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佟日 《检察风云》2022,(21):13-15
<正>按照行业设想,无人驾驶技术完全成熟后,人们没有必要再拥有汽车,按需购买智能出行服务即可。那么,无人驾驶最终会达到怎样的技术标准?我国无人驾驶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如何?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的跨越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I)定义了自动驾驶的5个等级——L1—L5。L1级辅助驾驶,司机要始终控制方向盘、油门及刹车,并随时准备完全接管车辆,辅助驾驶系统包括停车助手、自动紧急刹车助手等。L2级半自动化驾驶一度是较为主流的技术,系统可接管方向盘、  相似文献   

2.
在2016年北京车展上,智能互联凯翼众包汽车首次亮相.早在4月中句,我国自主汽车品牌——长安睿骋的两辆无人驾驶轿车就从重庆出发,途经多省市、行程近2000公里后抵达北京.这是我国无人驾驶汽车首次长途路测.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汽车驾驶,会带来哪些新的法律问题呢? 我国法律与驾驶有关的罪名,除去危险驾驶罪外,大致有三个层级——交通肇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杀人.当人工智能汽车出现上述情形时,该如何定罪?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智能交通领域内一个新兴崛起的理念方兴未艾,那就是"互联网+"和自主约考。对于未来开车的景象,诸多专家和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阐述,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智能驾驶,其实单就汽车模拟驾驶这个话题而言,涉及的范围就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了。如何看待"互联网+"环境下的汽车模拟驾驶运营体系这一问题,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着眼。首先,新时代下从中国的汽车王国,接着我们说中国的驾驶培训产业面对新的契机与挑战,其次,以一个样产业,全新的全程驾培新时代。第三,在"互联网+"的  相似文献   

4.
黄小明 《检察风云》2022,(21):18-19
<正>我国自动驾驶相关立法虽起步较晚,但通过渐进式探索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成果。虽然有更多细则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地,但对相关责任已经进行了明确划分。总体上,我国关于自动驾驶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已进入快速制定和实施阶段。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其中的“战略远景”中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在特定环境下的市场化应用,中国智能汽车的法规标准、产品监管体系等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正谈及"车路协同",恐怕除了专业人士,绝大多数人未必听说过这个名词。实际上,"车路协同"是近年以下两大技术概念相结合能否实现1+12作用中重要的一环。第一个概念,是智能驾驶,当然更多人会称之为无人驾驶。不需要人驾驶,车辆自动行驶,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目前大量企业均在涉足这一块。第二个概念,则是智慧城市概念下的智能路网,其最典型的应用就是通过信号灯上的摄像头、道路边上的传感器监控道路的车辆数量,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来协调信号灯的时间和切换,从而提升单位时间里面道路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持续稳步增长,自主品牌占比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以无人驾驶为最终发展方向。下面通过具体分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智能网联汽车的进步速度以及相关企业的机遇。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汽车产业整体稳步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中国汽车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2016年达2802.82万辆,同比增长9.5%,其中乘用车销量2437.7万辆,同比增长9.1%;商用车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产业链不断扩展和延伸。车联网与无人驾驶技术交互发展,互为促进。车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将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纪元——无人驾驶时代。这个看似高大上的产业,其实充满了机会,无论是车联网还是无人驾驶,中小企业都大有作为。互联网改变了世界、随着以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各种先进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年联网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交通路况、地理位置、汽车行驶等各种年辆交通信息整合在一张电子地图上,在这张功能强大电子地图的指引下,驾驶和出行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和轻松。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典型代表的无人驾驶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具有高效性、安全性、便利性的特点,其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难题。目前很多国家正在积极探索无人驾驶立法问题,虽然立法层面我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问题还属于空白,但是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推广,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责任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立法完善势在必行。文章以当前的侵权责任法体系为基础,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对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责任问题的研究,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义、特点、发生交通事故责任主体、适用归责原则以及责任保险等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完善性建议,以适应无人驾驶汽车不断普及的需求和保护好使用人及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9.
戴月  李亚欣 《法人》2023,(5):83-86
<正>近年来,智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智能汽车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汽车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试点方式,尝试落实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系统。目前,北京市、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无锡市等地已进一步推进无人驾驶智能网联车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功能汽车"正呈现出向"智能汽车"逐渐进化的革命性趋势,其原因在于智能汽车对非结构化环境的高适应性。从安全监管角度来看,功能汽车的车用电子控制系统具有高度可预见性,因此功能汽车之ECU嵌入式控制单元对于环境的理解程度十分接近地面实况。然而,德国TüV安全认证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这一切将可能不再适用在智能汽车上面,特别是当驾驶辅助系统开始展现一些(半)自动行为以后。除"智能汽车"之外,无人介入的"自动驾驶汽车"亦将引发更多关于安全监管和道德伦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以自动化伴随的"开放组织风险"为中心,来贯穿这股科技变革的起点("智能汽车")和终点("自动驾驶汽车"),并分析其潜在安全隐患以及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汽车电子标识、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技术发展迅猛,智能交通领域的"黑科技"令人目眩。无论是ETC、汽车电子标识还是车联网、无人驾驶,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交通管理和出行方式,从而推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RFID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不断加速,融合与迭代速度也明显加快。在交通领域,近年有两项技术可谓并驾齐驱:一个是ETC,一个是汽车电子标识(俗称"电子车牌)。ETC相对发展较早,汽车电子标识相对要晚一  相似文献   

