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总结了过去一年多来,上海工会为贯彻党的群团改革精神而大力推进落实的六方面十七条具体改革举措,指出上海工会改革以去"四化"、强"三性"、促"三转"为根本导向,坚持聚焦主业主责、夯实基层基础与完善机制功能三者有机统一,上海工会工作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
激发高校工会基层组织活力对完善高校群团组织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激发工会基层组织活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从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建立工会工作新模式、构建教职工服务体系和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四方面激发高校工会基层组织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简称:上港集团工会)始终坚持在上海市总工会和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对工会工作的探索实践,把准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党对工会的绝对领导,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以职工代表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企业民主管理新局面;注重把握时代主题,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充分调动和激发职工群众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凝聚起广大职工为实现强港梦而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基本形成了以上港和谐家园建设为实践载体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正为贯彻党的群团改革精神,过去一年多来,上海工会改革以去"四化"、强"三性"、促"三转"为根本导向,坚持聚焦主业主责、夯实基层基础与完善机制功能三者有机统一,上海工会工作的新局面正在形成。本期"热点透视"栏目紧紧围绕上海工会改革这一主题,展开了有益而深入的探讨。王厚富从上海市总工会的视角出发,总结了上海工会大力推进落实的六方面十七条具体  相似文献   

5.
要增强基层工会活力,需以工会改革为契机,使工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调整的需要。工会回归其本质属性,增强群众性;创新组织制度,加强产业工会建设,坚持联合制、代表制的改革方向;工会干部要真正履职,需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和工会主席直选;加强维权力度,抓准工会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上海工会保障工作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紧紧围绕上海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突出维护职能,形成了以关心困难职工群体和弘扬职工互助互济精神为特点的,以“以建设与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工会推进再就业援助工程,做好与政府社会救助体系相结合的工会帮困送  相似文献   

7.
<正>徐汇区总工会以强"三性"、去"四化"为目标,坚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深化工会改革,突出主业主责,创新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2017年,徐汇工会大力推进服务职工实事项目,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天平街道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在工会组织盲点覆盖、网格化运作、会员意识提升、工会经费规范使用、企业民主管理、服务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宝贵经验,并在全区推广;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建设专业化的工会社工队伍,切实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措施,就是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制度创新。当前,在国有企业、农村和新经济组织中,应着力于在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设置原则、活动成效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正普陀工会按照群团改革工作要求,以"维权出实招、基层添活力、职工得实惠"为目标,扎实推进工会组织设置、干部管理、运行机制和支持保障等各方面的改革。一是工会组织设置更强化服务基层。以机构精简、职能聚焦、效率提高为目标,将区总机关原有的8个部室整合为5个;多渠道选拔工会干部,在全区范围内选配适应工会工作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大幅提高基层一线人员在工会领导机构中的比例,让更多基层一线的职工群众参与议事决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根本目标,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的根本价值追求,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基础,始终坚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庄严承诺,始终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本质特征。这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苏州市相城区坚持重在基层、贵在行动,始终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在着力解决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有人干、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问题上下功夫,创新选任、培训、管理、激励“四大机制”,以“龙头工程”的创新带动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以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更好地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基层工会既是高校工会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同时也是高校工会履行四项基本职能具体实践者,高校基层工会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工会的实现科学发展可靠保证.加强高校基层工会建设,不断探索高校基层工会建设和发展的新手段和新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和适应高校发展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加强高校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组织建设,通过以深入推进二级教代会工作为重点,创建模范职工小家为抓手.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工会工作,促进高校工会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石所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因其政治功能的变迁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先后经历了灵活多样的革命动员型、整合集中的全面领导型和党政分开的引领协调型,当前正在党的领导下构建一元主导多方联动的共商服务型基层组织。这一演进历程有其内在的嬗变逻辑,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集中体现在解决事关国之命运的时代之问、事关党之根本的立场之问和事关治之成败的实效之问中不断更替。新时代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应在总结百年基层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守正与创新并进、全覆盖与高成效齐举、活力与秩序同构,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14.
刘明 《学理论》2009,(5):57-58
我国各个基层组织中的工会成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基层工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职工充分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从而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国盛集团工会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使中国梦真正同每个职工的个人理想和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作工作的重点;坚持以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贴近群众意愿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学院科研工作始终坚持服务工会、服务职工、服务社会,紧扣发展主题,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研究课题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2006年起至今学院已获得市级科研项目77项,发表教学改革成果200余篇,其中有86篇发表在专业领域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出版著作53部。教学研究成果为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学院内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市中医医院工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动员全院职工,坚持践行"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的院训,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坚持聚焦改革,发挥组织功能,悉心为职工排忧解难;坚持维护职能,创新维护服务机制;坚持民主文化建设,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开展"五小"发明活动,培育科研"幼苗",推进了工会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会聚力开展自贸试验区业态下的工会工作创新,力争营造"全覆盖、一体化、有活力"的自贸试验区工会工作新格局。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指引,重点围绕当前上海工会工作瓶颈问题,主动融入工作大局,搭建创新集聚平台,合力推进自贸试验区主题竞赛实践活动;坚持依法治会,敢于突破瓶颈.探索推进外资企业民主管理新路子;坚持民主办会,拓展组织功能,完善以职工满意度为基本标志的工会工作考核体系:坚持文化强会,深化企业文化,尝试  相似文献   

19.
工会改革向基层延伸是群团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深入研究工会改革向基层延伸的主体、指向、内容及途径,也即改革由谁来延伸、延伸到哪里、延伸什么、通过什么延伸等问题。工会要主动谋划改革思路,善于借助党的领导将改革举措落实到位,提高基层工会工作者和职工群众对改革的参与度,将改革理念、业务指导、服务效能通过项目制、平台化、窗口化的途径,延伸到与职工群众直接发生关联的领域和环节,及时研究解决改革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推动实践深化与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服务企业中心,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电力工会坚持公司职代会制度,民主管理完成率实现100%的年度目标。各基层工会畅通职工双路径参与渠道,确保了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顺利执行和持续推进。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会深入一线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发挥了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