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对词创作独到的见解倾注在她的《词论》中,她在《词论》中揭示了词体发展的多元化渠道,评论了柳永、张先、宋祁、苏轼等人的词作,反映出李清照既爱新声,又尚高雅;既赏妙语,更重整体美的辩证艺术观点。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  相似文献   

3.
高新炎  黄力 《学习导报》2013,(12):47-47
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后世公认的"婉约之宗",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父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虽出身名门,但身世飘零。她1岁丧母,46岁丧夫,生逢金兵南犯、北宋灭亡的乱世,晚年遭遇盗贼,财富散尽,且膝下无子,凄苦无依。我们读她的婉约词,总能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字里行间,读出一个落寞悲情的李清照来。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齐鲁大地上的一株奇葩。她资质聪慧,才力华赡,“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兴新,资态百出”。(王灼《碧鸡漫志》)她的词作一出现,便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享有盛誉的一位女词人。明人陈宏绪说:“李易安诗余,脍炙千秋,当在《金荃》、《兰畹》之上。……虽秦、黄辈犹难之,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塞夜录》)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评章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这些评价,不是言过其辞,而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5.
罗丹曾讲 ,艺术就是感情。作为纯文学的词 ,尤其如此。在我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词人中 ,李清照堪称为情圣。综观她的词 ,无论是表现少年的天真活泼 ,还是反映初嫁的夫妻温情 ;无论是抒发别离的绵绵情思 ,还是展示晚境的凄凉悲苦 ,都渗透着一个“情”字。她专于情 ,深于情 ,笃于情 ,比任何一个词人都更集中、更艺术地表现了执着的爱情及深沉的爱国情 ,她用手中的笔 ,展示给我们一个情真、情深、情纯的情感世界。一  词原是酒宴上供乐妓咏唱以助娱乐的歌辞 ,所谓“递叶叶之花笺 ,文抽丽锦 ;举纤纤之玉指 ,拍按香檀。”(欧阳炯《花间集》序 )这…  相似文献   

6.
正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陈忠实文集》收入作者1978年至2012年的作品,以编年的形式分为十卷。每卷以文体进行分类,如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言论等,其中篇目按写作时间排序;少数篇目的写作时间没有注明,但顺序无误。长篇小说《白鹿原》创作于1988年至1992年,单独编为一卷。作者创作的二十三首诗词,附在第十卷卷末。本文集收入陈忠实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几乎全部文字。既有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也有包括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的《信任》等中短篇小说作品,还有他关于《白  相似文献   

7.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籍济南。她曾南下汴京,先后客居青州、莱州、淄川,后来漂泊江南。生身之地济南曾留下了她幼年成长的痕迹,故里后人缅怀“一代词宗”无以为寄,遂依泉而筑,这便有了现今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和章丘市百脉泉内的“清照园”。赏泉析词解碑之间,犹见女杰清丽绰约风姿。  相似文献   

8.
七、以信代谈劝说林彪,以点带面教育全军1969年9月,林彪写了一首为历史旧账翻案的词《重上井冈山》:“繁茂三湾竹树,苍茫五哨云烟。井冈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红日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工农亿万志昂扬,誓把敌顽埋葬。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启蒿莱,生死艰难度外。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在这首词里,林彪对《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收录的劝说他对革命要有信心的一篇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质疑,认为自己当时并不是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而是向主席实事求是地反映一些情况。然…  相似文献   

9.
清川 《党建文汇》2008,(5):45-45
“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是个才女,大家都知道,但生活中的李清照又是如何呢?近日,中南大学文学院的美女教授杨雨在新书《莫道不销魂》中给出了“答案”。然而,杨雨的解读却引发了众怒,因为在她的笔下,“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在创作之余竟然是好酒、好赌、好色的“市井之徒”。  相似文献   

10.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7,(12):28-29
正《毛选》第五卷缘何未能在毛泽东生前出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做理论创新的事情,但他总感到做得不够理想。他感慨自己,"人老了,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写出些什么东西来";也埋怨自己,"像《资本论》《反杜林论》这样的作品我没有写出来,理论研究很差"。有外宾问他有没有新的理论著作打算发表,毛泽东说:"可以肯  相似文献   

