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本期导读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约工"这一新型用工形式和新型就业群体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群体,人们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网约工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如果不能认定为劳动关系,那么网约工的社会保障等基本权益如何得到维护?工会在维护网约工权益过程中应该有哪些作为?本期"热点透视"栏目试图对以上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今年4月,在由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和劳动报社共同主办的"网约工权益保障研讨会"上,来自学界、平台企业、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劳动关系认定采取两分法,一旦网约工没有被认定为劳动者,将无法享受劳动法的保护。传统上,美国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的标准是控制权说和经济现实标准说。2019年,美国劳动部和劳动关系委员会相继发布文件确认,无论按照哪一个标准,网约工的劳动关系均不成立。美国加州则颁布了劳动关系认定的新标准——"ABC"判断标准,根据这个标准,网约工有很大的概率被认定为劳动者,可以享受最低工资等待遇。然而,总体上,美国依然没有摆脱两分法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约车平台公司与驾驶员之间用工方式及用工关系问题,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及北京、上海、广州出台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既肯定了传统劳动合同制的用工方式,又给予了其他不同类型用工方式存在的空间。在司法实践层面,对于网约车平台公司与驾驶员用工关系尚未做出明确的法律认定,就现行劳动关系认定标准而言,还需还原到具体个案中结合形式及实质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论证,在确保新经济业态灵活发展的同时,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平台"的工作已成为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之一,形成了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实时匹配的新型就业形态。在新型就业中,劳动者实时工作实时获得报酬,劳动的雇用主体被虚化,网络平台以经济手段管理劳动者。由于网络平台依照民事合同提供格式化服务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平台与劳动者之间往往被认定不存在劳动关系,导致新型就业劳动者无法获得法律上的权益保障。在现有劳动法律制度中,构建适合新型就业形态的劳动标准体系,可以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在平台用工成本与劳动者权益之间取得平衡,维护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创造了新就业.以雇佣关系多样化、模糊化为特点,新型灵活就业对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和社保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捆绑规则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动,使各类灵活用工呈现"去劳动关系化"趋势,将新型灵活就业者暴露在社保权益的真空地带.从新型灵活就业的雇佣关系特点出发,分析劳动-劳务关系判别标准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网约工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用工形态,也给雇佣关系带来了挑战。例如,在法律诉讼中,虽然法院对Uber公司施加给司机的控制行为进行分析,但是仍需陪审团确定司机是否属于劳动者。在学术讨论中,多名学者也提出,可以将Uber司机作为特殊的劳动群体加以保护。此外,西雅图市议会还尝试通过地方立法允许Uber司机成立工会来保障权益,但是已被地方法院叫停。纽约市则试点Uber公司和地方工会组织合作成立一个协会来保障Uber司机的利益,但是不能进行集体谈判和罢工。  相似文献   

7.
我国平台用工去实体化、去雇佣化、隐秘化及去劳动关系化等现状趋势,带来了平台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利益群体分化、组织程度弱化、维权渠道不畅、矛盾风险突出等挑战,给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造成巨大压力.进入新发展阶段,亟须在现有探索的基础上,研究确立平台用工劳动关系的界定规则,推动建立适应平台用工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  相似文献   

8.
思考一:《劳动合同法》的明显特色《劳动合同法》作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法律层面上,对于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为不可抗力事件适用于劳动关系的规定基本空白。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不可抗力对劳动用工关系领域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要注重不可抗力在处理劳动关系纠纷程序时产生的法律后果,也要研究在现有劳动法律框架内准确适用不可抗力制度,要考虑劳动法律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基准权益的特点,不能全面适用不可抗力民商法律规定。应在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做到不可抗力民事制度在劳动用工关系领域的有限适用,以实现劳资关系和谐、均衡保护双方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产业形态,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就业群体——"网约工"。他们的出现提高了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给人们带来了工作与生活的便利,也给传统劳动关系理论带来了挑战。为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设定做一些全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劳动合同法的修订有利于规范劳务派遣乱象,但要实现同工同酬,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以及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的身份角色博弈,由纸上权利变为现实权利,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主要探讨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同工同酬原则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维护派遣员工同工同酬权益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共享经济模式颠覆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该模式下的工作方式更灵活自由、交易成本更低,由此衍生的新型劳动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相比具有很大的变异性。网约车司机与平台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模糊,难以得到司法界和理论界的认可,导致司机的劳动权益缺乏保障。由于法律制度改革滞后于产业和技术变革,要促进新型劳动关系和谐,亟须创新劳动关系的规制体系,加快劳动立法改革、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推行行业集体协商制度,并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及老龄化社会的压力,我国根据当前的人口结构、经济和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在劳动关系领域,劳动人口的变化所带来的就业问题、薪酬问题、性别歧视等问题,给工会工作提出了挑战。工会在劳动人口结构变化与调整的背景下,应通过做好维权和服务工作,维护好职工的劳动权益、经济权益、社保权益以及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劳动关系正转型并呈现出运行市场化、类型多样化、矛盾政治化、协调国际化的特征.现有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已不能适应劳动关系变化和劳动争议激增的现实,亟待变革.在集体谈判制度未能充分发挥维护劳工权益作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劳动关系问题时扮演角色的错位、越位现象亟待改观.要在劳动关系中确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在社会道义和法律规范中维护劳动者群体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各级工会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加快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集体协商并非是一种单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制度,可以产生“双赢”效果,形成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丽 《民主》2008,(1):21-23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证广大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和权利,切实维护劳动者切身权益。在实际工作中。重视解决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改善广大劳动者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条件,维护社会性别平等和女工特殊权益.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激发劳动热情,深化工会改革。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从当前工会工作的实际出发,探寻工会工作创新的路径:以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为重点,以工人为中心,提高工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事实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上的用工劳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在日益凸显,劳动雇佣关系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收入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处理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纠纷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2,(3):47-47
陈剩勇、曾秋荷在2012年《学术界》第1期撰文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用工制度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用工到市场用工、从固定工制向劳动合同制的转变。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当下国企普遍实行“双轨制”用工制度,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劳动派遣工等多样化的用工形式.造成了“体制内”劳动和“体制外”劳动二元分割的劳动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化的用工制度。这种用工制度造成了体制性的歧视和严重的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是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劳资纠纷和冲突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农民工有明确的劳动关系改善诉求,他们希望政府加强劳动关系管理。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与其收入正相关,他们的劳动就业、工资收入、劳动条件、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状况直接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