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阿姨,我买一盒山枣糕。""刘阿姨,我买一袋山薏米。"近日,笔者在浦城县水南街道圆弧市场见到了村民刘三妹,她正在摊位上忙活着。刘阿姨说:"人大代表介绍我儿子到深圳打工,我留在家里带孙子和照顾残疾的老伴,这是人大代表帮我找的摊位,可以卖点土货,赚点钱补贴生活,我们家已不再是贫困户了。"像刘三妹一家一样依靠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残疾人》2006,(5):7-9
视力残疾标准一、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二、视力残疾的分级[注]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2.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3.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听力残疾标准一、听力残疾的定义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3.
圣猴辞岁载福去,金鸡迎春送吉来。鸡年到了,总习惯说点鸡的话题。我国民间流传着不少同鸡有关的吉祥象征和喜庆风俗。相传,远古时,鸡是一种飞禽,它的名字是"吉",其漂亮程度与传说中的凤凰无二。至今,有一道蛇、鸡合烹的佳肴,被美食家称为"龙凤汤"。天象二十八星宿之中也有一名"天鸡"。古代颁赦诏之日,设鸡于竿上,口衔绛幡,鸡以黄金饰首,名谓"金鸡"。鸡是十二生肖中的吉祥动物,中国版图犹如一只抽象的鸡。也许有这层关系,加上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因而鸡备受国人喜爱。"五德"出自春秋时,鲁国的大夫田饶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视力残疾患病率为1.01%,其中盲患病率为0.43%,低视力患病率为0.58%。因此,估计我国视力残疾人数有1000多万。 盲和低视力总称为视力残疾。双眼中好眼矫正(戴眼镜)视力低于0.05为盲,视力低于0.3而高于或等于0.05为低视力。视力残疾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视力残疾指的是双眼,仅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或超过0.3都不属于视力残疾。二是盲或低视力指的是戴眼镜后的矫正视力。如果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视力为0.3以下,但通过配戴眼镜,视力能达到0.3或以上(有的可达1.0正常视力),则此类近视眼患者便不是视力残疾。  相似文献   

5.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派出所负责辖区人口管理的民警称为"片警"。派出所民警还真挺认可这个"雅号"的。我们一家5口人,除老伴和小孙女外,我和儿子、儿媳都是警察,但只有儿子是"片警"。儿子当"片警"有4个年头了,"片警"的工作流程和酸甜苦辣,我这个当爸爸又做宣传工作的警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既有一种使命的光荣,又时时感到一丝心疼和惦记,用笔记录了一下儿子当"片警"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哑母(小说)     
五婶一生最大的不幸是听不见说不出。五婶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养了一个十分有出息的儿子。五婶的老伴早逝了。为抚养儿子成人,五婶的头发由黑变灰,由灰变白。儿子读完了小学读中学,读完了中学读大学,从这个小山村一直读到了北京城。五婶骄傲,全村人也骄傲。送儿子去北京上学的前一天晚上,五婶一宿没睡。天光大亮时儿子醒了,睁开眼睛便看见枕边放着叠得整整齐齐的新衣,桌上放着他最爱吃的锅盔(一种大饼)和煮鸡蛋,一碗汪满着辣子油的细长面条正冲他冒着腾腾香气。热泪顿时模糊了儿子的眼睛,叫了一声:"妈!"一头扎进母亲的怀里。五婶搂着儿子,说不出的爱尽情地倾注在两只手上,不住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发、脸蛋,眼眶里也溢出了泪水,可那是喜泪。  相似文献   

7.
走村入户、轻车简从。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在省委副秘书长苏长青,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国成的陪同下,深入郑州市新密市米村镇米村、方山村和新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看望慰问贫困残疾人、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人、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工作者,为他们送去了新春佳节的祝福和问候。樊变老人是一名视力一级残疾人,大儿子米学治和二儿子米三孩也都是视力残疾。一走进樊变家的大门,邓凯就握住了米三孩的手,和他拉起了家常,问起了家中的生活。坐在樊变家的客厅里,邓凯不时关切地询问:"家里冷不冷?""过去的旧房子怎么取暖?"当听说米三孩已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标准的变化与特点如下:(一)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标准的关系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标准:1.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2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1,(8)
正"我来村里工作已经好几年了,能不能和本村村民一样参加村委会选举?""我儿子身体残疾,儿媳长期生病吃药,孙子已到入学年龄,家庭长期没有固定收入,能不能享受低保?"……傍晚,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的"广场夜谈",正在蔷薇河村如期举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负责人、村会计现场述职,  相似文献   