11.
正赵必振出身名门旺族。赵必振的高祖赵慎畛为清朝封疆大吏,历任广东惠潮嘉道道台、广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西巡抚,后官至闽浙、云贵总督。赵慎畛做官体恤民众,一身正气,深受百姓拥戴,并以清廉闻名于世。其书法、词学功底深厚,著有《从政录》8卷、《惜日笔记》20卷、《榆巢杂识》2卷等作品行世。赵必振的父亲赵燮和长期在广东、广西做官,1896年病死于广西怀集县候补知县任上。赵必振早年"随侍先大夫  相似文献   

12.
仲微微 《世纪桥》2010,(1):55-56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犹如"雪里春信"的梅花,以横空出世的姿态绽放在宋代的词坛上,成为婉约派之宗主。其词委婉含蓄,跌宕曲折,感情芬馨,意态神骏,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有极高的研究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博览之窗     
毛泽东荐人到中央文史馆未果 李淑一,烈士柳直荀的妻子。1957年,毛泽东为答李淑一所赠纪念柳直荀的《菩萨蛮》词,写下了著名的“我失骄杨君失柳”《蝶恋花》词。 1954年3月2日,毛泽东给其秘书田家英的信中提到一件事: 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生,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北京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个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位作家的作品曾影响了几代人,并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党费》《三人行》《草》入选中小学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由他担任编剧的电影《星火燎原》《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等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他就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愿坚,一位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书写的作家。在王愿坚去世27年后,收录了其全部文学题材作品的七卷本《王愿坚文集》,于2018年1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遵照王愿坚的遗愿,他的夫人翁亚尼在第一时间将文集寄送给了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收到《王愿坚文集》后,深情地表示:看到他的作品,就想起当年与他交往时的情景,至今都很怀念他。并派专人向翁亚尼转达谢意,同时回赠给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习近平总书记和王愿坚是怎样成为文友的呢?翁亚尼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15.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8卷本的《杨绛文集》,收有她的小说、散文、戏剧、文论和翻译作品,让人们看到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多方面才能。杨绛在《自序》里自谦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部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可是,我们看到,杨绛不论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写的。尤其是散文,作者自由  相似文献   

16.
陈军 《求实》2006,(Z4):288-289
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1](P69)"确实,"词中之帝"李煜与"婉约之宗"李清照二人词作在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上都有不少共同点,如感情真挚、语言明白,都呈现出悲愁美.本文则对二人词"梦"意象所体现的风格、情感、意蕴的不同进行比较探索.二李词"梦"意象出现频繁,在李煜38首词中,"梦"意象出现14次,占全词的1/3强;李清照比较可靠的48首词作中"梦"意象出现15次,几占全词的1/3.  相似文献   

17.
去年11月18日,在农四师七十六团电视台工作的陈志伟收到山东省章丘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清照故里·词意章丘”李清照华语歌词大赛颁发的一万元奖金.2011年他创作的歌词《千年李清照》参赛,在美国、德国等海内外华人3100首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铜奖.这是被誉为昭苏草原上的草根词人追求歌词创作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党史》2011,(12):4-6
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于今年初出版发行后,全国各级党组织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进行学习。为帮助读者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党史《二卷》,本刊11月1日在北京对党史《二卷》撰写人之一中央党史研究室张化研究员进行了专访,请她就党史《二卷》...  相似文献   

19.
朱满 《学习导报》2011,(24):42-43
有学者对《邓小平文选》作了统计,在邓小平的讲话、谈话、报告和批示中,“不行”一词使用得非常多,成为他口头和文字表达的一个鲜明特点。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这个词。  相似文献   

20.
博采之窗     
毛泽东支持姚雪垠写《李自成》姚雪垠以他的长篇小说《李自成》而闻名于世。小说问世后,深受读者喜爱,《李自成》第二卷还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但有谁知道,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支持,也许《李自成》就不会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