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结合近期发生的交通肇事犯罪案件,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政策背景下,妥善运用刑事和解政策,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矛盾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江澍 《求实》2011,(Z2)
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即为了遏制和预防犯罪而颁布的各种策略、措施、制度和方针等.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行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不同类型和性质的犯罪行为和犯罪人区别对待是两种刑事政策的核心要义.帮助犯是共同犯罪的参与类型之一,刑事政策对帮助犯的合理定位关系到司法实践对帮助犯的准确处遇,如果认为帮助犯属于刑事政策中"宽大"或"宽"指向的类型,那么对其处罚则应较轻,反之则应较重.究竟应如何把握我国刑事政策对帮助犯的应然定位,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启申 《学习月刊》2013,(14):14-14
一、刑事案件立案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1、案源渠道不畅,阻碍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开展。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权,应包含立案活动的知晓权(或知情权)、质询权和纠正权三部分。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立案监督只规定了质询权和纠正权,即"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质询权)和"认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通知侦查机关立案"(纠正权),而对检察机关关于侦查机关立案活动的知情权却未作规定。立法上的这一缺陷,是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信息渠道严重不畅的根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在2005年末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出"宽严相济"是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刑事政策。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和最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表明我国的刑事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完善。如何在理论上深入理解、在实践中正确适用宽严相济政策,是摆在司法审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全新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执政党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的高发态势和国际上"轻轻重重"的两极化刑事政策的走向作出的重大决策。目前,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应注意转变司法观念,树立刑法谦抑理念;正确认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使刑事政策法律化;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刑事政策。对这一刑事政策的把握,应根据时代背景和当前社会需要,在"宽"与"严"之间有所侧重。检察权的行使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新行使检察权的理念,并相应地进行制度创新,是当前检察权行使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刑事政策.对这一刑事政策的把握,应根据时代背景和当前社会需要,在"宽"与"严"之间有所侧重.检察权的行使在整个司法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新行使检察权的理念,并相应地进行制度创新,是当前检察权行使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是刑事法治的核心所在,其宽和的理念及精神指导着当前的刑事立法、司法以及执法活动的有序展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也即刑事政策基于自身的固有属性而在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关系中产生的一种关系属性。刑事政策价值即自由、秩序、正义、效率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古典主义的刑事政策、实证学派的刑事政策和新社会防卫的刑事政策,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制定刑事政策理念和基础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刑事政策价值目标追求路径,其对价值的选择及侧重对刑事法治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进行一定程序上的弥补和恢复,从而起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害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权利,可以起到监督司法机关的作用,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不久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舰定)》,进一步完善了检察机关对违反规定不应当立案和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监督机制,确保侦查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