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抗战时期邓小平有过不同寻常的三次延安之行。  相似文献   

2.
《党史纵览》2002,(3):47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邓小平生前曾四次到延安。 第一次是1938年9月。9月29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时任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地方工作的报告》,报告中对敌后根据地建党、建政、武装斗争等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邓小平生前曾四次回延安。第一次,1938年9月。8月15日,中共中央电告邓小平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时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从华北前线动身,于9月回到延安。9月29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项英、王明、博古、王稼祥、彭德怀、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38人参加了会议。张闻天致开幕词,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胡耀邦:邓小平同志是当今中国人民最爱戴的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与邓小平的关系可追溯到1937年。当时胡耀邦是延安抗大学生,邓小平在抗大讲课。所以,后来人们说他们有师生关系。1938年初,邓小平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不久胡耀邦也被派去做统战工作。1949年3月,胡耀邦任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年底,十八兵团入川作战后不久,便正式编  相似文献   

5.
1935年10月,邓小平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住在彭沟门一带。之后,邓小平随部队参加了割尾巴战斗、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等。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任迅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9月初,朱德和任妈时、左权、邓小平等’\路军总部领导,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告别陕北后直到去世,邓小平曾四次回延安,有三次是在戒马俊他的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回延安193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电告邓,…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与刘华清是在1938年相识的。长期共同战斗、工作的实践,加深了他们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基于此,晚年邓小平在事关民族振兴大计的关键时刻,三次力荐刘华清,使其进入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层。他们彼此携手,继往开来,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曾四次进出延安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1935年10月19日他经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参加了直罗镇及东征西进中的无数次战斗1937年9月随朱总司令出师抗日后中途三次回延安这里介绍的是他第二次回延安时发生的一件事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在...  相似文献   

8.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已经有党内监督的概念。●1943年延安整风提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成为党内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1957年4月,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1962年,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这也是邓小平关于党内监督提出的第一个“最重要”。●1980年,邓小平复出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更深刻地作出了第二个“最重要”的论断,即“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总书记的这篇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若干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的坚强决心,再一次显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鲜明形象。在党和国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键时期,江泽民总书记再一次郑重地强调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问题,是有深刻原因和很强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贯地尊重和关心各界民主人士,真诚地同他们交朋友,团结他们一道工作。他三次“点将”荣毅仁,就是典型的史例。在50年代,邓小平和荣毅仁交往不算很多,但是,他对荣毅仁是比较了解的:解放上海时,荣毅仁坚持留下来支持革命;建国初期,他响应党的政策,让申新各厂  相似文献   

11.
叶林 《求实》2006,2(Z1):9-10
腐败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和命运,它既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也是党和政府治理的重点,反腐败斗争历史可以上溯至共和国摇篮江西瑞金和革命圣地延安。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深谋远虑,对此有过大量精辟论述,反腐败思想日益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王树恩 《党史纵横》2012,(10):26-29
邓小平与刘华清是在1938年相识的,长期共同战斗、工作的实践,加深了他们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基于此,邓小平晚年在事关民族振兴大计的关键时刻,三次大力推荐刘华清,使其进入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层,他们相互辅助,共同为加速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应邀穿洋过海飞往美国访问。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正式访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率团访美期间,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热情设家宴招待了邓小平。宴会开始后,觥筹交错,笑语声声。酣畅耳热之际,布热津斯基当众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14.
梁怡 《北京党史》2014,(5):16-17
正在海外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中,对邓小平的研究占有重要的比重和意义。中共党史人物是外国人研究中共党史成果中比例较大的一部分。对20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的邓小平研究,属于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组成部分,侧重邓小平个人生涯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旅法勤工俭学的青年邓小平、淮海战役的指挥者邓小平和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进入后毛泽东时代,邓小平走到中国乃至世界政治的前台,他带领中国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几十年时间里,发现、培养和使用了大批领导干部,也保护和重用了许多科学技术人才,并且在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组织路线基础上,形成了他正确的用人观。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以及此后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涌现,科技人才辈出,都与邓小平实行正确的用人观分不开。可以说,知人善任是邓小平一生工作重大特点之一,也是他的重大功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延安发展壮大,是因为拥有一项核心软实力——民主。民主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色延安的精神信仰,民主制度在红色延安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民主作风在红色延安的党群关系上得到了生动体现,民主政治生态使红色延安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民主是红色延安的核心竞争力,是红色延安留给党和国家的宝贵政治遗产和精神遗产,对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支持和推动了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指导了对历史问题的四千人讨论,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10条经验。改革开放初期这场前后长达4年半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是20世纪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引发的思想解放之后又一次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指导解放思想历程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启示:解放思想需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也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始终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8.
一、学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用它武装全党,是党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整体性思考,从领导制度改革、组织制度改革和工作制度改革三个维度论述了改革的思路,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改革路径,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省各级党组织都要把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摆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理论教育的主要地位,切实抓好。 要抓好这件大事,就必须充分认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