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反映课程性质的重要指标,教学内容设计得恰当如否,必然深刻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本文在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和教育评价、课程设计的相关理论,参考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相关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适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课程性质与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运用"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树立青年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为切入点,利用课程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和实践中贯彻"八个相统一",通过浇铸历史认同培育文化自信,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具有历史学科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课程目标既有和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的要求,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章借鉴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性质与特征,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三维立体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措施:正确认识课程教学目标、科学把握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认真严格的教学态度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将大学生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直接体现在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的过程之中,体现在以情感为媒介实现由知识向价值的转化过程之中。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能够丰富"纲要"课的知识性,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提升"纲要"课教学的价值性。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还存在众多薄弱环节。通过"纲要"课程课堂专题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网络平台等路径将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改革创新中,能够有效实现"纲要"课教学中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适当融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是党和国家一贯提倡并深得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湖南近现代历史上涌现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群体,发生过大量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如能将这些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合理地加以运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大学生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任务,领会习近平的历史观精髓是前提,构建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点是关键,把握正确的指导原则是遵循。  相似文献   

9.
符文品 《世纪桥》2007,(6):151-151,153
当前高校刚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必须注意把握课程的目标要求,课程教学的主题和主线,与中学历史课教学的区别与衔接,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方法、手段和理论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围绕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并将"中国道路的探索"作为教学主线的。因此,站在世界历史的视野关注近代以来中国道路探索的历程,需要打破现有的教材结构,将一百多年的历史按照大学生已有熟悉的经验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探索阶段、初见成效及经历曲折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阶段、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阶段。同时,需要将中国道路的探索放到世界不同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视域下去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年课程新方案的实施,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四门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建设问题。本文认为,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学科化、增强教学内容学术化、重视教学语言生动化和探索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年课程新方案,加强四门课程建设的四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用唯物史观解读历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但在传统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学针对性不足、价值引领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削弱了学生对"纲要"课教学的获得感。新时代在推进"纲要"课教学改革中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解答大学生最关心、最需要回答的问题;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注重思想引导;强化需求导向,激发学习兴趣;注重目标导向,发挥好课程以史育人功能。不断从知识、价值、能力以及素质等层面提升大学生对"纲要"课教学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3.
王玲 《世纪桥》2014,(12):61-62
"中国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最好诠释。将"中国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单侠 《世纪桥》2014,(11):19-20
"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了讲好此问题,就要先对学生对此问题存在的误区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指出国民党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的重要依据;最后,在与国民党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结论,从而使学生真正树立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的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厘清"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平台的教学逻辑:参与者至上、内容为王、工具为辅,才能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基础性要件的着力方向:转变教师角色,重视意识形态感性形式;树立大数据思维,把握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与实际需求;教育认知从"实有"向"互联"转变。  相似文献   

16.
刘振清  姜秀英 《世纪桥》2011,(11):53-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自开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现象令人担忧。文章对其进行分析并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启示我们,近现代史教学须重视全球地方化向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尤需以地方化的教学行为培育学生的全球化思维,从全球和地方的双重视角审视国史、国情,方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适当融入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史,通过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色来增强教学效果,以期达到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本应该受到师生的普遍喜爱。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却因为受到了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工具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如何才能创造出丰富而又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从而使实践教学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呢?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研究个案,总结和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宋凌迁 《理论导报》2007,(12):89-90
诗文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原始的、颇具说服力的素材。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易为现代人理解与接受。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引入相应近代诗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趣味性,增强美感性,丰富价值性,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