10.
法律释疑     
编辑同志: 我儿子1997年1月去广州至今朱回,音讯全无。他走之前留有一套房子和两家店面,其妻儿得以维持生活。现儿媳要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我和老伴坚决不同意。请问,儿媳的做法有无法律依据,会引起哪些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08,(2):30-30
所谓残疾,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无论哪种残疾,身体功能都有一定的障碍。残疾人参加运动和比赛与健全人有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18)
正在大兴务实之风的当下,只有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脱贫造假"装儿子"暴露出的是干部作风的严重问题,这样的"干部病"必须治。据报道,近日,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闹剧。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一名年轻干部受领导委派"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以期在检查时能够对答如流蒙混过关。只是这种"演技"并未赢得百姓认可",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背景老齐因视网膜脱落而导致视力二级残疾后,对生活丧失了信心。整天抱着一台收音机谁也不理。残联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一期又一期过去了,他却不愿参加,更别说找工作和创业了。可要说最苦的人却应该是他年近80的老母亲,眼瞅着儿子一天天消沉下去,心似油煎却又不敢深说。服务过程我最先想到的就是现身说理:你看我,一个拄双拐的重度肢残人,不照样出来工作了吗,天天也很乐观啊!可他有他的道理:老说自己半路残疾,转不过弯儿来。此路不通只能再想别的辙。见他爱听广播,我就决定从广播入手,先让他接受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儿子刚降人间我便开始谋划着如何"教子成龙"。或许是儿子带来的"福气",两年来我的班级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还获得了"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直到静下心来盘点时,才发现这些成绩和荣誉很多竟是儿子的功劳,这并非故弄玄虚,且细细看来。一、学会耐心,祛除急躁我是个急性子,每当看到学生出错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弄得很多学生不敢和我靠近,损害了师生关系。有了儿子后,我的急性子再也使不出来了。儿子吃饭,你要一口口喂,不愿吃时还得哄。  相似文献   

15.
鞠振 《前进》2016,(9):41-43
正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慰问革命老区人民时,贫困户张成德老伴拉着总书记的手说:"感谢您来看我们,您可是国家的当家人啊。"总书记接过话茬说:"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一句"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不仅饱含着习总书记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更彰显了共产党人不忘初  相似文献   

16.
鸡有残疾2007年6月13日,家住武汉江夏区的王先生,在纸坊城区的一家"天胜"土家鸡馆招待朋友,点了一盘58元的特色菜"红烧土家鸡"。菜端上来后,王先生发现,整只鸡居然只有一只鸡腿。王先生怀疑这可能是顾客没吃完的"回锅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去年年底.我和老伴将自己的一套住房送给儿子作为婚房。前不久.老伴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疾病,医疗费需要数万元。我要求儿子拿一部分医疗费.但他以无经济能力为由拒绝了。这令我们非常寒心。请问,我们能要回给他的房子吗?  相似文献   

18.
郑婶的春节     
张涛 《今日海南》2014,(3):19-19
<正>年,对于郑婶来说,在大年初五就结束了。郑婶今年64岁,老伴在两年前去世了,儿子何子宁和女儿何子慧长年在广东打工,一年里只有春节才会回家看看。平日里,郑婶就独自守着家里几亩胡椒地,一小块菜园,忙忙碌碌,倒是也能自给自足。"最难捱的是晚上,整个屋子空荡荡的,一个人一盏灯冷冷清清,家里静得仿佛掉根针都听得见。"一句感叹,道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普遍凄凉。春节是郑婶一年最大的盼头。离春  相似文献   

19.
西川 《中国保安》2004,(8):35-37
四川青城山一直以风景秀丽而闻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名山,青城山每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廖茂全一家就居住在这风景迷人的青城后山。廖茂全膝下共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廖大志和小儿子廖勇都在家务农,二女儿廖晓玲一直在成都打工。在廖茂全和老伴许绍芳眼里,大儿子廖大志虽为长子,却有些自私,赶不上小儿子廖勇对父母的孝心。转眼到了1997年冬天,已满70岁的廖茂全考虑到自己和老伴将来的养老问题,便跟老伴许绍芳商量。经过商量,他们决定把自己十多年前修建的房屋全部分给两个已经成了家的儿子,由两个儿子赡养…  相似文献   

20.
从4月16日开始操办到4月19日早晨出殡,一场豪华葬礼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论是百余部高档轿车的蜂拥而至,一个个看上去很厚的"随礼信封",还是高高搭起的六座"舞台",卖力演出的五支乐队,都让亲历这场葬礼的人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奢华……"有啥不如有个好儿子!"对于段老汉的儿子--辽阳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段庆礼,村民们这样评价着(据《辽沈晚报》4月21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