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海清 《时代法学》2009,7(4):107-112,120
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是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拿破仑战争”到“一战”,再到“二战”,文化遗产所遭受的严重毁损和流失客观上导致了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在历史演进中,以禁止战时掠夺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法律规范、扩大保护范围、加重保护责任、加强保护措施,从而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国辉 《河北法学》2013,(1):148-154
研究平民的国际人道法保护问题,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当前,武装冲突中平民的人道法保护面临诸多困境,因而必须进一步明确国际人道法对平民的保护要求,完善国际人道法对平民保护的实施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国际人道法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际社会为保护文化财产免受武装冲突和战争的破坏作了重大努力。在国际法上对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保护主要是通过人道主义法来实现的。国际人道主义法包括海牙条约体系和日内瓦条约体系两个系统。前者指那些关于武装冲突如何开始、进行和结束以及作战手段和方法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国际商事仲裁临时保全措施的作用在于确保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临时保全措施的执行是存在很多困难的,特别是在域外执行方面困难更大。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保全措施在域外也很难得到执行,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国内法律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与很多国家和地区尚未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因此,我国应谈在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和其他国家建立临时保全措施执行制度方面的沟通机制,以此确保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国际人道法是保护战争受害者和适用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法律规范。在当代虽然已经没有了国际性的武装冲突,但还是存在大量的非国际性的武装冲突。在武装冲突中对平民的故意和直接的攻击(包括自杀式袭击)和不分皂白的攻击都是为国际人道法所严格禁止的;和平时期任意剥夺他人生命在各国国内法和关于恐怖主义国际条约下都成犯罪。  相似文献   

6.
国际人道法是规制战争和武装冲突的作战方法、手段以及保护战争受难者的具体规定,是关于适用战争或武装冲突的法律规则.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感官上,对非国际性武装冲突适用人道主义原则做了深入研究.对于明确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性质,国际人道法的调整范围以及对冲突中受难的平民的保护有着重大意义,还有助于实现法律正义、公平、秩序等原则,对于我国关于此项制度的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和国家关系的永恒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在国际人道法领域我们关注的焦点不仅仅在于国际条约的签署或规则的制定,更应该致力于如何保证现有规则的遵守,以及如何落实国际人道法规定的问题上。针对二战后非国际武装冲突多于国际武装冲突,且更惨烈,但是适用到非国际武装冲突的人道法又极不健全的现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非国际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是很有必要的。作者以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为切入点,对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适用上所体现出来的其维护国际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4,(11):279-280
在任何形式的武装冲突中,平民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但是在非国际性的武装冲突中,对平民法律地位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对平民法律地位的确定应首先确定武装冲突的法律性质,在此基础上辨明平民的身份,进而确定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平民应受到的保护及自由,为明确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平民的法律地位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道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或武装冲突意味着国际关系中“常规”行为的失败。遗憾的是 ,人类自古就摆脱不掉战争 ,近代世界仍以频繁爆发战争为其特点之一。由此 ,在国际法中产生了对战争或武装冲突加以限制和规范的规则。传统上讲 ,在战争中适用的法律分为两部分 :“海牙法”体系和“日内瓦法”体系 ,日后又被统称为国际人道法。〔 1〕“海牙法”主要限制在武装冲突中可合法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它包括武器的类型和使用、作战策略以及一般作战行为。“日内瓦法”以《日内瓦红十字公约》命名 ,其中心目的是保护武装冲突的受难者并改善他们的境遇条件。国际人道法…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道法在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其在非国际武装冲突中的适用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为是否将适用到国际的与非国际的武装冲突的国际人道法相统一的问题。文章认为应该结束这种二元体制,实现二者的统一。根据人道法的相关规定及国际社会的现实,国际红十字会在非国际武装冲突适用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赦免也是其极为敏感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保护责任机制是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国际法规范。现行国际保护责任机制的建构与实施明显存在很多争议和不明确性。国际社会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实践表明西方国家主导着现行国际保护责任机制的创制和发展。然而,以西方人权价值观为主导的国际保护责任机制难以切实保护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国际保护责任机制应能从根本上防范人道主义灾难的产生、解决现实的人道主义灾难,这就需要建构一种可以有效应对复杂情势的回应型保护责任机制。根据目前国际社会的结构与现状,回应型保护责任机制应以资助发展为主导,以合作、协商等政治方法为主要手段,从而帮助主权国家培养、提升保护其国内人民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赵洲 《法律科学》2012,(4):155-165
“保护的责任”要求主权国家保护其人民免遭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以及在其他各种情形下承担人权保护责任,当一国不能或不愿履行这一责任时,国际社会将有责任介入并采取相应的保护行动。在国内武装冲突中,容易发生对平民的生命财产以及民用设施的侵害,但是,主权国家应当怎样实施军事行动等行为才能符合人权保护责任的要求,对此,“保护的责任”本身并没有提供明确具体的标准和依据。为防止评估确认上的主观随意性,避免“保护的责任”被滥用成为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国际社会应当以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法为基本依据,并主要通过对人道法规范在具体情势下的解释适用,来评估确认政府军事行动是否符合人权保护责任上的特定要求,以及是否构成不能或不愿履行“保护的责任”的严重情形,从而确定国际社会是否应当介入以及应采取的适当措施与方式。  相似文献   

