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组织、大规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已经落下帷幕,现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是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行动中,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应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与方式:一是通过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使人民群众在工作中自...  相似文献   

2.
生育权是人成其为人的基本权利。生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应为人人平等享有。对于生育权人权的认识,可以从生育权之道德基础及权利基础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就道德基础而言,生育的自然属性、生育的价值构成生育权人权的人道层面;就生育权的权利基础而言,生育的社会属性、生育具有权利化的一切要素,构成生育权人权之权利层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改革进行了许多可贵的理论探索,主要包括理论基础论、改革精神论和体制改革论等。而对体制改革,则有关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问题、经济管理体制的权限问题、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问题、经济运行机制的“主体”和“补充”相结合的问题、“联产承包”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等方面的探讨。这些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所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壮丽事业的理论前奏和历史序幕。  相似文献   

4.
以权力来界定的国家利益概念是西方经典现实主义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出发点。近年来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我国的国际政治学研究和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也逐渐成为广泛运用的学术范畴和论证出发点。能否就此断定,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或者说出发点,已经转为或者说应该就是中国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在野党外交作为一个广泛的客观存在,有必要予以关注和研究。理解在野党外交,首先要明确在野党的内涵与外延。在野党外交得以产生,主要是在野党的内在需求及其与执政党既竞争又合作的结果。所谓在野党外交,就是有在野党作为一方主体的政党外交,主体合法性要求更高;主要包括双方都是在野党、一方是在野党另一方是执政党、一方是在野党另一方是非政党组织三种形式;既服务于国家利益又体现强烈的政党诉求,具有功能作用上的双重属性;既有民间外交的色彩,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间外交。中国共产党在野党外交是指以国外在野党为交往对象的政党外交。开展在野党外交,需要注意策略,把握分寸。  相似文献   

6.
<正>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当代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  相似文献   

7.
正办好职工文化事业,组织职工开展文化、艺术、教育、体育活动,保障职工享有现代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利于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建设职工精神家园,实现职工文化权利,推动实现工人阶级素质现代化。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少有对职工文化事业的理论阐述,对职工文化事业的提炼尚未达到自觉,我国职工文化事业理论滞后与实践困境并存。这制约了职工  相似文献   

8.
9.
工会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世界多数国家来说,劳资关系的目标是效率、公平和参与,那么如何围绕这一目标确定工会在21世纪的发展策略就成为各国工会面对的一项重要议题。目前,中国的工会模式是一种党政主导的工会模式,尽管与其他国家工会运动的特点有所不同,但是中国的工会发展可以从国际工运进程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目标要求。同时,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要求及政策文件,为做好我国创新创业培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基础。创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培训对象选择、培训形式设计、培训内容精选、工作布局等方方面面,正确处理其中的重要关系,对做好工作至关重要。其一,培训对象上兼顾广覆盖与重点人群服务。这  相似文献   

11.
大众的谱系     
哈特和内格里在《帝国》和《大众》中认为,后福特制的主要以交流和情感为内容的“非物质”劳动已经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它们使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各种形式都得到了改变。由于大众是交流和情感的创造者,哈特和内格里就把后福特制社会称为大众的时代。哈特和内格里把大众的概念和后福特制的社会条件联系起来,表现出了一种理论上的创新,给哲学和社会学带来了新的影响。但是他们用来解释这种后现代大众出现的历史叙述是不充分的,不能为他们的理论提供合理的说明,是一种基于构成性权力和生成性权利的抽象的近乎神秘化的叙述。为了历…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法治教育,在构建法治社会的关键时刻,作为培养法学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所肩负的使命也越来越重。因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分析了当前高校法学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高校法学改革的理论思考建议,以便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法学栋梁,为国家的建设贴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大众的历险     
《帝国》一书出版后,激起了广泛的评论。哈特和耐格里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3卷第3、4期合刊发表《大众的历险》一文,对这些评论作了回应。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70年代后期开始的科技产业革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这个阶段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例如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的生产管理模式转换、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金融市场的独立产业化与全球化、信息革命与新经济、莱茵资本主义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股东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前没有看到、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没有认真涉及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认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这是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国学者必须努力完成的重大科研任务。当然,在这个研究过程重要认真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左派学者在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务院及教育部也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以此来改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状态。在此背景下,我们以甘肃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深入了解甘肃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影响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目的在于促进甘肃农业大学调整和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以此来提高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毕业之后的竞争力,促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宪政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可以分为“民主宪政”和“宪政民主”两个阶段。中国自晚近以来争取宪政的努力和斗争,在旧的社会秩序下不可能获得预期的结果。新中国的诞生为建设宪政文明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宪政建设也曾出现了失误和徘徊。当前要在确认社会主义宪政概念的同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宪政的内涵,弄清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实行社会主义宪政。  相似文献   

17.
少年司法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率先设立专门审理少年刑事案件的少年法庭后,我国少年审判工作发展迅速。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到1992年底,我国已建立少年法庭2763个,共有7049名审判人员和11000多名特邀陪审员从事少年法庭的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部由少年法庭审理。1991年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率先成立了综合审理各类少年案件的审判庭,又开拓了我国少年法庭朝综合性审判庭发展的新方向。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值得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一、《若干规定》的完善问题。 为规范少年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初制定了《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从实施情况来看,对少年刑事审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几年的进一步实践与探索,有些方面似有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吴兴唐 《当代世界》2011,(3):28-29,55
政党外交是近10年来传播开来的一个新鲜词语,人们可能对它还不太熟悉。不过政党外交随新中国成立而开启,其实践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只是过去把政党外交一般称为党的外事工作或党的对外联络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明湘 《法制博览》2015,(7):161-162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政治保证。最广大人民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深厚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所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依靠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科学立法,公正司法,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必须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尊法守法意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制约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例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的内在活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切实解决,全面小康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