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用工形式的日趋灵活多样,劳务派遣用人形式日益普遍。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共约有21万派遣雇员。上海市金融工会对全市中资银行劳务工使用情况和劳务工加入工会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对16家中资银行进行问卷调查,走访了部分单位和采访了部分劳务工,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劳动法》规定使用劳务派遣工以来,我市的劳务派遣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单位和劳务派遣工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劳务派遣的现状,我们先后到中国移动天津分公司、红桥区总工会等6家单位,发放劳务派遣工调查问卷3050份,与所属18家用工单位和4家劳务派遣单位的同志进行座谈调研。具体情况如下:一我市劳务派遣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劳务派遣制度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诸如劳务派遣滥用、同工不同酬、劳务派遣企业资质过低等问题。究其根本,这些问题都是由劳务派遣制度产生纯收益分配不公平引起的。通过微观视角分析发现,最理想的劳务派遣制度产生的纯收益分配格局应该是: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企业、劳动者之间形成利益分配的均衡。最后,本文对完善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离不开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使用上海都市社区调查(SUNS)数据,考察不同用工形式对劳动者所在工作机构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差异,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劳动安全对劳动者所在工作机构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用工形式劳动者所在工作机构在是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劳动保护程度与工作单位性质均对工作单位是否提供或资助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有明显影响。劳务派遣者虽然在劳动保护方面不如非劳务派遣者,但是由于更多受到工作单位性质的影响,劳务派遣者获得所在工作机构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明显高于非劳务派遣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制度迅速发展,劳务公司或劳务派遣组织大量涌现,随之出现了许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2008年1月《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从而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无法可依的历史。这对明确劳务市场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义务,规范劳务市场秩序,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简称劳务工)的权利义务,第一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使劳务工的主体资格得到回归,同工同酬平等竞争的机制得到明确。但在企业使用劳务工日趋递增的状况下,分配、保障、技术培训、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还比较滞后,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务工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从法律的规定的题中之义可以清晰揭示劳务派遣的本质属性,就是灵活性的用工形式、补充性的就业方式.但目前没有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何为"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岗位规定.因此,大量的用工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时出现了扩大化、无序化的趋势.当...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把一大批外来劳务人员注入了上海高校的建设行列,使高校出现了一批活跃的外来工,他们辛勤劳动,忘我工作,并在换取劳动报酬的同时,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提出了需求。由此外来劳务人员的人会和合法利益的维护问题摆在了工会工作者的面前。工会如何组织他们入会,团结他们共同维护好自身的利益,值得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从同工同酬看派遣工劳动平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鉴于派遣工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加上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具有营利性,实践中派遣工与正式工仍将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对此,反对与容忍的观点都有其道理。为平衡各方利益,在相关制度设计中,应对派遣工的报酬和不同岗位的派遣工实施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李海明 《团结》2013,(3):30-33
近年来,劳务派遣成为企业较为普遍的用工形式。由于缺乏有力监管,以及国家没有成文的劳务派遣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劳务派遣已经变成用人单位规避用工风险的一个工具,从而导致实践中被派遣劳动者权利受到严重损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据笔者看来,要想通过立法来确保被派遣劳动者的社会权益,还  相似文献   

11.
新劳动合同法的修订有利于规范劳务派遣乱象,但要实现同工同酬,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以及用工单位和派遣员工的身份角色博弈,由纸上权利变为现实权利,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主要探讨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同工同酬原则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维护派遣员工同工同酬权益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适应灵活用工需求的用工形式,由于其机制灵活、用工效率高、有利于人才流动而受到企业的欢迎,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但这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被派遣劳动者群体日益扩大,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典型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而言,被派遣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是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发展迅速.虽然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此构建了框架性的规范,使劳务派遣进入了法治轨道,但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检验,我国现有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和用工制度,为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满足高端人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滥用劳务派遣现象显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向.被派遣员工与派遣公司有劳动合同关系,而派遣公司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务输入输出合同,"三角关系"造成了三方责权利的模糊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工会总联合会(以下简称"日本总联合")在2010年"春季生活斗争"中,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改善以全体劳动者(包括劳务派遣工、短工、记时工以及正式职工)为对象的劳动条件和待遇的运动,并同日本人才派遣协会、日本生产技能劳务协会等机构先后经过4个多月的反复协商,最终就确保并改善劳务派遣工、承包合同工的待遇,建立健全的劳...  相似文献   

16.
胡坚 《学理论》2010,(18):229-230
组织承诺是一类重要的工作态度,具有以下三项重要特性:对组织成员的离职行为有预测力,有高度组织承诺的员工的工作表现较好,可以作为组织效能的预测指标。组织承诺对于高校后勤单位所大量使用的劳务派遣型员工而言更具有显著的行为导向意义。研究通过对浙江省高校后勤单位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组织承诺的结构及其与其他组织行为要素、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工运走向低潮,很多国家的工会会员逐渐流失,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工会会员数锐减。为此,许多国家的工会对传统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变革,在工作内容、发展对象和组织形式上做出相应调整,在坚持斗争的同时采取多种创新的策略和举措,通过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及各类服务来吸引职工入会。  相似文献   

18.
李德正 《学理论》2012,(7):91-93
就劳务派遣性质、特点、形式、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对劳务派遣型就业的重视,消除对劳务派遣型就业的偏见和认识误区,阐述劳务派遣是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源流理论分析模型是用来解释公共政策是如何制定的一种理论,是对政策议程确立过程较为全面的描述。其包括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以这三种信息流为基础展现了政策过程的全景式图。现阶段由于劳务派遣不规范引起的各种现实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因此,劳务派遣用工问题开启了“政策之窗”,使其提上政策议程。  相似文献   

20.
普陀区总工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力推进“两个普遍”工作。一是积极发挥党工共建机制作用,实施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外资企业、新经济组织建会的指导与服务,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非在编人员入会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