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今年48岁的乔汉是十师一八二团十一连一名普通职工。自1999年开始单一种植食葵,之后发展种植、养殖和农机,短短十几年的光景,乔汉成了年收入百万元的致富能手。致富后的乔汉没有忘记周围的贫困职工,他通过传帮带使十一连10余户职工靠多元创收叩开了致富的大门。1999年4月,乔汉第一次承包连队的80亩土地,从那时起,为了尽快掌握食葵、打瓜作物技术措施,他每天总  相似文献   

2.
正十师一八三团紧抓冬闲时节,精心组织职工群众学习科技新知识、探索增收新途径。近年,随着团场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新品种的推广以及科学新技术的运用,该团种植的打瓜、食葵、南瓜等作物年年喜获丰收,职工群众学习科学技术的意识空前高涨。培训会上,该团科技人员围绕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以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后连队职工种什么、如何种、种多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还为职工群众提供市场供求信息,给职工群众多元增收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冬天是享受收获的季节。然而,这个冬天,对于农十师的食葵种植户来说,大多数人收获的除了一丝丝的苦涩外,更多的恐怕就是坐失食葵最佳销售时机的阵阵余疼。 2005年,秋冬季节阿勒泰地区食葵市场从潮起潮落到年终的持续低迷,不  相似文献   

4.
巾帼风采     
种甜菜的女状元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女职工张丽华靠勤劳的双手在土地里“刨金”,2005年种植的800亩甜菜平均单产3.5吨,400亩打瓜平均单产120公斤,270亩食葵平均单产150公斤,获纯收入达28万元。在张丽华从事农业种植17年的历程中,2005年春天并不明媚,4月30日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张丽华夫妇就在为新承包的1100亩加压滴灌地播种完而松一口气时,一场8级以上的特大风灾席卷了全团投入18万元铺好的地膜、滴灌带一夜之间被刮得七零八落。面对如此惨状,欲哭无泪的张丽华一下子病到了,在医院整整挂了3天的吊瓶。就在连队职工普遍猜测张丽华会不会放弃这1…  相似文献   

5.
正靳运城1998年从河南老家支边来到第九师一六八团,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用汗水和智慧,换来了7辆农用机车、运输车、羊240只,生活蒸蒸日上,实现了他的致富梦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靳运城在种好本分地的同时,大胆承包经营地,摸清市场行情,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打瓜、西葫芦等。通过精心管理,科学投入,获得两万元的收入。2009年,他种植食葵,赢利11万元实现了最初的致富梦想。连队土地面积大,当时只有  相似文献   

6.
“张建设夫妇一天挣了300元!”在农十师一八二团十连食葵条田里,“大干七十天”劳动竞赛活动中传来又一喜讯。职工们你追我赶,比进度、比质量、比收入,把如火如荼竞赛活动推向高潮。张建设夫妇是1999年来到团场参加建设的新职工,刚来的时候,连续两年亏损。2000年不服输的张建设又投资承包了120亩土地,这一年他不仅还请了欠款,还净挣一万多元。从此,他连年增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经常说,只要人勤劳,遍地都是金豆子。近几年,张建设在种好承包地的同时,还找到了挣钱的窍门,就是利用闲暇打工挣钱。每到秋收时节,请他打工的人络绎不绝。连续多…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近年来,一师十团通过加大种植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引导职工发展特色经济种植,想方设法支持帮助职工多渠道增收。十团苗木基地职工张跃丽承包1个温室大棚,面积0.9亩,种植油桃。去年5月他种植的大棚油桃上市,批发价每公斤30元以上,1个棚产油桃2000公斤,卖了6万多元。苗木基地职工吕银花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新果品的优  相似文献   

8.
史载:“公仪子(即公仪休)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己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前汉书》卷五六)。身为相国夫人,还在家中织布种菜,公仪休“下班”回家见此,“愠”“怒”于色,去其织,拔其葵,以致于休其妻,闹...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二师二十四团工会紧紧围绕"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鼓励职工多元增收,通过发展高效种植、特色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办工厂、建大棚、跑运输、兴餐饮服务等,使该团职工从以往长期依赖大田种植中走了出来,多元增收撑起了职工致富的半壁江山……农业种植突出特色高效"我从四川来二十四团20年了,  相似文献   