12.
正车联网这一美好的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然而汽车安全问题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头等大事。车联网的作用远远不只是信息服务,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是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来提高汽车本身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目前,中国对车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做信息服务这个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是车联网的未来,而在目前以及今后几年内,人力驾驶仍然会是主流。视频分析云平台系统对驾驶安全将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建议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记者近日从工信部的答复中了解到,我国将推动充电接口相关标准尽快发布实施,适度超前部署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加快发布实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功能汽车”逐渐进化为“智能汽车”,智能汽车将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先普及的人工智能产品。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在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运输便利性的同时,其危险性也不可避免。当智能汽车在自动驾驶中造成重大损害时,以人类行为为中心的传统刑法及刑事责任规则在刑事责任的认定中暴露出局限性,应当由谁来承担刑事责任难以明确。作为对人工智能产品刑法规制的应对,一方面,刑法应当区别于传统汽车相关操作主体,对其规定合理的注意义务和过失责任认定规则;另一方面,刑法要立足于智能汽车的人工智能特征,对自动驾驶造成的损害不能直接归因于人类行为时的刑事责任承担与分配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
正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智能,一个是网联。智能这方面就通过一些汽车的传感器、通过实现半自动驾驶到自动驾驶。所谓网联汽车,也就是如何把这些车用通信的技术去感知周围的数据,然后从通信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我对车联网网络架构的理解,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车内网,第二个是车间网,第三是现有的移动的3G、4G网络,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现阶段的车联网。  相似文献   

16.
正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和导航电子地图行业,凯立德都算得上是先行者,见证和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从普通导航电子地图到如今面向自动驾驶环境的高精度地图技术进步,从静态地图导航数据发展到联网导航实时信息传送和AI智能技术的应用,历经20年累积,凯立德在电子导航软件领域,开创了多项业内第一,并积累了数千万的车主用户。围绕"有路就有凯立德"的企业愿景,凯立德已将品牌口号升级为"定位我的世界"。随着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的突破式发展,车载导航成为电视、PC及手机之后的"第四屏",从电子化地图转变为LBS服务入口和社交节点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06年,H3C将IP技术划时代的引入到视频监控系统中,通过对安防视频监控行业的认知、理解和应用需求的把握,准确预见到"联网"将成为监控的核心业务需求.凭借着自身的优势,H3C将IT领域成熟的联网、数据集中、中间件、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等理念逐一引入到安防视频监控领域,创新安防系统的整体架构,推动监控向高清、智能分析、物联网等专业技术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H3C就像一个布道者,从理念灌输到技术导入,一步步引领着安防领域走向IT化,走向大联网.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观点智能改变安防。本期评测的明景产品在智能化方面,注重对用户实战需求的挖掘,尤其是对车辆和人的智能跟踪,智能化效果极佳,将抓捕画面定位在监视器中央并放大,便于辨识和监管';为了确保自动跟踪的画质稳定,明景的产品从软硬件方面下了功夫,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防抖,观看运动车辆几乎是肉眼不可察觉的轻微抖动,演示中而同行其他产品观察同一画面,抖动幅度在十分明显且剧烈,画面感十分之低。熟不知,目前行业里对于智能防抖技术都在摸索阶段,而明景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自动驾驶汽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人—车—路"闭环控制方式,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为了适应我国相对复杂的道路交通运行环境,消除自动驾驶汽车上公共道路行驶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自动驾驶汽车应进行严格的环境适应性和技术安全性测试。本文通过简述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区关于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和应用情况,开展了适用于我国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测试的需求分析,并借鉴国外的测试方案,提出一套自动驾驶汽车运行安全性测评体系,为自动驾驶汽车安全上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生效,刑法对危险驾驶行为的规制迈出了重要一步.一般认为,危险驾驶罪是为了应对风险社会的交通状况而增设的新罪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由于危险驾驶罪的设置与刑法规范体系之间缺乏协调性,导致了在罪状和法定刑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也致使司法人员对危险驾驶犯罪的适用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对《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的危险驾驶罪司法实践进行反思,会发现现存的诸多问题仍然需要从立法的角度予以展开和诠释.在调整立法之前,目前的当务之急则是对危险驾驶罪的罪状加以精确确定,自然就需要将其与行政法和刑法中其他犯罪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