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演进,是相对平安城市、数字城市而言,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城市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和更为科学、智能的城市管理,从而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和公共服  相似文献   

2.
正从数字化、信息化到智能化,从平安城市到智慧城市,珠三角城市群正在向新型智慧城市升级。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何处?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多侧重技术层面,新型智慧城市则是通过体系规划,推进新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和迭代演进,本质是完善和提升政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一座座信息孤岛,走向融合共享、泛在互联。  相似文献   

3.
<正>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发展呈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已进入规模推广的阶段。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整合与挖掘技术、第三代通信技术、感知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智慧应用服务,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居、智慧安监、智慧公共服务等等。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如下趋  相似文献   

4.
<正>"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的主题,"智慧北京"是首都信息化发展的优良成果。"智慧北京"是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和民生需要,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智慧北京"强调的是全面的智能感知,注重社会管理、市场监管。"智慧北京"的核心就是通过对前端采集的信息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生的物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住建部和科技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290个,广西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正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智慧化的核心是多种技术的创新和整合,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城市智慧化的程度取决于信息在多大范围内被共享和消费。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给城市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带来重大创新突破,也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特点智慧城市发展在近两年发展呈现主流井喷式增长,各级政府也趋之若鹜,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智慧城市,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治理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提出建设"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智慧城市是以信息和通信技术即广义物联网为支撑,由物联网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实现信息感知互通,进而在物联网之上,结合多类资源实现城市智慧管控调度,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衍生出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民生、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发展需求的变化,其经历可以归纳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  相似文献   

9.
《刑警与科技》2014,(19):26-26
【本刊讯】近日,2014年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研讨会在柳州举办。据柳州市副市长富向东介绍,2013年柳州市获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智慧城市迎来新的机遇。未来5年,柳州将投资70亿元,以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为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东营市获批成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为保证东营市智慧城市创  相似文献   

11.
资讯     
《刑警与科技》2013,(14):22+24+26+28+30+32+34
<正>人物高新民在前不久圆满落幕的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天津)高峰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高新民委员表示,智慧城市既是信息时代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又是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长期过程,要与面向突出矛盾的信息化进程衔接好,利用好新一代ICT发展的新机遇,最重要是大系统框架下的整合。它的发展特征是创新、互联、协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正"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下,企业不仅需要打造品牌地位,更需要在广泛的应用中开发优秀方案!为了更好的展示不同领域的智慧城市企业品牌风采及优秀方案,与全国行业客户、消费者以及各地同行间更好的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下,企业不仅需要打造品牌地位,更需要在广泛的应用中开发优秀方案!为了更好的展示不同领域的智慧城市企业品牌风采及优秀方案,与全国行业客户、消费者以及各地同行间更好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增长的势头越来越猛.作为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城市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需要超前的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增大,公共环境越来越复杂,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平安城市和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监控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尤其受到重视。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这些一线城市已逐渐着力向智慧城市靠拢——智慧北京成为首都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也是未来十年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主题,上海重点围绕公共服务领域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发展,广州作为全国三大互联网出口枢纽地之一,近几年构建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也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智慧城市"的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06年,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智能交通系统成功实施为开端,后来2010年,IBM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集中在六大领域:公共安全、电力、医疗卫生、水资源管理、交通和服务型政府。"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论到实际的现实举措,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智慧城市"旨在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城市信息化样本。据悉,全球50多个国家已经开展了智慧城市的相关业务,产生了1200多个智慧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交通、食品安全、制造业、水资源管理,还是能源和公共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前后,智慧城市的概念在美国诞生,2009年,智慧城市真正落地中国大地。随着众多政府政策层、专家层、企业层投入研究与解析,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清晰开来,广义来讲,它是以信息的广泛采集、高度整合及智慧应用为前提,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社区已逐渐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基层单位。同时,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迅猛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激荡带来了更加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现实意义凸显。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更是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构建和谐和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构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国家下发了  相似文献   

19.
<正>除了上帝,谁都离不开数据,可见数据对于当下我们社会的重要性。之于一个城市,大数据的力量更加不言而喻,可以认为,大数据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最为核心的因素。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征智慧城市是一个必要的阶段,从智慧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角度来说,城市的智慧的本质是数据处理的智慧,其实在过去,任何一个行业,从来不会需要处理像智慧城市产业跨部门、跨区域和跨类型的数据的复杂性。要讨论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征,从某  相似文献   

20.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信息化社会的大势所趋。因此,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将推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促使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本文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对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发展与治理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