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批判享乐主义,鄙视和谴责那些一味追求物质至上、贪图安逸的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物欲横流、利欲熏心,我们共同声讨物质上的享乐主义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精神上的享乐主义却不失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能延展生命的质量,提升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兆忠 《新湘评论》2014,(23):26-27
党费最初的历史形式是以货币或物质形态出现的,其物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组织筹措活动经费”“在物质上帮助党”。同时,党费不单单具有物质价值,它还能体现党员意志、思想和情怀等情况,这可以看作是党费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她不仅是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产生的精神,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精神。"红船精神"虽然诞生于95年以前,但是她本身所内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愈久弥珍,在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对"红船精神"精神的高度凝炼,体现了我党的先进性与精神财富,这为我国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也有助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因子的培育。本文从"红船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出发,论证了"红船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的精神,并由此从重视德育目标的引领、实现以人为本和把握时代的契机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人类生活和发展方式发生了转变,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站在新时代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严峻的斗争形势,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率先发扬为民服务、舍身忘我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意蕴,它不是固定的概念,而是常学常新的时代主旨,代表着党和国家的精神面貌,是新时代生命要素的象征。在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保持昂扬斗争状态,提高斗争本领,是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永葆事业繁荣富强的政治法宝,更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焦点逐渐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到符号消费领域。本文以大连市J村的经验研究证明,在村民向符号消费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消费对象的使用价值的需求正在逐步减弱;另外,通过运用"生存—享受"二分法分析框架,本文进一步证明,村民对消费对象的符号功能的追求正在不断增加。它表征着当下中国农村社区正在经历迈向"消费体制"的过渡阶段,村民通过消费符号来获得社区认同感,也表征着"物体系"及其价值观正在替换社区传统价值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大国核威胁、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作出独立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创造了“两弹一星”辉煌成绩,孕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相似文献   

8.
科刚 《党建文汇》2008,(1):26-26
黑龙江省是大马哈鱼的故乡,每年深秋有数以万计的大马哈鱼来这里繁衍后代。大马哈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深受其益的抚远人在感谢大马哈鱼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还在它身上总结出“五大精神”。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是激励党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结合与落实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背景,深入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对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价值、构建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高校应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致力于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渠道作用,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伟大建党精神在校园文化中日益充盈,逐步破解思想政治工作“孤岛现象”,切实做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10.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面临西方国家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制裁、贸易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形势下,中华民族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弹一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和科学精神在科技创新和国防建设上的集中体现,是科技强国的精神指引。面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科技强国建设,更需要“两弹一星”精神的赓续与弘扬,我们要继续夯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精神、弘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弘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精神,为强化科技自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南梁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活旗帜,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我们要通过加大红色遗产的保护力度、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创新红色文化的产业模式等措施来传承、弘扬南梁精神。  相似文献   

12.
张晓露 《世纪桥》2022,(9):49-51
青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青年的精神面貌映射着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青年面临灾难时的状态同样映射出社会的深层面貌。在面对肆虐的山火时,中国青年一马当先,以“一呼百应、守望相助、赴汤蹈火、逆势而行”之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青年应急抢险的精神对青年赓续时代精神,助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激励人民群众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柱 《前线》2013,(8):84-84
这些年来,不容置疑,确实有人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甚至出现精神失落、道德滑坡以致游戏人生等现象,这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 ,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成就 ,为新疆的繁荣、稳定立下了功勋。近些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使兵团再创辉煌 ,兵团党委采取了多种措施 ,其中“以兵团精神为核心 ,创建兵团企业文化”尤其引人注目。一、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 ,兵团精神与各组织企业精神结合今天的企业遇到了有史以来的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对企业的领导以及普通员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它促使人们思考 :如何面对变化 ,如何使企业适应这种变化 ,不仅在产品、环境、行为上变化 ,更重要的是如何创造一种氛围 ,如何运用新观…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晋江人就有乐善好施的慈善精神.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晋江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晋江慈善更是由于遵承传统伦理道德、弘扬现代慈善精神并践行社会和谐理念而彰显出丰富的精神价值,在晋江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诸方面的发展中都发挥着巨大的品牌效应.鉴于此,文章以晋江市为例来阐述慈善的精神价值与品牌效应,同时,为进一步激发晋江慈善对晋江社会发展的促进效能,我们应从慈善供给、慈善中介以及慈善授予等环节对其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21,(7)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蕴含了有关伟大建党精神实践向度的话语空间,而于20世纪下半叶为研制原子弹、氢弹过程中培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无疑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弘扬。基于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核与现实意蕴来丰富和完善伟大建党精神的整体系统,是伟大建党精神从历史性认识向实践论发展的必然。这是由七一重要讲话中有关系统化的建构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途径、载体、向度的历史视野和实践思路所决定的。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向度入手,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例,试述其精神内核中的历史语境、价值归旨以及当代意义,以期为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弘扬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铁人”王进喜,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铁人”精神就是“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无私奉献精神。今天,当我们重新缅怀“铁人”业绩时,依然能够强烈感受到“铁人”精神所展现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孕育形成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柴达木精神。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为特征的柴达木精神。是柴达木开拓者用热血和生命播洒、由一代代柴达木建设者用勤劳和智慧培育起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每当柴达木人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战无不胜、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有三重含义。第一,"中国梦"是百年梦,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第二,"中国梦"承载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竭的动力。第三,"中国梦"承载着普通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寄托着国人对于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与向往。只有让一切生产要素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充分涌流,形成激励相容的生产力合力,同时协调和处理好"先富"与"共享"关系,即协调和处理好发展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一级动力与二级动力二者之间的关系,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才能在国人脚下逐渐伸展开来。  相似文献   

20.
张志平 《世纪桥》2008,(6):31-31,45
“大学之道”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个体“内圣一外王”的和谐伦理精神。它的当代价值就是让我们在科学发达的现代,重新反思现代性,重新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观点,实现“自然一人一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