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中国政治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新的、以定量统计方法为主导的政治科学,对已有的政治学学科发展模式发起了挑战。但这种挑战并未构成"范式更替",而是形成了整全性知识体系与专门性知识体系这两种政治学知识体系之间激烈的交锋,其结果可能是中国政治学进一步的两极分化。两种政治学知识体系应在中国经验上寻求共识和突破,基于中国经验建立相适应的实证研究方法,为中国政治学找到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马克思在谈到农民阶级的自在性和自为性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1))当被别人来代表时,便意味着主体性的缺失。主体性要通过表达反映出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表达者的主体性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2))要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必须强化政治学研究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杨光斌  释启鹏 《政治学研究》2020,(1):10-20,M0002
历史政治学的提出引发了中国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研究路径的历史政治学不但具有客观的分析主义特征,而且和其它政治理论的研究路径一样,还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特征。历史政治学首先回答了政治理论的知识来源问题,从而为建构中国自主性政治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基于政治学取向的政治史研究有助于避免因“文化转向”而导致的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这意味着历史政治学研究既追求“真相”也关怀“真理”。历史政治学的知识功能自然有其政治实践价值,那就是为治国理政提供历史解释与现实论述,并为认识合法性政治提供一套不同于理性人假设的历时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姚中秋 《政治学研究》2020,(1):21-31,M0002,M0003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学者提出的研究政治学之全新范式,但当然不是从零开始,而有众多可资利用之知识资源,本文探讨其与历史政治学之关系。历史政治学与历史社会学均致力于带回历史、带回国家,并共享众多方法;但后者有西方中心论偏见,奉行价值无涉原则,止于理解或解释;历史政治学则破除西方中心论,公正对待中国等非西方国家、文明丰富的政治实践,且有明确价值追求,致力于从历史中探究善治之道。历史政治学呼吁历史学再度重视政治史,并使之有政治学想象力。历史政治学可为比较政治学带入大历史视野,以矫正其以西式政治制度为标准的偏失。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个学科的政治学,是一座知识的大厦。中国政治学知识大厦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成效有赖于政治学不同分支学科和领域的学者在各自的知识生产中取得的成果。而中国政治学人共建中国政治学的分散性集体行动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又需要大家朝着一个明确的共同方向去努力。因此,中国政治学构建的取向,就成为一个影响深远并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今天中国政治学的构建,因中国现实的需要而提出并付诸行动。因此,生产并提供能够解释  相似文献   

6.
李尹蒂 《理论导刊》2020,(6):113-117
20世纪中叶以后,又红又专是一个有着厚重思想内涵的时代命题。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共领导层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规划的整体思考,是一项既关乎全局又立足根基的呼吁。红与专是其中的重要概念,本意指政治与业务的统一。在新的解读下,红专思想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理论探索的方向。又红又专是融红色革命精神、无产阶级世界观、集体主义、群众路线、政治意识、马克思主义教育等概念为一体的综合性话语体系,其历史叙述被赋予高度的政治色彩,塑造了新的国家形象,建构与强化人们对整个国家的政治认同,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7.
张树平 《政治学研究》2022,(1):142-155+160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主体自觉和方法论反思的结果。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多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之争的背景下,围绕如何更为有效地理解中国、解释中国,历史政治学逐渐成长为一种具有理论雄心和学科抱负的方法论主张和学术潮流。历史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起点在于经验,经验的时空属性预置了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的“历史研究”路径。对于包括历史政治学在内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来说,经验-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呈现是社会理论建构的关键。经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决定了历史政治学作为批判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决定了其可能的成就与可能的风险。三年来,历史政治学在政治学概念创制和政治学议题拓展上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实现(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中“批判的自我呈现”一面尚待进一步努力。历史政治学发展中潜藏的风险源自于历史政治学与其经验基础的剥离,所以,从方法论上防范历史对经验的疏离以及逻辑对历史的疏离,重建经验世界的完整性、历史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世界的自洽性成为历史政治学后续发展的关键。从恢复和重建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与其经验基础的方法论通道的角度来说,“古典政治学”和“进程政治学”是历史政治学未来发展中较具...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政治学的视角,政府结构、政府过程、政府发展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特殊主体和行为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政府总是倾向于一种主导性知识作为其运作的基础,但是知识的转型与政府的知识选择使这种依赖单一知识基础的政府行为往往趋向一种结构性的失衡与偏向,而后来的政府却又往往依赖另外一种主导性知识来解决以前的政府行为偏差,造成了另外一种趋向的行为偏差。因此,和谐政府的建立是必要的,而在和谐政府的建立过程中,实现非歧视性的知识的和谐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是近年来中国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理论热点之一,然而中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侧重于国际关系学和新闻传播学角度,在研究中重外轻内、重果轻因,既缺乏对西方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整理,也难以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评估。可以基于对中西方学界重要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反思,开拓国家形象研究的政治学方向,一方面通过搭建政治分析的系统框架,构筑国家形象研究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围绕政治象征概念营造出一个富有弹性的分析空间,促进国家形象的跨学科研究。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和实践而言,这种政治学转向将提供一个兼具整合性和扩展性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对既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挑战,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科学"对中国前途的观察一错再错。