13.
林超 《法制与社会》2012,(12):148-149
2011年6月,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发生流血冲突,致使克钦数万民众涌入中国境内,从而引发大规模的难民潮。本文先介绍了此次冲突的原因和背景,再用国际法分析了从克钦入境的避难者的性质;接着叙述了中国对难民保护的法律、机构和实践,并指出其中的缺陷;最后探讨了中国应当如何预防和解决如此大规模的难民涌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平民是战争的主要受害者。士兵相互交战并且保护自己不受敌人火力的攻击,而平民却是战争暴力的主要承受者。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中,每20个战争受难者中只有1个是平民,而在当今的武装冲突中,每20个战争受难者中有19个是平民。那么是否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并且改善对武装冲突中的平民的保护呢?武装部队采取军事行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尽量不造成伤亡——当然是不对自己的武装部队造成伤亡(“零伤亡战争”)。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提倡他们在尽量不造成平民伤亡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作战呢?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是…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的不足及TRIPs协议与国际投资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立法由于地域性限制和立法的差异 ,形成了对国际投资 ,尤其是高新技术国际投资活动的障碍。而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辖下的多边条约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国际立法 ,缺乏有效消除各国国内立法差异的规则和提高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办法 ,缺少强有力的争端解决机制 ,没有及时反映新型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需求。WTO框架下的TRIPs协议 ,同时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推行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标准。而且在诸多方面较现存多边知识产权公约保护范围更广、保护水平更高 ,并且具备司法性质的争端解决机制作为执行保障 ,因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由于国际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密切关联 ,TRIPs协议对未来国际投资及国际投资法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道法与国际人权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虽有共同点,但仍存在诸多差异。共同点构成了两者共同适用的基础,而差异则促进了两者的共同适用。共同适用的一大表现是区域人权机构在适用人权法的基础上适用人道法,而这有利于保护武装冲突受难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浅析国际战争规范中关于战争的对等性原则冯晓青胡梦云对等性是国际战争规范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自1949年日内瓦公约草案引入对等性概念和国际上关于保护武装冲突中受难者的制度建立以来,对等性原则日益成为国际战争规范中广泛适用的原则。对等性是国际战争规范...  相似文献   

18.
李若瀚 《时代法学》2012,10(5):91-100
冲突后阶段作为武装冲突的特殊阶段已为人们所认可,正义战争理论关于"战后正义"的讨论为"战后法"提供了理论来源。事实上,传统武装冲突法不能涵盖冲突后阶段的所有内容,当前武装冲突法中调整冲突后阶段关系的实体规则需要加以完善,"战后法"应作为其独立分支调整该阶段的特殊法律关系,以保障从冲突到和平的实现。此外,国际上处理冲突后重建问题的其他机制,如"联合国建设和平计划"、"保护的责任"等,也为"战后法"的建立及完善提供了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临时措施”(Interim Measures)是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各国仲裁庭临时措施制度以及其主要执行地法院的立法,阐述了目前在我国两大国际仲裁机构——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2014年所,布规则中临时措施的积极意义,深入剖析了目前我国国内仲裁机构规则中初现的临时措施特点与现存“瑕疵”,论证了加快《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修订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中国法院在执行仲裁庭临时措施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尊重国际通行标准、切实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促进国际仲裁在中国的长远发展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跨界案件共同管理的兴起是国内案件管理的司法改革运动在国际社会的反映,也是国际民商事司法与行政合作的高峰。这种做法目前虽未普遍化,但在跨界破产的管理、临时措施的协调、集体事故的处理和儿童的跨界保护等诸多领域已发挥出积极作用,且有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当然,这种模式的和谐发展尚受到国家司法主权、国际条约协调和司法能动主义等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