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5年,国际形势看似水波不惊,没有出现冷战结束头两年那种疾风骤雨、颠倒乾坤的转折;没有2001年"9·11事件"那种"风雨暗千家"式的巨大变故和惊心动魄;也没有1991年海湾战争、1997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式的血与剑的洗礼.然而,在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真切切的历史性力量的推动下,世界潮流悄然变化,国际形势表现出了不少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简单生活,说易行难。尤其是在这个物质极度充盈,获取渠道极其便利,更新换代不断加速,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的年代,我们内心里对于"需要"和"想要"的界限正在越来越模糊,生活逐渐变得没有留白。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买买买"搞定,好像更多才是更好。在这背后,折射出的往往是攀比、冲动、空虚和焦虑。五色令人目盲。我们唯恐不够时尚,于是衣橱里堆满了各色衣服,却似乎总缺少最喜欢  相似文献   

3.
生来当农妇     
王克楠 《法制博览》2011,(18):15-15
生来当农妇,不知是幸运抑或是不幸。在我们的那个村庄和附近的一些村庄,生活着许多农妇。她们红脸膛,大脸盘,手脚粗壮有力,头发里有麦秸或糠。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就似物理书上所说的那种永动机——世上没有永动机;但却有永动机似的农妇。农妇,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人们把一边生儿育女一边下地生产的人称作农妇  相似文献   

4.
一种精神     
人的精神世界是无比丰富的,这种丰富是构成人类世界的基础之一,是人们热爱生活的理由之一.每当我们问一个人:你为什么爱生活?他回答的背后肯定包括这样的理由——因为生活里不止存在我一个人,所以,我可以有爱和被爱;因为生活里有万物万象,所以我可以说出这个是美的,那个是丑的……包括人多样的精神世界在内的世界的互异性和多样性就是这个世界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4,(1)
<正>现代化,让关于政治的知识得以被所有人共享,让人们从情绪参与进入到理性观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偶像一定会被毁坏。有些伟大者,永远不会被人遗忘。01/2006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之日,湖南湘潭村民们来到广场,以咏歌形式纪念这位伟人。因为那个伟大者,在那个时代,其实是一种生活,精神生活。如果因为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将偶像抽离出记忆,那么,在那个时代里成长、生活的许多人,脑子里将空空如也,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活过这一回。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也许并不懂他,但人们心甘情愿尊他的名为圣。我的奶奶是这样,我的父亲也是这样—那张画像,已经成为许多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没有它,似乎客厅都是空的。有时挂旧了、破了,也会认认真真卷起来放好,我曾看别人卷过这画像,那种澄澈的眼神令人难忘。卷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沙龙     
清明总是飘洒在雨里。从一首唐诗里淅淅沥沥,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地洒落下来,滋润的是土皮之下探头探脑的初春的嫩芽,打湿的是记忆深处那个悠远叠韵的古老节气。如果没有雨,它总会减弱几分灵气和诗意,那种追思怀古的心情亦会令人怅然和遗憾地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春雨     
清明总是飘洒在雨里。从一首唐诗里淅淅沥沥,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地洒落下来,滋润的是土皮之下探头探脑的初春的嫩芽.打湿的是记忆深处那个悠远叠韵的古老节气。如果没有雨.它总会减弱几分灵气和诗意,那种追思怀古的心情亦会令人怅然和遗憾地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4,(3)
<正>从那个时代到现在,世界变化太大了.那个时代,我们从历史中可以得到灵感,未来也有一个灿烂的光辉——全人类的解放、全人类的幸福,而相对来说当下是微不足道的。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不一样,历史被认为是毫不足道,未来也没有什么辉煌灿烂的前景让人类为之奋斗,反而当下成为巨大无比的东西,大家都重视在当下好好活着。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4,(3)
<正>从那个时代到现在,世界变化太大了.那个时代,我们从历史中可以得到灵感,未来也有一个灿烂的光辉——全人类的解放、全人类的幸福,而相对来说当下是微不足道的。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不一样,历史被认为是毫不足道,未来也没有什么辉煌灿烂的前景让人类为之奋斗,反而当下成为巨大无比的东西,大家都重视在当下好好活着。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8)
正中国从来就不止一个农村,至少从来就不止一个类型的农村。即使是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也未必敢说他真正了解农村。他所了解的,可能只是他自己的那个村庄。想了解农村,我们必须在整体的中国里来看农村;而想要理解农村问题,必须站到历史的高地,既看到传统中国的乡村,也看到农村在过去100多年来的变迁,在此基础上想象未来的农村图景。数千年来,中国的农村供养着城市,成长为城市,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小商品经济的传统产业结构里与城市文化相通,社会相连,政治共和。然而,自1840年西方工商业资本入侵以来,这种一体两面的格局被现代"化"了。农  相似文献   