基于中国政治史的历史政治学,不但是观察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本身还具有本体论意义。在历史政治学这里,当代中国政治不但是中华文明基因共同体的自然延续,也是新中国70年前后连续统一的政治发展过程。历史政治学堪称是为中国政治发展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研究路径,作为案例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使得历史政治学更有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主推荐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对"委任制"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创新发展和重大贡献。在民主推荐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简单以票取人"和"拉票不正之风"始终是影响和制约其制度效用的两大负面因素,且相互交织、互动影响。民主推荐制度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实然与应然的对抗、起点与过程的扭曲,最终得到改革完善和调适修正,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的能力。本文从制度的起源、制度的背离、制度的调适、制度的前景四个层面,立足政治学视角历史地、系统地、深入地分析民主推荐制度,努力剥离附加在制度之外的"不可承受之重",以期更好地发挥制度效用。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面临着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种变革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此对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学的发展进行一些回顾与展望,对于进一步促进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指导和服务是十分有益的.在我国,政治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它在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学科的民族政治学,缘起于中国民族政治问题研究。随着政治学对民族政治问题研究的介入,新的民族政治知识不断增加,民族政治的知识逻辑愈发清晰,民族政治研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了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在此基础上,民族政治学把各种民族政治现象置于人类民族发展演变的总体过程中观察和认知,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下进行民族政治知识生产,从而形成和凸显了学科的独特功能,并在民族问题研究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从国家的立场和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国内民族政治问题,确立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坚守了政治学的学科立场。民族政治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民族政治学的发展任务仍然突出而艰巨。民族政治学必须在面向现实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生产能力,加强知识供给,完善学科的内部结构,有效回应人类社会民族政治实践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政治学是一门致力于实现善政良治的社会科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治学在实现学科恢复重建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为推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表现在基础知识更新、知识逻辑优化和知识建构集成三个方面。未来要推进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紧密围绕中国政治学的本体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开展研究,以科学理论引领基础知识增长、强化政治实践与知识逻辑的双向赋能关系、聚焦文明形态全面助推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政治学与政治学的科学化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林尚立政治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社会科学的其它学科中也存在。这与“科学”定义的差异性有直接关系。政治学是不是一门科学,自然可以从“科学”标准来定义,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应从...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5月28日,由中国政治学会和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现代化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学术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劲教授为此次论坛的召集人与主持人。受邀参加论坛的学者有程同顺、方雷、金安平、孔繁斌、刘训练、王成、陈军亚、李里峰、王向民、臧雷振、张力伟等。与会专家围绕“现代化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体系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现代化纲领。外部威胁与国家建构的内生动力是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实基础;党内精英与公共理性的推动是实现国家管理到治理理念转型的核心动力;新型政治文明观念与先进治理理念是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18.
作为隐蔽性极强的腐败类型,立法腐败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因其特殊的危害性,必须加强研究和治理。研究发现:首先,立法腐败包括行政部门立法寻租、立法人员权钱交易式腐败和基于部门利益考量的行政立法不作为三种基本类型;其次,立法腐败与制度缺陷、制度执行力不足、公民政治参与无序化和非均衡化、查处力度不够等密切相关;最后,治理立法腐败应从完善制度机制、加大制度执行力、规范公民政治参与和加大治理力度等方面入手。治理立法腐败是艰难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交易政治学的兴起及其两个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政治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交易政治学的兴起,布坎南的交易政治范例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学研究是它的两个不同的范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它们的兴起情况及各自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们相互借鉴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由陈振明教授主编的《政治学 :概念、理论和方法》一书 ,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有如下特点 :首先 ,在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上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目前我国的政治学教科书大多采用板块结构 ,各种理论、概念、原理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联系。如何建构具有学术水平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 ,是一个需要花大气力探索的问题。该书虽然仍旧采用板块结构 ,但能够在板块的各部分之间建立起来严密的逻辑联系 ,使全书具有系统性。全书分为五篇 :绪论、主体论、行为论、发展论和价值论。作者力图从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角度来构造政治学理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