。在此情况下,一些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放弃了追求、改变了…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中国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属性决定中国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要走和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所说的"和平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内涵就是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它对于指导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战略总目标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平崛起"强国发展战略,愈发引人瞩目.中国"和平崛起"有三个不可或缺的重大条件,即和平、发展、合作,三者分别构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前提、内部动因和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苏浩 《外交评论》2001,(1):11-17
朝鲜半岛问题可以从东亚历史进程的"亚洲化"的发展势头和区域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统一进程的发展,是东亚地区的"亚洲化"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体现在"10+3"体制的建立上,应将朝鲜半岛融入到东亚区域主义发展的框架中来.朝鲜半岛可以成为东亚地区与区域外大国协调与合作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