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必然要求。针对部分大学生在劳动理论认知和劳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党委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设为必修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校园文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劳动仍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讲话中提到劳动,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要尊重劳动,要弘扬劳动精神,同时倡导诚实劳动、鼓励创造性劳动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他强调的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育人的目标要求,劳动育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奇凡 《世纪桥》2023,(11):33-35
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备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加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党建在劳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是高职院校探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党建与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出发,详细探讨将党建理论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党员学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党支部组织劳动教育活动、建设“劳动党建示范基地”等高职院校党建引领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田跃峰 《世纪桥》2023,(11):51-53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同时,要始终把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的必然要求。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成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认识到两种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开发融合教材,结合教材开展融合实践,遵循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积极进取、热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开辟一条更加完善和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生教育各阶段,这也意味着新时代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补齐“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动教育“短板”,让“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中“劳动教育”分量更重、成色更足、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6.
正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素养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对于学生的智力、身心等各方面和谐发展都有独特的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劳动课未得到应有的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21,(9)
刘少奇劳动教育思想的实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动员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主张勤工俭学、倡导“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彰显了理论联系实际,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党的领导的价值导向。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树立“四个最”的劳动观为价值导向,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成才动力、强化实践能力、提升幸福感的重要作用。高校劳动教育应当遵循认知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并最终形成良好劳动品质的内在逻辑,通过加强价值引领、强化实践体验、回归生活世界、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坚持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价值取向、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一段时期出现了劳动课程被轻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劳动价值被弱化的现象,影响到青少年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影响到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实现。《意见》的颁布实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将更加突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刘佩如 《世纪桥》2024,(1):39-41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尤其将新时代青年人才培育中的劳动教育置于关键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中劳动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并不断发展。在新格局、新理念、新要求下,积极探索“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新体系。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领会,以劳动培育时代新人在生成逻辑——劳动教育观基石、价值逻辑——劳动教育观发展主线、实践逻辑——劳动教育观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阐述其逻辑理路。因此,要持续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注入劳动教育这一关键因素,从而促进我国劳动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部分高校在思想上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西方错误社会思潮和封建落后思想对劳动观念的侵蚀以及高校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等主客观因素的叠加影响,高校劳动教育仍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认知困境、取向困境和制度困境。因此,需要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正确引导高校劳动教育的前进方向、建立健全高校劳动教育制度体系等方面着力,开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王光芬 《世纪桥》2023,(6):76-78
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是新时代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建构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体系能有效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运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从协同理论的视角解构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构成要素,审视当下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建构的现实状况,协同建构课程体系、育人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强化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错位"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让位"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缺位"导致劳动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劳动教育陷入被悬置和被边缘化的危机。新时代矫正学校劳动教育"三位"困境的逻辑起点在于促进育人主体的观念转变,着力重点在于构建"贯通融合"的教育体系,价值旨归在于让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从而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大学生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潜在的生力军,但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不理想,创业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文章将大学生创业品格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厘清“以劳创新”的内在逻辑关联,进而提出劳动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品格培养的实践路径,探讨通过选定有效的创业品格培养方案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搭建创业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平台,发挥多方协同育人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凸显“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理念,加强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拓展大学生创业品格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省各级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劳动教育扎根于心。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常态化地开展劳动教育?这是当前很多高校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分低能"学生的大量涌现,背后与我国劳动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苏联历来重视劳动教育,把它看作是实现共产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积极的共产主义建设者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可从苏联的劳动教育中借鉴有益经验,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秦月 《当代贵州》2022,(25):52-53
<正>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二者的融合既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  相似文献   

19.
李双飞 《世纪桥》2024,(4):96-98
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加强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积极促进劳创融合,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参与主体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融入机制尚不完善、师资建设力度不够和课程体系建设不足等问题。由此,高校应从强化理念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发挥协同效应、培育融合型师资、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发力,优化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继承马克思劳动观的基础上,对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形成的。在戮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勾勒出包括"创新劳动""崇尚劳动"及"和谐劳动"等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习近平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等劳动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充分发挥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