11.
千年的钟声     
在轻淡的秋风里,我再一次来到久违的枫桥. 目送着大运河缓缓的流水,耳边又响起不远处寒山寺的钟声. 一千二百年前的那个夜晚,也是这苍凉的钟声,穿透了沉沉的夜幕,敲击着一个游子的不眠.时空,虽然辗转了许多个轮回,但,诗人的苦吟,"夜半钟声"的惆怅,还是把我的思绪回放到那个"月落乌啼"的星空.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种生活,没有体验过,无法了解那种艰难;有一种眼神,没有见过,无法感受那种绝望。在西城区救助管理咨询站,52岁的赵智慧和他的同事们工作的对象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是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时常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地生活。面对着流浪人员,很多人选择绕道远离,但赵智慧却恰恰相反,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专门为这类群体提供服务。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2005年4月,赵智慧调到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一"期间,北京市总工会为劳模和职工代表放映了电影《铁人》,并与剧组人员亲切交流。影片将上世纪60年代那个物质贫乏、环境艰苦的生活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所再现的老一代石油工人那种朴素的爱国精神和忘我拼搏、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位观众——  相似文献   

14.
章剑锋 《南风窗》2011,(10):64-67
"我6岁参加儿童团,9岁当团长,17岁参加地下党,我干的事儿多了,看的事儿多了。政治那个东西都是悬在上面的,没有生活根基的。一定要有劳动的能力,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我就靠我那’两亩菜地’维持生活,谁也不巴结。"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走势.它在政治上的后果是美国加快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进程,并使大国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但"9·11事件"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也没有动摇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来信     
《南风窗》2016,(14)
正1看过广州人富有诗意的多幅镜头,让我看到了岭南人那种热情奔放、不拘一格的姿态。在传统的节日里,在繁华的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各具特色的形象,让我们感到广州那种快节奏的生活。我们置身于其中时,无不被那种日常普通的装束、真实再现商贩的经历、休闲人们的不同姿态所感染。没有了往日的浮华,这也是一种自然美,一种不用铺垫的真实!—魏文祥(读第13期《诗意的日常》)2现实中以牙还牙是最好的反击不义的手段,心理正义向来脆弱不堪,有时只是一剂慰藉和自我安慰。突破底线的游戏规则偏好,只是因为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人有三急",其中内急是生活中最现实也是最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很多人在游山玩水、购物逛街时,都曾遇到过内急而找不到厕所的窘境,那种感受,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如厕难的问题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  相似文献   

18.
尹鸿伟 《南风窗》2011,(12):50-51
城管之难反映的不仅仅是城市管理问题,更折射出中国城市化急剧扩张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不能因为现代化、城市化而失去乡村,必须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由乡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转为双向流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会像中国一样拥有那么多无证小贩,而且他们随时与城市管理者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冲突。"追求更为便捷或更好生活是人本能,当乡村与城市之间差距甚大时,人们自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十年过去了。这十年里,中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与外部世界有着如此广泛的联系,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从来没有如此密切,这一关系也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清代就有的一句俗语,大都是旧时京城贤达贵族阶层人家生活的生动写照。对于普通百姓的四合院人家,便有了"凉席板凳大槐树,奶奶孙子小姑姑"的描述,虽缺少了不少内容,生活也不够殷实,倒也其乐融融。而今的四合院,尽管没有了往日宁静,但也多了生活安宁。那么,四合院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院式建筑呢?其历史的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北京四合院又有哪些不同等级规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