10.
"调优种植结构,鼓励职工种植露地蔬菜;借助烽火台旅游业的发展,引导职工多开办农家乐,今年烽火台小镇开办农家乐户数要达到50户……继续发展果树认养、温室认养、畜禽认养,桃园林下土鸡等特色种养,围绕旅游业的发展,今年年底前我们烽火台小镇职工实现人均增收  相似文献   

11.
正"种植养殖两不误,劳务家务同兼顾,进厂务工能致富,走出家门奔康路"。这是四师七十一团六连职工的真实写照。连日来,在连队办公室,职工们正忙着领取订单作物兑现款。"看到没有,我在连队指导下种植的150亩甜菜收入近20万元。"兑现处,职工桑建民告诉笔者。据了解,去年六连种植的制种玉米、甜菜和高粱共为职工发放兑现款1067万元。在农业大丰收的同时,六连在促  相似文献   

12.
<正>自用地怎么种才能产生最佳效益?农二师三十四团职工的做法是集约经营,立体种植。前些年由于缺乏引导,该团不少职工种植自用地比较盲目,要么清一色种植棉花,要么什么都种,效益较  相似文献   

13.
正7月9日,在七师一二九团农业设施大棚基地,306座大棚辣椒移苗移栽工作全面展开。2019年,一二九团依托资源优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职工盖起简易大棚,通过企业、能人的带动,外引内联,大幅提升一二九团设施大棚种植水平,激活全团职工观念,拓宽外销市场。目前,全团职工种植大棚709座,分别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葫芦瓜、甘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连队棉花种植问题,建议应该调整种植结构,保证职工‘四权’得到有效落实。"这是农一师塔水处八连职工杜俊杰在民主议政会上为职工反映问题的一幕。如今,像这样面对面听民情、解民忧的民主议政会在该处已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十师一八三团工会围绕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任务目标,推动土地合理流转,促进职工产业转移,破解职工增收瓶颈,使一户职工家庭至少有两个以上固定的增收渠道,让职工增收致富有信心、扎根边疆有恒心、维稳戍边有决心。主要做法是:一、以推动土地流转为纽带,破解人多地少瓶颈。去冬今春,团工会把推进土地有偿流转,促进职工从大田种植向设施种植、设施养殖有序转移作为职代会的一号提案,推动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农六师芳草湖建筑公司,大力发展职工庭院经济,使职工庭院大棚蔬菜种植走上了规模化管理轨道,被农六师评为庭院经济先进小区,并树为全师职工庭院经济种植示范小区。 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公司有70%的职工因年龄、技术等原因从施工一线退下来待岗,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公司党委、工会从职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师二团二十一连职工杨序团夫妇每人承包了40亩棉花,由于土地盐碱大,每年棉花产量不高,收入较低。当他看到部分职工走"田+园"种植模式走上致富路后,他就萌生了也种植红枣的想法。于是,他就在团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来连队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了职工走"田+园"种植模式的建议。二团党委采取职工提、党委议、代表定的"三堂会诊"方式,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二师三十四团职工在生产、生活方式上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拜能人学技术近年,团场实施退棉增枣发展战略,职工由棉农变成了枣农,过去管理棉花的一整套技术用不上了。要想枣树成活率高、早结枣快致富,还得重新学习红枣种植管理技术。为此,职工们纷纷拜师学艺抢能人。十连职工王万勇,为了早一点掌握红枣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农场新事     
一六六团职工种田养殖搞预算 赵春丽 2004年12月28日,是农九师一六六团十三连职工朱勤俭最忙 的一天。他要和一起承包的职工商量2005年甜菜、春麦、打瓜种植 计划,通过对种子、化肥、农药、地膜、土地利费等农业投入的预 算和收入的预测,做到合理投入,确保增收。眼下,在一六六团像 朱勤俭一样和职工们-起商量来年种植、养殖预算的职工还有 很多。  相似文献   

20.
正10月3日,农二师三十四团红枣种植大户秦丰自费到河南、山东等地专程学习红枣种植技术。如今,三十四团职工竞相花钱购买科技图书,有1300余户职工聘请技术顾问,有1600多人次赴周边团场和地方县市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